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中国的创新主体岂能被边缘化[之六]

火烧 2009-03-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强调天津老科技工作者创新潜能巨大,呼吁充分调动其作用,助力天津实现现代化目标,提升人才资源利用效率。

中国的创新主体岂能被边缘化  

[之六]  

为充分发挥这支素质高、业务熟、经验丰富的老科技队伍的优势,天津市自1980年就较早成立了“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老副市长陆焕生连续担任了第三届“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会长,市政府虽安排了办公场所,并划拨了少量的活动经费。  

但长期以来,“老科协”,围绕天津市的中心工作,也曾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发挥了老科技人员的余热,也服务了社会,但真正距胡主席,温总理对天津市的要求,距兄弟省市或兄弟省市中的某个县,相差实在太悬殊,距天津市政府“干事创业”差距较大,与天津市的直辖市或中国改革第三极的地位极不相称。  

充分发挥,充分调动,充分利用天津市“老科协”的“科技创新”或“有效创新”的巨大潜能作用,是老科技工作者或天津市政府的众望所归。  

振兴天津,惟在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天津市在新世纪前,建设并力争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性任务,人才问题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人才问题既有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也有人才的合理使用,其中包括充分发挥离退休老科技人员,特别是老专家的作用。将这支队伍有效组织起来,充分挖掘他们的“科研创新巨大潜能”,将其作为天津市实施“干事创业”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并为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创新平台,这是当前天津市市委、市政府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中之重任务之一。  

天津市离退休老科技人才资源存量雄厚,专业分布类全、面广。新中国成立后,即20世纪50、60、70、乃至部分80年代,国家培养的大中专毕业生,现已全部或部分进入了离退休的行列。从职称结构、所在行业、发展趋势、综合素质、年龄结构、身体状况和意愿等,都占有一定的绝对优势。      

1、从职称结构分折:天津市离退休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约有X万人,占其总数的X%,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约有X万人,占其总数的X%,具有初级技术职称的,约有X万人,占其总数的X%。以上数据显示,天津市离退休老科技人员,占其在职总数的X%,但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却仅占其在职职称的X%。在人才密集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人才存量资源,特别是高级人才存量资源,可能较更为丰厚一些。      

2、从所在行业分折:天津市离退休老科技人员,行业涉及农业、机电工程、文化、教育、卫生、科研、建筑、交通、电子、信息、金融等各个领域。呈现门类齐全、分布面广的行业优势。  

3、从发展趋势分折:天津市接近退休年龄的男55岁、女50岁以上的科技人员约有X万人,这就使天津市离退休老科技人才队伍,还将以每年约近X万人的速度递增,这都是天津市巨大的潜在人才资源。天津市离退休老科技人员,是特殊智力群体,具有再开发的条件与潜能。天津市离退休老科技人员,特别是老专家,既是老龄中较高的智力群体,又是科技领域中的资深群体,其特殊智力和低老龄、身体较好等特点,使他们具备了再开发的条件和巨大的潜能。  

4、从综合素质分折:他们在职时,大多是专业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或领导管理人才,学识渊博,阅历深厚,经验丰富,踏实敬业,职业道德优良,身体健康或基本健康,且很多是经改革开放后,出国进修或专门培养,其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运用,都处于人生最成熟的阶段,时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都很强,具有继续体现自我价值、再做贡献的强烈愿望和奉献精神,是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科技领导或管理才能的特殊智力群体。  

5、从年龄结构分折,受企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科研单位改制和减员增效等因素影响,一批不到60岁、甚至不到50岁的科技人员被原事业单位转制,统一被“一刀切”了下来,办理了内部退养或病退,如天津市津政发[2000]25号文,就直接导致天津市的72个科研院所中的,一大批50岁左右的高级人才,过早的退了下来,这其中正高的就有33人,副高的有230多人,这就使天津市的离退休科技人员队伍,呈现出非常年轻化的趋势。  

目前天津市离退休科技人员50岁以下的有X万人,占离退休科技人员总数的 X%,51至59岁的有X万人,占总数的X%,60至69岁的有X万人,占X%,三者合计,69岁以下的离退休科技人员共计有X万人,占X%,大大高于全国70岁以下的,离退休科技人员,占70%的平均水平。  

6、从身体状况和意愿分折:据初步调查统计,天津市离退休老科技人员,身体健康或比较健康的,占总数的X%,有参加活动再作贡献愿望的,占90%以上。  

以上分析充分表明,天津市离退休老科技人员,完全具备再开发、再创新的条件,尤其是65岁以下的低老龄高级科技人才,绝大多数精力比较充沛,具备条件再开发创新的有利条件更多。  

天津市的经济社会与发展,迫切需要天津市离退休老科技人员再作贡献。天津市是中国改革的第三极,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随着天津市经济国际化和对外开放在更深层面的展开,国内外人才竞争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人才资源,特别是老科技人才资源,绝不容乐观,天津市的老科技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发利用这些非常宝贵的人才资源金矿,不仅可以增加天津市的人才总量,提高天津市的人才密度,缓解天津市的科技人才供需突出矛盾,还具有科研项目上的连续性、科技远景目标上的开拓性,以及新老交替的互补性。  

中国“老科协”,搭建“干事创业”、“科技创新”或“有效创新”的平台,尽快建立“老科技工作者创新基金”,可以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作用,不仅有利于避免天津市的人才资源浪费,也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即利国、又利民的一项重大举措。有了“老科技工作者创新基金”,这批人用此项“创新基金”中的每一文钱,他们都会精打细算,会象居家过日子一样,珍惜纳税人的每一元钱,“创新基金”用在这批人身上,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值”。  

发挥中国离退休老科技人员的作用,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新课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是在经济还不发达的20世纪末,已迎来了人口老龄化。  

据专家预测,在今后50年内,我国老年人口年增长率,将以平均每年3%的速度递增,大大超过总人口1.68%的增长速度。    

我国老年人口,2010年将达到1.63亿,占总人口的12.1%;2020年,将达到2.23亿,占总人口的15.66%;到2050年,将达到4.39亿,占总人口的约1/4。  

天津市是继北京、上海、和江苏、浙江之后,进入老年型的省份。有专家计算,现在的高级人才,国家曾投资培养了20多年,但毕业后只工作20至30多年,60岁退休后,国家要再养20多年,而实际上,他们还可以再工作10至15年,这段时间,又是他们最成熟、最有经验的“金秋时期”。  

因此,大力倡导“积极养老”的新观念,冲破“封闭养老 ”旧模式,通过离退休老科技人才资源的二次开发,让他们再做贡献的过程中,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以老有所为,补充老有所养,减轻老有所医,促进老有所学,增添老有所乐,既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又可以提高离退休老科技人员的自我保障能力,既有利于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维护社会稳定,又有利于天津市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和建设健康有序、充满生机和谐的天津社会,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鼓舞,又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大好事情。  

待续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