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对人类社会冠以“特色”的思考

火烧 2015-10-0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认为其偏离了社会主义本质,强调信仰缺失与核心价值观的不足,提出社会主义应朝向公有制与共产主义发展,而非私有制方向。

  很长时间以来,本人就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冠以“特色”觉得很不对劲儿,但对这“不对劲儿”的原因并没有多想。由于曾经当过中学语文教师的缘故,近日从语文的角度对人类社会冠以“特色”一词进行了一些思考:

  本人面对“特色”一词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一词汇的使用范围,要让人们实际看到事物的特色,这一事物必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比如现在人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有不同的特色,人们吃的食品也都开始讲究特色。你看商场专门销售服装的货架上,各式各样的服装从款式到颜色,各有个的特色。销售食品的柜台上摆着的各种食品同样也都有自己的特色。

  服装、食品虽然都具有各自的特色,这一点人们都能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当然是因为服装、食品都是具体的事物。如果让你说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特色各是什么,恐怕谁也说不清楚。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都是抽象的事物,而抽象的事物在文学角度是不应该用“特色”来修饰的。

  “特色”一词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我们还是以服装和食品为例来说明:各种服装尽管具有不同的特色(特色应该是服装价格不同的依据),但凡是服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必须都是人们能穿在身上的衣服,否则,它(们)就不是服装。因此说“人们能用来做衣服穿”,这是各种具有不同特色的服装的共同点。服装正因为具有这样的共同点,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创造自己的特色。

  各类食品同样也具有这样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能被人们食用。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共同点,那它就不是食品。各种食品的特色,也只有在“能够被人们食用”这一基础上在创造自己的特色。

  回过头来再看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最近老大说“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说,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多种多样,但这种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理论上。至于到了人类社会的社会制度上,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制度必须是社会经济的公有制。即便在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还有私有制的存在,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社会前进的道路必须是朝着共产主义迈进。否则就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我们中国的所谓“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朝着公有制的方向前进,还是朝着私有制的方向前进?如果不是前者而是后者,那所谓的“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

  总之,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根本就不是正常的社会主义社会,如果正常,还要什么特色?正常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向着共产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而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则与之相反。人们都能看到现在中国的社会存在两大致命的病根,一个是精神上的信仰缺失,这从国家推出的核心价值观中就能看到。二十四字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富强”具有经济的含量,“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具有制度建设的内容,其余“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均与信仰有关。为什么涉及经济反面的少?因为提出者自以为经济发展的不错了,没有必要再强调了。而要强调的就是现在或缺的东西。而最主要的就是信仰的缺失。现在的中国信仰缺失,而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信仰缺失吗?如果那是不缺失,那就只能说明在信仰的问题上不是前进而是倒退了。

  再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社会的不稳定,百万武装警察部队,维稳的费用早就超过了军费,足以证明社会不稳定的程度。毛泽东时代是这样的吗?从稳定到不稳定,是前进了还是倒退了?

  至于经济发展了,窃以为毛泽东时代国家的经济资源由于种种原因还保存在地下未被开发,这并不等于贫穷。如果国家的政权仍然还在人民的手中,这些经济资源开发出来那人民将会有多么的富裕?可是现在都被资本家开发了,本来是国家和人民的财富都装进资本家的腰包,而统计局把资本家腰包里的财富都计算在国家的鸡的屁里。这样的经济发展对人民是福还是祸?

  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还是初步的,以后还要深入思考,并将思考的东西向大家汇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