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今日观察——人在天堂、钱在银行

火烧 2009-03-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中国人存钱养老现象,分析农民医保和统筹缴费难题,指出农村消费拉动困难,强调改革需从农村入手,提出优化政策建议。

今日观察——人在天堂、钱在银行

多数中国人过日子得数着钱过,每月的收入除了生活必需余额都要存进银行。中国人不是不知道享受,而是得留足了积蓄,怕的就是万一手中没钱有个灾呀病的消受不起。人们过日子,图个老房子、老存款和有个老伴,“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安稳稳就是最大的和谐。而困难群体,恐怕连积蓄都没有,指望政府和社会施点救济来拉动内需、促进消费,也只能拉动一时而拉不动一世。

“两会”期间,各路代表提了不少议案、出了不少主意,从减免税收到统筹医保再到发放消费券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这些方案千万别变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疗方,三十年的改革,总不能每逢开会都是一样的议题吧?

在中国搞改革创新,无论你怎么改、怎样创,都必须面向农村。把农民的问题解决了,中国的改革才能够取得成功。

单干的农民,养家糊口也即所谓温饱型的个体,参加统筹和医保的积极性并不高。所谓富裕的农民,反正有钱有资产养老不愁、看病不愁,对所谓的统筹和医保并不重视。而多数农民靠一亩三分地的产出,既要盖房子,又要考虑孩子上学、儿女成家、吃喝撒拉、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等。能挤出多少钱交纳统筹和医保的钱呢?

南京某县的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缴费基数是7740元,缴费率是不低于8%,以后每年递增0.3%,政府掏一半、个人承担一半,2008年缴费数额是312元/年。到年龄的老人能够拿到的钱是多少呢?35元/月。这点钱只相当于周至尊局长每天抽的高价烟的1/3,实话实说还不够塞牙缝的。由于很多农民不交统筹,有些乡镇出台捆绑政策,一个家庭如果有人不交费,那么,这家的老人也不得享受养老补贴(此举已被有关部门取消)。  

农民缴费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政策宣传的不够还是此方案在出台之际就有缺陷?  

我们在进一步探讨此话题前,先看看另一项好的拉动内需的好政策。 

 

要说家电下乡,也的确是个好主意。老乡们千万别买了冰箱当碗橱、买了洗衣机当米桶,因为,冰箱洗衣机都得用电,用了电就得交电费,费用高了不如当作摆设吧!

农民买家电尽管有补贴,但是起码得有闲钱,既要买的起家电又要交的起统筹和医保。

目前农村统筹和医保的模式是:政府掏一半,农民掏一半。这就是单干下的农民不得不面临的唯一的选择。

而最理想的模式是:政府掏一半、集体掏剩下的2/3、农民承担剩余的1/3。

可怜分产到户的农村集体啊,集体的财产被分光吃尽了,拿什么替农民搞福利呢?穷集体、极少数的富农户,是无法改变“三农”问题的,而“三农问题”的最关键的切入点就是通过农业产业化、农业生产规模化进一步提高农业的产能,进而提高和改善农民的福利从而拉动农村的市场。

农村单干的基础不动,国家再补贴多少都无济于事。农村只有走合作化的道路,通过政府、集体、农民的三者共同的努力,才能使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和农村新型医疗体系有长足的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农村的问题解决了,中国还有啥不好解决的问题呢?

解决了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后顾之忧,咱农民也敢今儿花明儿的钱。

江湖人称老顽童

2009/3/10于南京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