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从人性的角度看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

火烧 2008-06-23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从人性角度分析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需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最终趋向和谐与自我实现。批判市场经济弊端,主张计划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

有人从人性自私的角度试图“证明”共产主义理想的不现实,可恩格斯早就说过从自私的角度就不得不得出共产主义必将实现。这是为什么呢?套用一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其实自私也是绝对的,无私也是相对的。人的欲望的本质,就是人对幸福感的追求。
人性自私不假,自私就是对欲望的无限制追逐也不假,可这种欲望难道就是金钱或者物质利益吗?不然,我认为欲望的内涵是很丰富的,换个词就可以定义为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是: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一个人身上会同时潜藏这五种需求,但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求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人的价值观是可以变化的。
衣食这种实体的稀缺的物质,是不可分享的。对一个快饿死的人,表现出来的第一需求是食物这种生理需求,在没有满足温饱的人与人之间是会产生激烈争夺的。如果人类的无限制的需求就局限在这种低层次的需求上,显然每个人都会与他们产生剧烈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最大化。
幸好人类的需求是会从量变到质变的,吃饱肚子的人还无限制地进食根本就是神经病,肯定要撑死。于是人们就进入了更高一层:对安全的需求,这一层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虽不像生理需求那样剧烈,但有种说法叫“他人即地狱”。人心是看不透的,人为了追求绝对安全依然会对他人产生怀疑,甚至消灭他人,从而发生矛盾。而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乃至核武器竞赛,算是这种安全需求的极端形式。
而当人们衣食无忧之后,再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所谓“仓禀实而知礼仪”,人类的需求又进入更高层次了:社交需求,或者叫爱与归属的需求。有这么一种说法:“爱是自私的”,可见到了这一层依然能看出人的自私性来。
再高一层:尊重的需求,包括自尊与他尊,乃至权力欲!在这一层,人们就有可能和谐相处了,因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人们之间可以做到相互尊重。但权力是很难分享的,别说像西方的虚伪的金钱挂帅的民主制了,即使是社会主义的民主制依然有每个人之间权力大小的不同。
最后是自我实现,就是要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包括创造力。这就是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的阶段,这一步即对自己有利,能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更对他人有利,能促进社会发展。
因此,我认为从低级需求到高级需求的进化过程,就是个人与他人之间对立和矛盾越来越弱,越来越趋于一致和融合的过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共产主义者既不以利己主义反对自我牺牲,也不拿自我牺牲反对利己主义。”“无论利己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共产主义者根本不进行道德说教。”即使不从物质根源的角度看,而从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最提倡的人性的角度看,这几句话也能得到解释。
也许有人要说,我只是从个人的需求进化角度来说明,如果从人类社会的整体来看,事情就未必如我所说了。正如西方经济学必须分类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二者难以互相解释。
可我认为,一个科学体系必然是不会自我矛盾的,那些自我矛盾的如经典力学早就被相对论力学取代了。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西方经济学是不科学的,例如其“理性人假设”就是片面地强调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忽略了人对自我实现的追求。西方经济学没能把人的全部需求体现出来,自然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上自然得出奇形怪状的推论。
那么我就来说明一下,我的人性论无论从个人的微观角度,还是从全社会的宏观角度看,都是能自圆其说的。
据马斯洛说,生物进化使得低级需求逐渐减弱,高级需求逐渐增强,我认为人类社会的进化也遵循这一规律。
原始社会人们几乎全部精力都放在争取生存和安全上,表现最强烈的是低级的需求。只有很少的岩画,骨质项链等说明原始社会的人也有对艺术的追求,也有高级需求。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5000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由满足低级需求,向满足高级需求的过程,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社会人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达到巅峰,随着垄断的出现,资本主义也走到了他的末日。列宁曾经这么预言过,有人说这种预言已经过时了,但我认为不但没有过时,反而越来越体现出其价值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方的垄断表现为对资本的垄断,中国的垄断表现为对权力的垄断。而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在市场竞争中把垄断作为资源,造成竞争的不公,都是反动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所以西方国家要积极地进行反垄断,所以中国要在反腐败中搞权力制约,实际上都是治标不治本,甚至连标都治不了的。
有的天真者问:“该怎么解决垄断的问题呢?”这种问题是伪问题,因为垄断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是解决不了的,更是阻止不了的。
既然如此,难道人类社会就要停滞在这一步吗?当然不是,我们只要学了点辩证法,就知道看问题不要眼光局限和僵化。既然垄断在市场竞争中是反动的,既然市场竞争被垄断阻住了去路,那么我们从二者中选择谁就成了下一步必须解决的问题。人们由于思维的定势,把先于垄断出现的市场竞争当成了亘古不变,永存世间的,现在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了:我们必须放弃市场竞争,只要垄断了!
当然这个取消市场,保留垄断的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首先这个垄断的形式就必须变化,必须从西方的资本垄断和中国的权力垄断变为国家垄断,也就是全民垄断,也就是所谓的全民所有制。
当前中国和世界的最大问题就是计划经济混合市场经济,这种经济形式由于垄断造成的竞争不公,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既发挥不出市场经济的优点,也发挥不出计划经济的优点,是一种弊病百出,1+1小于2的怪胎。
有的认不清形势的人们以为市场经济依然有存在的价值,但实际上由于垄断的必然出现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尽头了,是必然要被淘汰的了。
计划经济被右派经济学家们贬得一钱不值,甚至至今还在积极寻求解决“计划经济的弊端”。但实际上他们应该解决的不是“计划经济的弊端”,而是计划经济混合市场经济这种过渡阶段经济形式的弊端。
计划经济是人类发展到今天的必然选择,也是使生产力大发展的必然选择。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已经把物质利益的追求推向巅峰了,人们的需求已经由量变到质变,人们的价值观也必然要优化的结果。
有的“竞争论者”认为,竞争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这话其实很对,因为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点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但问题是这些“竞争论者”把市场竞争当成了竞争的唯一形式,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当成了人类唯一的追求。而我们知道,人不光有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也有对尊重的需求,有对真善美的追求,有对自我实现的追求。
实际上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只有很少数人能从事科学艺术等追求真善美的创造性劳动。为什么呢?大多数人在做什么呢?根据需求层次理论,人们正在为较低层次的生理啦,安全啦,社交啦等需求而努力呢,不首先满足这些,是不会有多少精力花在对真善美和自我实现的争取上的。即使是在高福利的社会,人们衣食无忧,但精力依然要大部分放在为经济地位的提高而努力上,从而满足尊重的需求而努力。
共产主义社会不是取消竞争,而是优化了竞争,把资本竞争,恶性竞争,转变为人的才能的竞争,良性竞争。
还有人大力鼓吹市场经济那“看不见的手”的资源优化配置,其实是很可笑的。在自由经济阶段,市场的配置作用自然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垄断阶段,这只“看不见的手”早就被垄断者看得清清楚楚,甚至就是他们自己的手了。就像你跟我玩牌,我来制定规则,当你手里拿着一张大王自以为胜券在握时,我却制定了大王最小的规则,你还想赢牌吗?
当今的市场经济中,资源浪费和滥用数不胜数。例如小小一个县政府,甚至是贫困县,都可以浪费大量人民血汗,建筑美仑美奂奢侈无比的办公大楼。在医疗界,高官们可以因为一点小病长期霸占医院的宝贵资源,而老百姓往往根本看不起病。谁让人家有权力这种资源呢?他们拥有权力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根据人性自私原理,又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价值观的普遍低下,自然是要无限制地最大化满足自己的欲望了。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之中,有一条是是分散和集中的区别。有些被洗脑者闻集中色变,而不做独立思考。其实经济分散与集中的优缺点是辩证的,在社会低级阶段,自然是分散较为有利。而到了高级阶段就非集中不可了,这是社会化大生产所决定的。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就像是动物从单细胞动物发展到猿,都是从分散到集中,从低效到高效,从低等到高等的发展。能不能进化成人,就看最后一步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