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很好,也很出名。英文里,中国就是瓷器。
可我一直不知道英国瓷器也很好,直到去了那里之后。到英国不久,一位当地的华人朋友送了我一件包装得不错的瓷娃娃,并特别补充一句:“这是英国产品。”我当时没有太在意,只是收着、放着,准备不日再转送给其他朋友。不久后的一个周末,我和同事一起走街逛店,在一家时尚店里发现了朋友送给我的那款瓷娃娃。一看标价,吃了一惊!385镑,约折人民币5000元。如果是中国货,也就值两三百元人民币的样子。
要说中英瓷器在品质上的差异,或许有一点,我真是看不出来。这就导致了很多欧洲零售商对进口中国瓷器很感兴趣,因为商业环节的利润太大。正常本国货品毛利率是30%左右,而中国货则有60%,特殊中国商品则达90%。当然,本地的瓷器制造商会很不高兴。其实,对进口国来说,一点也没亏,在商业和消费环节得到的好处足以弥补本国制造业的损失。但他们会借着本国制造业的反对声音对中国施加压力,以便再敲诈中国多一点。这也是所有中国出口商品的现状。中国人一直是接受的,乐意的。
但十多年前有一批出口到欧洲的中国瓷器,其命运就令人喟然长叹了。
当这艘装满中国瓷器的船只运抵伦敦并装卸上岸时,货主本想就地批发给欧洲各国的零售商,因为他们事先都表达过对中国瓷器的兴趣。哪怕是廉价一点,只是零售价的十分之一,也有钱赚。
然而----
对方的商检官员指着这批瓷器说:
“这批东西,你们必须再装运回去!”
这有什么理由呢?再装运回去,运费比货款还贵。
“因为这批东西,不符合我们的卫生标准。”
你们是什么标准呢?
“比如说吧,这里的人鼻子特别大,不象你们中国人的鼻子,为了保护我们的鼻子,我们只能用我们生产的瓷杯。”
可是,你看看,我们这批杯子的口特别大,再大的鼻子也不碍事。
“不行,你们没有按我们的标准造,你必须事先获得我们的认证,比如说,要先贴上一个欧Ⅲ标签。”
可你们没有一个关于瓷器的明确标准啊。
“是的,我们正在准备制订这样的标准。”
要不,让我们这次先把货卖了,下次再按你们的标准制造。
“不行,不能影响我们的健康,一件也不准卖!”
这船瓷器的命运真是很惨了。装回去的运费比丢掉还贵.但丢在哪里呢?随地制造垃圾可又是有罪的。有人出了一个好主意说:那座城市的郊区正在修建一条道路,或许可以送去当碎石铺路吧。当然也要先付一些装运费、砸碎费和联系费用...
| 谁在掏空中国---爱与沉思 |
地址:http://blog.sina.com.cn/mao5jin |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