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一篇没有“流淌道德血液”的文章——读“十一”社论有感

火烧 2011-10-06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批评国庆社论淡化毛泽东思想,缺乏道德血液,对比温家宝强调企业家道德,指出社论偷梁换柱,影响历史评价与社会价值观。

   

   

   

 2011年10月1日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国庆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把握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的社论,在这篇国庆社论中,提到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 提到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却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只是不提。这是一篇没有“流淌道德血液”的文章。  

   

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12月26日“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为古老的中国赶上时代发展潮流、阔步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所以胡锦涛强又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在这里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又承认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这样既符合宪法的规定,又符合党章的要求。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上、理论中为什么却在不断淡化毛泽东思想,却要不断贬低毛泽东思想。那么,这种现象最起码存在触犯一个什么样的底线问题呢?!  

 2009年2月2日 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他说:应对金融危机,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他强调,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 2010年02月27日 当社会上出现了三鹿奶粉事件时,温家宝又再次强调了企业家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他说:“这个教训应该说是很深刻的,不是一个企业,也不是一个地方,是我们整个民族应该汲取的。”在这以后的多次出现的社会事件中,温家宝又接连不断地要求“企业家身上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很显然,道德是一个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民族得于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我们再来看一下针对毛泽东是不是具有道德的血液问题?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用现代精英们的话来表述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父”。在人民日报的这篇国庆社论中,前提孙中山,后提“理论”、“代表”,却只是不提建立共和国的“国父”。那么,现在我们按照精英们的逻辑,把这篇精英社论中的“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改成:“国民党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我们又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成:“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二句话的改变,是不是含义大为变动了?这种偷梁换柱的手法实是一种不道德的手段!  

   

在当今,《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的喉舌,既是当代社会的风向标,又是引导社会舆论、改变人们思想的催化剂。一篇“没有流淌道德血液”的“社论”竟然出自如此重要的报刊上,可想而之,当今道德已经沦丧到了何种的程度!上梁不正下梁弯,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企业家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自上而下地都应该检讨一下“道德的血液”的问题,是不是应该从这些精英群体身上开始改变流淌着的非“道德血液”?!  

   

   

   

   

 2011年10月6日   

   

   

   

   

   

附: 2011年10月1日 《人民日报社论》  

   

把握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  

   

当阳光越过东方的地平线,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六十二个国庆日。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理由为我们的国家感到自豪,都满怀期待瞻望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突破5000亿公斤……在共和国62华诞到来之际,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一幅斑斓多彩的现代化图景展现在神州大地。中国发展的态势、复兴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201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时间坐标的交汇,历史现实的对比,使我们更能把握现代中国的发展脉络,更能明辨今天所处的历史方位,更能看清迈向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从一盘散沙到团结和谐,从封闭愚昧到文明开放,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备受欺凌到重返世界舞台……探寻奋斗的足迹就会发现,一百年来,在这个历经磨难的东方古国,争取独立解放、国强民富是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振兴中华、民族复兴是始终不变的社会理想,推动一个四分五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现代化国家转变,是百年历史最为激昂的雄浑乐章。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行改革开放,不仅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政治前提和物质基础,更把自身锻造成为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坚强领导核心,为一个千年文明古国、13亿人口大国开创出一条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今天的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城市化率超过了4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教育、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这些历史性巨变,源于建党90年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丽篇章。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中国人民命运发生的变化,其广度和深度,在人类发展史上都十分罕见。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以百年奋斗走过西方现代化几百年历程,此时此刻,我们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越来越近,我们面临难得机遇和巨大挑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仍然复杂。面向未来,激荡百年的现代化理想仍在路上,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要坚定改革创新的信心勇气,牢牢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中国的现代化,是一部铺陈百年、至今仍在书写的壮丽史诗,是一部激荡世纪、至今依然萦绕在所有中华儿女心头的复兴交响曲。让我们把握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