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创新主体岂能被边缘化[之九]
中国的创新主体岂能被边缘化
[之九]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存在非持续性及非适应性因素,随着原材料成本的上升、美元的贬值、银根的紧缩、次贷危机的蔓延等不利因素接连出现,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尽早建立“老科技工作者创新基金”这个平台上尤其重要。
尽管中国政府果断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还是难以独善其身。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从6月份的16%一路下滑到11月份的5.4%,12月份的5.7%;出口增速1月~11月回落了8.4个百分点,11月当月负增长5.2%,12月份出口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8%。
在11月,中国很多重要工业产品产量绝对值下降,比如粗钢产量下降了12.4%,汽车产量下降15.9%,乙烯下降12.2%,发电量下降9.6%。
原材料市场价格也大幅度下跌。大部分行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订单明显减少,仅深圳圣诞节用的圣诞树几乎全行业不景气,前景不明朗,市场萎缩以后,库存大幅度增加,资金严重短缺,商业银行也考虑自己的风险,不敢贷款,企业限产、半停产、减薪、减员、农民工返乡增多,就业问题严重,仅2009年,官方统计就高达5000万以上,但在两会上,又被全国人大质疑为严重低估。
2008年,1月~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20%,同比扩大了3个百分点,电力、纺织、有色行业亏损情况尤其严重。珠三角、长三角及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出现罕见的大批倒闭现象,企业经营者叫苦连天,全民的创业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如果说宏观经济环境的不良影响使中国工业经济发展长久积累的内在矛盾突然显性化,那么长期以来从事低端加工、走粗放型发展道路,就是中国工业经济难以适应需求变化,而遭遇前所未有打击的重要原因。
中国现正处于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时期,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逐步完善了市场监管体系,市场化规则起着主导作用,消费者需求、顾客至上成为企业的经营尊旨,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新的时尚,在创新不足的情况下,产品愈来愈同质化,与消费者要求差距愈来愈远,竞争越演越烈,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障碍,在市场步入信息化时代之后,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这种与需求不相适应的工业经济,使众多企业经营者感到了空前的紧迫感与压力。这种紧迫感和压力主要来自中国工业行业的几大制约因素和工业企业存在的众多问题。
目前,中国工业发展整体上存在几大制约因素:
缺乏核心技术,由于改革30年奉行了一套洋奴思维,即造不由租、租不由买的卖国策略,导致精蝇官僚将中国的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的科研院所,几乎处于斩尽杀绝的地步,仅天津市在 2000年6月30日 ,就将天津市不足百所的地方院所,仅用一纸文件,即津政发[2000]25号文,一举砍掉了72个地方科研院所,一大批科研人员、专家、访问学者被迫回家,这仅仅是冰山一角,由此导致了中国的各省市严重缺乏核心技术,绝大多数行业都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多,缺乏竞争实力,抗风险能力极弱,这就更应加大决策力度,建立“老科技工作者创新基金”。
产业集中度低,行业缺乏大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30年的改革,彻底摧毁了中国的几乎大部分龙头企业,市场控制能力极弱,宏观调控了数年,但成效甚微,根本原因,大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大部分控制在外资手中。
由于工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工业企业的支撑,而中国的工业企业除了有工业行业的弊病外,还存在多方面的普遍问题。
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大多数产品是贴牌生产,有的甚至无牌。能源资源消耗过大,成本偏高。破坏生态环境,危害社会公共安全。装备水平不高,新度系数低。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差,事故频发,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管理方式粗放,企业文化缺失,软实力低。
因此,凡是规模小、无技术、无资金、无品牌的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甚至关门倒闭。
综合考虑中国工业发展的问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是其硬伤,也是遭受金融危机打击的主要原因,而有了“老科技工作者创新基金”这个平台,至少这些问题理应不会被动到如此地步。
中国工业经济要在危机中寻求出路,在辉煌中再创辉煌,加快自主创新,尽快建立“老科技工作者创新基金”这个平台上,是必由之路。
加强自主创新,推动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金融危机面前,各类工业企业要抓住和利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苦练内功,加快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强化精细化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拓展发展新空间。
具体来讲,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老科协合作,建立技术研发的协作机制;完善技术创新的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体系,在企业内部给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软环境;加大科研投入,强化技术创新的激励导向,可通过实施认股权制度对现行薪酬制度激励弱化进行矫正,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老科技工作者、管理者的积极性;
大力培养职业企业家,强化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只有造就一大批职业工业企业家,增加工业企业家追求技术创新的责任心、自觉性,才能提高其对国内外新产品、新技术的了解、把握能力和技术创新的水平;塑造利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在价值观念和思想理念上深化自主创新的认识。
政府应该积极转变角色,通过战略调整把自己无所不管的职能定位转向专职于公共服务方向上,努力创造一个鼓励创新、爱护老科技工作者的创新人才、保护创新成果的良好环境。在引导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时,政府应建立起防范风险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帮助工业企业渡过在“创新”中容易倒下的危机,努力培养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勇气,从而为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营造出公平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以及社会环境。
明确政府职能,深化体制改革,成立“老科技工作者创新基金”加大科技奖励,强化政策支持;
加大对“老科技工作者创新基金”的R&D投入,调整投资结构,确保自主创新的资金需要;
开发人力资源,加强队伍建设,为“老科技工作者创新基金”的自主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切实保护“老科技工作者创新基金”自主创新者的权利 。
待续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