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对欧洲联盟经济力量及其地位的评估

火烧 2008-10-09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分析欧盟经济总量与国际地位,探讨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欧盟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作用,以及其经济模式对全球的影响。

 
对欧洲联盟经济力量及其地位的评估

王鹤

一、欧盟的基本经济实力
就国际经济地位而言,欧盟任何一个成员国的经济实力都无法与美国乃至日本相比,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欧盟的经济总量基本上与美国相当,远远超过日本。从基本的经济总量指标来看,欧盟占世界人口的7%、世界GDP的1/4强和国际贸易的1/5(如果包括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则占到1/3),其上述所占的份额均大于美国。就经济多极化而言,欧盟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其经济总量对于国际经济格局的平衡与稳定作用不可小视。尽管欧盟的人均GDP不及美国,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许多欧盟成员国,如法国、德国等国家人均每年比美国人少工作300小时左右,因此实际生产率的差距并不大,而且欧洲国家的贫富差距比美国小。
经济全球化的主角是在国际贸易、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等重要国际经济领域中影响力巨大的跨国公司,目前在全球500强公司中欧盟和美国各占1/3,另外1/3中日本占了将近一半。从跨国公司的层面看,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大三角的重心正在逐渐从北美转向欧盟。美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正在下降,欧盟已经可以与美国平起平坐,不再是美国的配角。
二、欧元的国际地位
欧元自启动以来很快就以仅次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站住脚跟,并形成对美元的直接竞争和挑战。目前,欧元已经打破了美元一家独霸的局面,有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
欧元能够迅速成为第二国际货币是与欧元区的经济潜力密切相关的。一般而言,一种货币发挥国际作用的潜质在于4个方面:经济规模、对外贸易量、货币外部价值的信用、资本市场的广度、流动性和效率。欧元区的经济规模和贸易量已经接近美国。在货币外部价值的信用方面,欧洲中央银行的高度自治和稳定价格的货币政策使得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一直低而稳定;欧盟的财政政策结构也使得成员国执行谨慎的财政政策,从而不会危及共同的货币政策。欧元区的经常账户自1999年以来一直保持均衡甚至盈余,其国际债务仅占其GDP的12%,这与美国的巨大经常账户赤字形成鲜明对照。欧元区金融体系的规模,以其股票市场资本、债券和商业银行资产的总额计算,2006年底达到53万亿美元(欧盟为73万亿美元),已经基本与美国(57万亿美元)持平,大大超过日本(20万亿美元)。由于欧元有助于欧盟的金融市场一体化,从而提高了资本市场的广度、流动性和效率,已经赶上美国资本市场的程度。因此,欧元能够成为第二国际货币是与欧元区的经济基础相称的。
欧元发行后迅速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起到价值储存的作用,在国际债券市场上占据了重要份额。以欧元发行的国际债券在2004年已经超过美元,2007年6月,欧元占国际债券市场的份额(按照广义货币份额计算)达到48%,美元则降为36%。
在借贷双方都不使用本币的跨国交易中,2006年底欧元在国际贷款和存款市场上所占份额达到18%,而且相对稳定。欧元区银行向非银行借款者的借款中,欧元占36%(美元占45%)。在东欧、中东、非洲等国家中,欧元已经成为主要的借贷货币,表明欧元在邻国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在外汇市场上,美元虽然仍占据第一位,但其份额自2001年以来一直在下降。2007年初,在每日交易中,欧元占37%、美元占86.5%、日元占16.5%、英镑占15%(由于对交易双方进行统计,总额为200%)。
在欧元区与第三国的国际贸易中,欧元已经成为主要的计价和结算货币。2007年底,大多数欧元区国家的商品出口中以欧元计价和结算的占到55%以上;在进口方面,这一比例为35% 55%。在第三国之间的贸易以及外汇中介和国际商品定价方面,美元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其地位也在下降。
欧元钞票在许多国家、尤其是邻国中起着平行货币的作用。在欧元区邻国中,以欧元命名的国内银行贷款在大幅度增加。2002年以来,流通中的欧元钞票对欧元区名义GDP的比例一直在增加,2006年底达到7%,已经超过美元6%左右的流通比例。2006年底,流通中的欧元和美元都在6000亿欧元左右。
欧元的国际化还包括外国的官方使用。欧元在大约40多个国家的外汇制度中具有锚定或者参考货币的作用,主要是欧元区的邻国、欧盟候选国、有特别制度安排的非加太国家等。在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中,欧元所占比例为40% 85%。2007年中,世界各国的官方外汇储备达到5.7万亿美元。其中,欧元占25.5%(1999年为18%,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用欧元作为外汇储备),同期美元则从71%降至65%。
欧元的国际化有着很强的地区和机构特征:主要集中在欧元区的邻国、与欧盟有特殊经济和政治联系的国家、与欧元区经济机构有直接交易的国家。这些国家将欧元用作汇率锚定(如第二汇率机制国家)、贸易计价、国际借贷和储备、以及平行现金和银行货币等。
如果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货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美元主导将会逐渐转向美元与欧元平分秋色,而日元则日益难以与美元、欧元并驾齐驱。国际货币体系的两极格局无疑会改变以前美元的绝对霸权地位,有助于国际金融体系的相对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相对平衡的发展。
三、欧盟是国际经济规则的重要制定者
欧共体从建立之初就一直通过共同贸易政策、发展援助和正式的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来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在国际经济事务中逐渐成为有影响力的规则制定者。
欧盟的贸易政策分两个层面运作。一方面,欧盟自己与其他国家通过谈判达成双边贸易协议。另一方面,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积极致力于为全球贸易的多边制度建立规则。在欧盟的双边贸易协议中,最有典型意义的是充当世界经济中南北桥梁作用的联结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国家的《洛美协定》及其后续行动。在这一系列的协议中,欧盟将贸易政策与援助政策密切相连。
目前,欧盟提供全世界50% 55%的海外发展援助,全世界47%的人道主义援助。而美国只占全世界人道主义援助的36%,美国的对外援助只占其GDP的0.1%,仅及欧洲的1/3。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和优惠市场准入的最重要援助方。欧盟通过贸易和援助政策的结合,维持并发展其与非加太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关系,扩张欧盟在这一地区的利益诉求,在提供发展资金、技术和市场的同时,输出贸易规则和价值观念。
在多边经济合作中,欧盟委员会代表欧盟成员国参加多边经济论坛和国际金融组织,如八国集团、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欧盟委员会作为谈判和签约方代表欧盟成员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活动,成为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规则制定者。1999年西雅图会议后,世界贸易组织形成了事实上的G 2(美国和欧盟)管理结构,欧盟作为世界贸易组织决策体制中的“双寡头”之一,是事实上的多边主义的领导者。此外,欧盟非常重视环境生态保护和商品安全卫生标准等方面的全球合作,在制订相关国际规则方面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于欧盟作为国际经济规则制定者的作用,欧盟对外关系委员瓦尔德纳将这种作用与其世界角色相联系,他说:“我们的软力量促进稳定、繁荣、民主和人权,在消除贫穷和持续发展方面产生具体结果。欧盟委员会向世界150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提供援助。我们是长期可信赖的伙伴,作为世界最大的捐助国,我们帮助世界许多地方得到稳定和繁荣。我们是多边主义的倡导者,位于确立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前沿。”
2006年10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新贸易政策文件,确立了为欧洲企业打开海外市场和确保公平竞争的战略。为了使欧盟在世界经济中保持和提高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欧盟的贸易政策从以前强调保护内部统一市场,变得更加注重“在内部抵制保护主义必须伴随以积极地打开海外市场”。为此,新的贸易政策确定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议:欧盟对世界贸易组织和多边贸易体系的完全承诺是第一优先的,努力恢复和完成多哈发展议程;作为欧盟对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补充,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提议新一代的双边自由贸易协议,从而为下一轮的多边自由化做准备;欧盟委员会将发动下阶段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全球战略,制定更严格的惩罚伪造的标准,以及与重要伙伴的新合作;更新市场准入战略,集中于非关税壁垒;征询关于反倾销和其他贸易保护措施的意见或者改革等。
2007年11月,欧盟经济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对贸易政策做了新诠释:“由于全球化正在改变我们的经济和产业,欧洲领导人必须表明我们的开放是与其他国家互惠的,而其他国家必须按照规则行事。欧洲的基本对外经济政策应该是:抵制内部保护,打开海外市场,保证公平贸易”。也就是说,欧盟现在越来越强调用互惠和规则来要求其他国家,其在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主动进击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欧盟正在开始将来源于内部市场的经济力量转化为外向的政治动能。
美国和欧盟虽然只占世界GDP的40%(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但全球市场上的国际规则和标准的80%却是由美国和欧盟制订的。2007年4月,美欧在华盛顿峰会上签署了《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计划》并决定成立“跨大西洋经济理事会”,反映了美欧在经济方面进一步融合以主导世界经济的意图。该一体化计划强调的是在经济领域内建立包括竞争政策在内的共同的法律和技术标准,而这些标准很可能成为全球通用的标准。由于美欧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历史经验和政治经济利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欧洲与美国的密切联系仍然是世界政治和全球经济的主要基础。
四、欧洲经济模式的影响
欧洲经济模式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经济一体化模式和经济社会模式。
从经济一体化模式的角度看,经过二战后50多年的一体化进展而构建起欧洲联盟这一统一的经济实体,形成了世界最大的内部市场和对外的整体经济力量。拥有世界第二国际货币和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欧元区正在以更为明确和统一的声音参加到国际经济和金融事务之中。地区一体化与对外关系的联系如曼德尔森所言,“欧洲联盟给予了我们积极塑造全球化的潜力,而这是我们中间最大的成员国也不可能凭借其自身的力量来做到的”。可以说,欧盟为世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区域治理先例和中小国家联合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示范。例如,欧盟使用内部市场规则制裁美国企业的行为(针对微软的反垄断裁决)就是其一体化力量的显示,否则美国企业将可能全面垄断经济全球化。目前,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大都借鉴欧盟的经验,而欧盟通过50多年的经济一体化实现了欧洲的和平,这对于构建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关系有着更深层次的启示。
从经济社会模式的角度看,欧盟为世界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美国的经济社会模式,将社会市场经济和福利国家有机地结合,其本质是强调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均衡发展。21世纪以来,北欧国家经济社会改革的成功与欧盟的里斯本战略的执行,使得欧盟经济社会模式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由于美国经济模式的某些优势是世界其他国家难以模仿的(如美元霸权、人才吸引和移民劳动力等),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向具有内部良性循环特征的欧洲经济社会模式学习。
近年来,面对“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对经济全球化的辩护和推崇,欧盟的官员和学者正在有意识地以欧洲经济社会模式的理念和原则对全球化进程施加影响。例如,曼德尔森指出:“我们需要关于全球化的积极的政治学,一种主动的、公正的、实用的、能够解释经济迅速变化的利益的政治学”;“我们需要现代的、有效率的再分配社会制度。如果所有的利益都归于最富裕的1%,而中产阶级被掏空、穷人被完全遗忘,那么这种全球化在政治上就是不可持续的”。针对新自由主义关于在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两难选择的论断,曼德尔森认为“这些选择是虚假的选择”,因为“在疲弱的经济中没有社会公平,或者说没有高标准的福利就没有经济力量。在一个对公开贸易关闭大门的世界中没有平等的或者持续的发展”。也就是说,经济的自由开放与社会的公平发展必须相辅相成。因此,经济全球化导致的“经济调整必须公正。在当前的经济增长中,资本的收益大大超过劳动的收益。我们需要通过现代的福利制度帮助人们应对变化以显示团结”。这些言论显然是希望遵循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均衡发展的观念来塑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对于欧盟依据其经济实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软力量的行为模式,我们过去更多地认为是由于其硬力量不足不得已而为之;现在来看,这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内部规则和价值观念的向外延伸,是欧盟在寻求一种解决国际关系问题的新道路。因此,对欧盟的经济力量应该有一种新的认识和思考。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