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收割杂论——中国的被收割预期

火烧 2007-07-28 00:00:00 国际纵横 1039
文章探讨中国在资本输出阶层中的被收割预期,分析美国与欧元区在资本生态链中的地位变化,揭示全球金融资本流动与竞争格局。

收割杂论——中国的被收割预期

----------------------

原创作者:杨柳

------------------------

首先是背景资料:

      欧洲30年战争以来,金融资本开始有机会超越世俗政权成为一股独立的势力:所谓资本的意志。为了利润他们可以无所不为。获得资本增值的办法有很多种:投资实业,参与交易,风险投机,但这些能够获得的利润毕竟是有限的,收割其他资本才是最快的资本增值办法。收割,不要讨论善与恶,是与非,对与错,收割就是收割,没有承载道德尺码。当时钟进入2007年的时候,我们的面前有个大大不同于从前的奇怪世界。首先:我要把世界各国划分成4大阶层:资本输出阶层,工艺技术输出阶层,工业制成品输出阶层,原料劳力输出阶层。

     美国自2战以来的经济主导权摇摇欲坠。2006年美国3大银行团:汇丰,花期,摩根总共只控制了全球20%上下的银行总资产。美元只占据了36%上下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份额。美国今日的实力,只能算是世界第一强国,既不是霸权也不是主导者,更谈不上制定体系和游戏规则。(这就是我和老高的分歧)美国体系确实存在过,1944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这个时期可以称为所谓的美元世界。美元作为世界最主要,最硬通的货币,支配着整个自由世界的一切经济和金融活动。美国就是当之无愧的自由世界之王。在这段时间内美国向欧洲,东南亚,日本,南美输出自己的资本,从中获取丰厚的回报。美国毫无疑问是整个资本生态链的最顶端。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倒台-99欧元区成立之前,美国已经失去了资本市场独大的绝对影响力,美元,日元,马克三驾马车的时代,美国虽然依旧有着足以影响和干涉规则的影响力,并且努力挽回失去的荣光:攻击日元,攻击英镑,扫荡收割南美,东南亚,非洲,但是还是无法弥补过去的损伤。这个时代的美国虽然依旧在整个资本生态链的最顶端,但底下的挑战者一个又一个出现。美国今天可以打垮第一个自不量力的挑战者日本,明天可以打垮下一个自不量力的挑战者英国,但这一次次的挑战让美国越来越衰弱,总有一天会从至尊的宝座之上跌落。00欧元区开始发挥作用-07年初,美国为了阻止第三个,也是更危险的挑战者欧共体崛起,曾经作了很大的努力,并且很成功的来一段时间内打垮了欧元。(似乎老高的美元体系论就是这个时间段出炉的,当时看问题不大)但是,美国的实力还是太孤单了,胜利可以维持一时,但不可长久,欧元区逐步摆脱了美元的打击,反过来打击美元,并取到了相当的成果。欧元也爬到了整个资本生态链的最顶端,和美国并驾齐驱。这个趋势暂时还会维持一段时间。美元没有实力打垮欧元,欧元也没能力取代美元。欧元区银行团做拥全球40%上下的银行总资产和32%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份额。在一旁虎视眈眈。此为世界两强。本输出阶层的维二成员。

整个资本生态链的第二层:工艺技术输出阶层。他的代表是英国,瑞士。一方面他们拥有相当不弱的资本实力,资本实力可以支撑他们大量投入资金于科研和工艺之上,并通过出售研究成果来壮大自身实力。但他们的资本不够强大也不够具备侵略性,不足以完成资本输出这一目的。预期中他们并不会是对中国收割的主力打手,所以不在这里详细分析。

整个资本生态链的第三层:工业制成品输出阶层。他的代表是日本,韩国,中国。他们拥有少量资本实力,这资本既不足以支撑他们大量投入资金于科研和工艺之上,达到工业自我升级的目的,也不足以支撑他们的工业制成品生产各个环节。所以他们依靠资本输出国提供的资本,工艺技术输出国提供的技术和工艺,完成工业制成品生产,从中获得加工利润。逐渐完善扩充资本体系。生产的东西水平高低,质量好坏,价格贵贱,都不影响他们在整个资本生态链中所处的地位。

整个资本生态链的第四层:原料劳力输出阶层。他的代表是俄罗斯,东欧,非洲,南美等等世界广泛国家。他们没资本(不是没钱,是钱的控制权不在手中)。没完整健全的工业体系,没技术没工艺。他们只能依靠出售原料和劳力来购买工业制成品。沙特不算没钱,可钱都存在英国欧洲的银行里面,受他人控制。自己除了资源什么都没。那么它作为整体国家,只能处于资本生态链的最下层。

既然明确了实力对比和所处的地位。那么我判断,发动对中国收割的,大概只可能是美元集团或者欧元集团。之所以不考虑其他国家,是因为日本之类的国家,主要资产是工厂,稍微有点资本还都买成美国国债了,这要来收割中国,就要先抛售美国国债筹集资金,那时收割中国还是收割美国?明显是美国阿。。。。故此,只讨论美元集团或者欧元集团对中国有可能的进攻行为。首先是能力:

美国银行团持有的流动资金(短期债权,短期国债,短期票据,现金)数量充足,可以在1个月内完成准备并投入攻击的资本绝对数目并不高,2500-3500亿美元,但是资金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一流,不可小看。如果准备周期放宽到6个月-12个月,美国银行团可以筹集到的资金会提高到1万亿或者更多,但是,一旦出现僵持或者不利情况,对美国的打击也会很大,美国的第一阶层位置有可能不保。如果美国要和中国国运想赌,那么可以调动的资金将是一个空前的数目:不会少于5-6万亿。不过代价是美国几乎所有的大企业和海外金融机构被抽空流动资金,把几乎所有的可抵押债权都抵押给欧洲来套现。那样做就算胜利了美国也没什么好处,因为损失太惊人了。最后的可能,考虑中要有,实际上大概可能很小。

欧洲银行团持有的流动资金(短期债权,短期国债,短期票据,现金)数量更多,不过比率相对美国银行团来说要低得多。可是考虑上欧洲银行团2倍于美国的实力,那么它们可以在个月内完成准备并投入攻击的资本在4000-5000亿美元,资金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近乎无限(因为这些都是闲置资本)。如果准备周期放宽到6个月-12个月,欧洲银行团可以筹集到的资金会提高到3万亿或者更多,如果出现不利或者僵持,对于欧洲本土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欧共体要和中国国运像赌,那么中国缴枪投降吧,抵抗毫无意义了。

这2大银行团都可以在战前通过英国,日本,瑞士筹集闲散资金参与攻击,不过中国也可以。那些第2,3,4阶层的闲散资金相对分散,绝对数目也有限的很,双方都可以争取,故此忽略不计。

然后说目标。美国的目标很简单,在人民币构成对美国的危险之前消除这个危险。通过攻击中国的收割行动充实壮大自己的实力,争取把中国纳入美元经济圈中。在未来和欧元的决战中减少不确定性因素。美国的目标决定了美国现在并不着急。人民币暂时还不可自由兑换,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资本市场近乎不存在,中国倒向欧洲的可能现在还没发现。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作用基本可以无视。那么时间有利于美国,美国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一个他认为恰当的时间来发动。中国为了应对这一潜在风险,必须随时做好准备,不本来就不多的资本严格控制在政府手中以应对危机,这样会大大阻碍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健全(缺资本的现象更严重)。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军中国,美国银行团现在可以通过服务和中国政府抢夺民间资本的控制权来增加自身实力。

欧共体的目标就很复杂了,他们现在最主要的对手的美元,最迫切的目标是迅速完成自我整合并且消化东欧战利品。遥远的,现在看起来还很弱小的中国,并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如果他们要收割中国,那也是出于在中国被纳入美元圈前摧毁它。或者中国有明显的动作倒向他们的另一宿命敌人犹太财团,除非有这2种极端情况发生,否则欧元对人民币基本持恶意中立态度,暂时无需考虑欧元的主动冲击。

最后说我预期的中国应对策略。

首先,中国严重缺乏金融分析人才。美国有专门的金融分析人才50万以上(最最最保守估计),欧洲有更多。而中国的,不一定有5000(最最最乐观估计)。金融战的操作其实是建立在海量的数学家和金融分析家对对手,潜在对手,潜在盟友,盟友的分析和判断之上的。当你把市场中每一笔交易的背后主人和预期目的数学建模分析比对的时候,才可以作出相对不那么离谱的决策。这专业手法是MEL,L8,熊猫,妖精的专长,我就不多嘴了,具体的找他们。中国需要迅速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是大量的。

其次,中国严重缺乏资金的流动性,也就是俗称的融资渠道。中国最近几十年积蓄的资本的主要堆积在国有银行里面。如果在金融战中动用的话,毫无疑问会加大国有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国家风险。在国内,逐步打开资本市场的大门,让资本从国有银行系统中流动起来,流到需要资本的每个角落,既可以加快中国资本的发展壮大速度,让普通人从中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又可以减小国家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没有安全便捷稳定融资渠道的企业,会越来越依赖外资银行金融系统。没有安全便捷稳定投资渠道的个人,只好没完没了地炒作,从期货到房地产到股市。何必呢?

再次,中国对外汇储备和外债的看法有问题。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人民币非自由流通体制下的特殊产物。他的所有权不属于国家。那么看似中国很惊人的1万多亿外汇储备,其实在金融战中能用得不多——外资银行/企业会提前釜底抽薪兑换走属于他们的外汇储备。维持日常交易往来需要的部分不能动,动了就打击正常的外贸。那么剩下的就很有限了,我看未必有多少。最最诡异的是,4大国有不但有外资股份,还要到海外上市。你就不怕外资到时候抛售4大国有的股份打击你的银行系统?你就不怕外资到时候恶意收购4大国有?就中国4大国有这水平的银行,人家一次吞下2-3个很轻松。。。。。至于外债,短期外债固然有利率低的优势,但你纵容企业欠一大堆短期外债票据算怎么意思?外资银行手中的信用证,短期债券,票据都是最主要的弹药来源。自己不赚这个钱,还把弹药往别人手里送,不要太傻行不?

最后,金融监管和体制问题。这个就不多说了,就中国现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全是窟窿,每个窟窿都能跑火车。。。。。。一般来说,对现在的中国起作用的主要是债券,票据,本币,期货的冲击。金融衍生品暂时未开,如果开了就加上国内期货市场。如果一直不开,期货市场只限制国外的。

第一点问题,我是这么看得,应该严厉打击跨国的资本流动。现在外企随便找个名义就把资金灌到国内分公司,既不投资也不交易,中国也没有任何措施反制。那么应该打击这等行为,比如说通过央行票据强制收缴这些资本,比如说通过银行系统存转贷利用这些资金。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开放国内资本市场,让国内资本在国境内自由流动(其实就是卡死出境,用反洗钱法卡),这样就达到我的预期目的了。减少国内融资成本,增加境外资本入场成本。

第二点,有这么个问题。米国现在外贸上的逆差似乎扭转不了了。中国货大减价,死得最多是日本东南亚南美,我看美国贸易逆差会大大缩小才对。廉价的中国或替代了相对昂贵的日本东南亚南美货,美国的贸易总逆差似乎可以缩小不少。

问题越来越大,这个越来越不好说了。中国最大的杀手锏是强制银行系统停止兑付到期外债/票据/权证。这个导致中国银行的信用系统和外贸受到沉重打击。不过对方手里拿了一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兑现的票据,也损失惨重就是了。目前来看,中国没有放开票据干涉的想法。这个杀手锏在手,中国就不是非洲拉美东南亚。他们都做不到这点,因为他们的独立银行系统早就不存在了,这么干的唯一下场就是经济崩溃。而国内独立的银行系统不会因此崩溃,所以中国可以干,非洲拉美东南亚不可能。

至于收割准备时间啊,美欧银行团的钱也是在不断周转流动中的。不是在那闲着赔利息玩。所以要攻击中国,就需要个过程,逐渐缩小某些对冲和投机业务,把资金集中。这个过程很慢,时间越长能够抽调的钱就越多。不过这么多前被调走,自然打击银行团开展正常的存贷款业务。中国是多少钱能够攻下来的没人知道,但是肯定是参与攻击的钱多多益善。要使中国有5000-6000亿短期可兑现资产和1万亿上下的中期可兑现资产。那么就可以无视美国的一般潜在打击了。注意:是可兑现资产,不是资产。我估计中国在安全发展20年,就比较安全了。可能有点乐观。毕竟10%的增速维持20年有点逆天。。。。。。。

美国的信用就是美国军队。英国的信用就是大英帝国大洋舰队。中国现在的信用。。。就是蘑菇云。

---------------------------

以下为转载杨柳对网友的答复

06年平均每周从中国流入美国的资金有100亿美元,美国流入欧洲的有200亿美元

 美国打压欧元时的数据我这里有。简单的说吧,美元打击欧元的最初12个月,美国资本项顺差飞速扩大,美国爽翻了。第2个12个月,欧元区贸易顺差飞速增长,逐步抹平了资本项的逆差。美国资本项顺差逐渐萎缩,贸易项的赤字逐渐磨平了资本项的顺差。第3个12个月,为了保护新生欧元的生存,欧洲的法德意荷奥5国开始抛售掉银行团持有的所有美国债券和美国博命。美国贸易资本双赤字开始扩大。第4个12个月。美国顶不住了,欧元反转持续反击,美国贸易资本双赤字继续扩大,欧元区贸易资本双顺差也开始逐步萎缩。双方维持在这个状态拉锯。谁都暂时没能力突破这个僵局。

这么说有牵扯到美国财团的问题了。美国的财团不是本土自己发展出来的,是欧洲跑过去的。和欧洲的财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根都在瑞士,只要瑞士不倒,谁都消灭不了谁。最多躲会瑞士添伤口,迟早还会再杀出来

巴林完了,渣打空了。英镑控制地球的岁月一去不回头了。另外,当年冲入场救英国的欧洲列国银行团全被你无视了。。。。。92年是个关键性年份。从此之后,英国一心一意贴美国(美国不可战胜论),欧洲大陆各国一心一意搞欧元区(联合取代美国论)。

犹太财团(巴克莱,第一波士顿,美国国际)VS叛逆(德意志,巴黎,荷兰,花旗,摩根,美洲)。我啥时候认为美国的财团就是一个整体的?美国财团2大集团,每个集团若干分之,他们彼此杀得你死我活的同时并不妨碍他们对中国进攻的时候立场一致。美苏联手打的德国的时候,你觉得美苏一体?美苏联手修理英法的时候,你觉得美苏一体?

收割杂论

------------------------

原创作者:杨柳

-----------------------

先来定义下我眼中的收割:被攻击方抵抗失败造成重大损失的金融战。主要战场:股市,债市,汇市,期货,权证。主要手段:对冲,做空或者做多(其实主要是做空,做多的就1次,还是为做空打基础)。级别:国家。基于这么个范围下的定义,2战后的主要收割:68-71第二次美元危机。90年代南美金融风暴,92年英镑危机,95年日元危机,97-98亚洲金融风暴。因为前提是攻击方抵抗失败,所以60年第一次美元危机,,02年欧元危机都不算在内。这2次的被攻击方都反击成功了。

      如果要用之前吵得沸沸扬扬的货币战争中的财团理论来说明,那就是个大问题了。财团不是单数存在,财团在不同时期内的利益也不一致。财团超国家兼并重组之后,控制者集团也日趋单一化,影响力日趋强大,不大容易用1战前,2战前的老模式来套用,所以,这个我暂时忽略。为了说明收割,先来描述一下2战后的第一次收割:68-71第二次美元危机。然后大家共同讨论。

       背景:1967年美国和美国财阀总计持有大约7。53亿盎司黄金,分别由美联储(存放地美国本土),花旗,摩根,大通,第一波士顿,美洲持有。(存放地全球,主要是瑞士)。当时1盎司黄金=35美元。此汇率由美国政府保证承兑。也就是说,任何银行都可以持有美元自美联储兑走黄金(固定汇率)。只要美国的短期债务余额不超过263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流通的美元不巨量回流,那么美元的信誉牢不可破。美国财阀打倒所有挑战者,支配整个自由世界的时间已经有22年,至少在当时,自信满满的洛克菲勒和摩根认为他们建立的美国财阀支配美联储——美联储支配美元发行——美元支配世界的格局还要持续1000年。千年帝国(新罗马)的伟大选帝侯,多少光荣与梦想集于一身的黄金岁月。但自从1950年以来,美国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导致旧欧洲财团持有越来越多的美元资产这一问题没被寄予很大关注。那些在2战中损失惨重而暂时沉寂的旧欧洲财阀已经逐渐恢复了元气。既然洛克菲勒和摩根可以吞噬旧主人,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呢?血腥的獠牙渐渐打开,2战后最大规模的金融战马上就要拉开序幕。

第一个挑战者:骄傲的高卢公鸡。

高卢人虽然金融实力很强,但其实从没有在国际金融领域占有很大的份额。16-18世纪比不过荷兰,18-20世纪中比不过英国(英镑曾经控制世界80%的国际贸易份额,这一数据暂时还没被打破),1944年之后更比不上美国(美元全盛时期控制世界51。7%的国际贸易份额)。但法国是个天生的挑战者,他看准美国因为深陷越战泥潭,政府赤字和贸易赤字越来越大,美元在被无节制的滥发这一有利机会,开始了对美国的,或者说对美元的攻击。他为这个计划做出很周密的准备,并且寻找到10+个盟友。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1968年3月起,法国所有的银行开始在全球范围的期货市场上抛售美元购入黄金。持有美元/美国国债/美元票证到美联储兑现。这一波攻势相当强悍。美联储的黄金储备迅速下降了一半以上。仅仅3月14日一天,就有400吨黄金被提走。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汇率摇摇欲坠。这个时候,法国突然发现,自己期待的盟友却一个也没出现,比利时,荷兰,意大利,非洲各国。。。。美元统治世界也许并不美好,但一定好于法郎统治世界,毕竟法国在我们身边而米国远在天边。孤军奋战的法国不会是美国的对手,法国的疯狂挤兑虽然很危险,但还不足以打垮美国,美国成功渡过了挤兑难关,艰难到什么没有余力报复法国。既然美元过关了,那么美元依旧是美元,是国际贸易中的最主要结算货币。大量持有黄金而缺乏美元现金的法国,损失惨重。同时,美国度过此次危机的狼狈和虚弱也展现在世人眼前。第二个挑战者,马上就会出现。

第二个挑战者:帝国反击战

日不落帝国的太阳虽说早就落山了,但并不甘心寂寞。英镑横行世界的岁月虽然远去,但1968年的英镑依然占据着世界1/4的国际贸易结算份额。看到法国的狼狈和美国的虚弱,英国认为他们的时机成熟了。当不把目标定位在推翻霸权,而把目标定位于与美国分享世界霸权的时候,似乎会容易成功的多。于是,英国第二个下场了。先狠狠地踢了一脚正倒霉的法国,而后全力以赴猛击美元。美元的第2波抛售高潮到来,这次和尚此相比,抛售名单上还多了个东西:大量的美国国债和美联储票据。美国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的通道被堵的严严实实,米国这次难过了。

为了缓解压力,美国犯了整场战争中唯一的错误,也是致命的错误:妥协。资本游戏中,妥协是个很常用的词,既然大家都退一步就可以解决问题,那么为什么不呢?可惜得很,金融战中不允许任何妥协。因为只要可以退一步,那么还可以退第二步,第三步。美国与英国组建西方10国集团,让美元与黄金固定兑换脱钩,变为1盎司黄金=38美元的挂钩汇率,实际上已经终结了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当美元只是一种纸币的时候,凭什么能支配世界?这次小小的退步(对当时美国而言),只会引来下一个,也是致命的敌人,英国与美国分享世界金融控制权的迷梦,只维持了很短时间。

终结者:旧欧洲联盟,欧元区的雏形。

黑森是块悲哀的恶梦之地,东普鲁士的损失更让容克们顿足捶胸。不过,这不要紧,损失了超过90%成员的容克财团终于变成了一个和它魂牵梦萦的宿命对手一样的绝对寡头集团。他们憎恨压抑了25年之后,终于变成反击展现在世人面前。1967年,德国银行团持有的美元资产只不过区区206亿,随着1968-1970的大混战,1970年底德国银行团持有的美元现金+美国债券就高达680亿,这一数字在1971年初的头2个月更是增加到惊人810亿美元(请考虑美元贬值因素)。这是比绝对可以左右战局的生力军。不过容克们依旧很谨慎。

法国的目标是推翻美元霸权,法郎并不足以代替美元,所以法国失败的很惨。英国的目标是分享美元霸权,英镑毕竟不是美元,就算成功了又如何?稳固的美元并不是英镑可以替代的,只要有稳固的美元存在,那么英镑的流通范围只会越来越小。那么德国的目标是什么:重建神圣罗马帝国,统一全欧洲。那么现在不是最好的机会,马克依旧无法取代美元。但马克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在旧欧洲取代美元,当目标明确的时候,一切都变得很简单了。德国联络了固有盟友奥地利,北欧各国,拉拢了同文同种的荷兰,对脆弱的美英联盟做了决定性的一击。面对高达1100亿的美元抛单,和隐蔽在其后,多达数倍的美元资产变现压力,一切抵抗就是毫无意义的了,美国没有这么多黄金,地球上也从没开采出这么多黄金。美元的太阳也落山了。1971年,美元与黄金的关系完全终结,美元只是基于美国信用的纸币——也可以说纸片。

结语:1968-1971的大混战波及到整个自由世界,他的结果:美元,马克,日元三头并立。日本和德国这2个战败国重新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不过,这场闹剧只是个短短的开始,米国不会轻易放过胆敢冒犯自己的德国,更不会让日本有机会成为厂外最大的赢家。德国的争霸热情再次燃起。这次和100年前一样,先统一自己,再统一德语区,最后是全欧洲。日本旁观了整场战争之后得出了个伟大的结论:就列强的时代过去了,未来是属于日本的。英法2个难兄难弟在默默添伤口,新的战争似乎近在眼前,又似乎远在天边。所有人都不知道,他们下一次的碰撞在1992年会再次到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