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票友理论家——选自克鲁格曼:《致命的谎言》

火烧 2009-11-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热狗与面包的寓言模型,探讨技术进步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揭示经济学思想实验的重要性,分析资本主义未来发展与劳动力再分配的逻辑关系。

票友理论家(上)——选自克鲁格曼:《致命的谎言》

注:本文选自克鲁格曼:《致命的谎言:揭开经济世界的真相》

  他对真相的无情揭露,令很多官员如坐针毡
  他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令很多学者无地自容
  在有些人眼里,他是最不受欢迎的人
  但他却给了我们读懂世界的智慧!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存在这样一种经济体:它仅生产两样东西,即热狗和面包。在这一经济体内,消费者会坚持认为,吃一个热狗的时候,一定也要吃一个面包。当然反过来,也是一样。同时,我们也假设,劳动是唯一的生产因素。
  OK!我们先暂停一会儿。在继续讨论之前,我必须要问:你对以上述方式开头的短文感觉如何?它听起来是不是很可笑?或者你打算翻过这一页,因为你觉得这里不会有任何重要的东西?
  本文的目的在于阐释以下看似怪异的道理:除非你充满童心,否则你无法做好严肃的经济学。经济理论并不是那些大人物的格言录。简明扼要地说,它基本上是一种进行思想实验或讲述寓言的场所,即以一种简单的方式捕捉到经济过程的内在逻辑。当然,观点最后必须接受事实的检验。但是,即使要找到哪些事实是相关的,你也必须在假想的环境中与那些观点游戏(play)。在这里,我故意使用了“游戏”一词,因为无论是在经济学领域还是其他学科领域,有创意的思想家通常都充满奇思怪想。鉴于此,下面我将用热狗和面包的例子来讨论技术、工作以及资本主义的未来,并且我计划给出几个与该主题相关的严肃结论——这些结论你也可以得到,前提是你愿意参与到一两个思想实验的游戏中来。
  现在不妨继续我们的话题。假定我们的经济体最初雇用了1.2亿个工人,这基本上符合充分就业的情形。生产一个热狗或者一个面包要花费两个人一天的工作量(顺便提一下,事实究竟如何,并不是这里的重点)。如果经济体按照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生产,比如说每天生产3000万个热狗和3000万个面包,那么每个部门分别雇用6000万个工人。
  现在假定技术的进步使得每个工人能在一天内生产出一个热狗,而非最初的两天一个。同时,假定该经济体利用增长的生产力来增加消费,即每天4000万个热狗加同等数量的面包。于是,需要对劳动力进行重新分配,新的方案是只有4000万个工人生产热狗,而有8000万个工人生产面包。
  我们假定有一位著名的记者来到了这个地方。他在匆匆看过最近的历史记录之后,宣称有某些可怕的事情即将发生:2000万个热狗的工作岗位已经消失。当他再次深入地进行实地考察后,发现热狗的产出事实上已经增加了33%,然而雇员数量却减少了33%。于是,他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研究计划,到全球各地旅行,拜访企业领导、政府官员和工会领袖。对他来说,情况变得越来越清楚:供给正以非常危险的速度在增加,而消费者的需求却不足以跟上这些变化。的确,面包部门仍然在创造工作机会。但是,不久之后技术革新也将会摧毁它们。简而言之,全球资本主义正朝着危险的方向疾驰。他将自己的结论写成一本500页的书。书中充满了技术和全球市场中正在发生的那些令人震惊的改变和事实,其间掺杂了一些日文、德文、中文,甚至马来西亚语。对传统经济学家漠视这些危险的行为,更是极尽嘲讽。该书因其广博和雄辩而大获好评,作者也随之成为脱口秀节目的座上宾。
  然而与此同时,经济学家们却有些困惑:他们不知道作者在说些什么。没错,技术的改变已经导致就业的结构性变化,但并没有导致工作机会的净损失,而且也没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这种损失。比如,假设面包和热狗的产量未来都增加到最初的两倍,那么,为什么经济体不能简单地利用增长的生产力,将消费增加到每天6000万个热狗和6000万个面包呢?因此,每个部门雇用6000万个工人就行了。
  我们不妨再换一个角度,一个部门的生产力提高很容易导致本部门工作岗位的减少。然而,如果将这个结论推广到整个经济体,即生产力的提高将导致工作岗位的减少,那就大不一样了。显然,在我们假想的经济体中,热狗部门减少的就业人数,与面包部门增加的就业人数完全相等;反之亦然。当然,无论你拜访多少个国家,如果只与热狗生产者交流,你将永远不可能知道这一点。同样,你也不可能从面包生产者那里找到真正的答案。这其实是一种洞察力,你只需要通过一个假想的经济体并进行相关的思想实验就能获得真知。

票友理论家(下)——选自克鲁格曼:《致命的谎言》

注:本文选自克鲁格曼:《致命的谎言:揭开经济世界的真相》

  他对真相的无情揭露,令很多官员如坐针毡
  他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令很多学者无地自容
  在有些人眼里,他是最不受欢迎的人
  但他却给了我们读懂世界的智慧!

        这种思想实验是否太过简单,以至于它无法告诉我们关于真实世界的情况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首先,如果你将“热狗”替换成“制造业”,而将“面包”替换成“服务业”,那么我的故事就与美国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史非常吻合。从1970年到现在,制造业的产值大概翻了一倍,但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就业量出现微幅下跌。服务业的产值大概也翻了一倍,但由于生产力提高不显著,因此就业量增加了90%。总体来说,美国经济新增了近4500万个工作机会。因此,在真实的经济体中,正如寓言所预测的那样,某一部门的生产力提高,似乎已经导致其他部门工作机会的增加。
  在这里,还有一种更加深刻的观点:简单的叙述并不等于过度的简化。即使是我们的小寓言也暴露了长篇调查报告所无法揭示的深刻内涵。与此同时,寓言也将某些评论家的弱点暴露无遗。比如,他们经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钢铁工业的生产力提高,减少了钢铁工人的就业数量,所以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体系,其生产力的提高将导致该体系的总就业量减少。
  且慢,凭什么我可以假定消费需求会同步上升,进而消化掉所有新增的生产量呢?一种很巧妙的回答是:为什么不会?如果产量翻番,而且销售告罄,那么总体收入也将翻倍。因此,为什么消费就不能翻倍呢?换句话说,难道仅仅因为经济体生产了更多的东西,就一定会导致消费不足?
  事实上,还有另外一个深刻的答案。经济体确实可能陷入全面性需求不足的困境,即经济衰退的降临。然而,这种突变基本上属于货币问题。因为人们试图持有的现金总额,超过实际流通中的现金总额,从而导致了经济衰退(该见解是凯恩斯学派的思想精髓)。增加货币的发行量往往能够解决问题。好的,故事到此结束,问题与全面性的生产能力过剩没有丝毫关联。
  也许,在这个热狗寓言中,最强烈的反对意见来自著名记者那一部分。的确,没有大人物会写这样一本世界经济的书,而整本书都建立在一个如此明显的谬误之上。而且,即便他这么做,也没有人会真当回事儿。可是实际上,尽管热狗和面包的经济体是假想的,但是著名记者确有其人。本文的写作动机来自滚石杂志的记者威廉•格莱德在1997年大出风头的一本书:《世界一体化,你准备好了吗?——全球资本主义的疯狂逻辑》。那本书的确如我所言,对世界经济进行了长篇描述,并列举了大量的事实(然而,其中的某些关键性事实却根本不存在。不过,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说来说去,都是为了证明一个观点,即全球供给的增长速度超过了需求增长的速度。可惜的是,该书列举的事实与所要证明的观点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书的大意无非是有许多产业的生产力正在提高,再加上新生产者的加入使竞争不断加剧,从而导致传统工作机会的大量丧失。也就是说,虽然热狗的产量增加了,但从事热狗生产的员工却减少了。似乎没有人提醒过格莱德,他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有关合成谬误(fallacies of composition)的问题,因为整体经济的状况与单一市场的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猜想,格莱德会这样回答:你谈论的只是纯粹的理论而已,而我们是用证据在说话。然而实际情况是,美国经济在过去的25年间新增了450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服务业所创造的就业机会,要远远高于制造业所丧失的机会。如果我没说错的话,格莱德会认为,这只是回光返照而已,最终整个经济也会像钢铁工业那样陷入相同的困境。然而,这仅仅是臆测,如果将其理论化,难免带有投机和过度简化的弊病。别忘了,格莱德只是一个票友理论家,而且还是一位草率的理论家。他和那些不小心的读者们从一堆事实中草率地得出结论,却没有意识到在他们的想法中其实隐含了很多破绽百出的假设。
  当然,公众甚至是大多数知识精英,都没有意识到格莱德写了一本愚蠢之极的书。毕竟,该书除了愚蠢之外,看起来应有尽有且极富知识性,酷似百科全书,尤其饱含一种忧国忧民的笔调。铁口直断的代价是赔上了威信。这本厚厚的书给我们带来的惨痛教训是:一个聪明而且执著的人,被他自己的聪明绊倒有多么容易!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部分原因在于格莱德拒绝倾听那些本可以让他免于窘境的建议和批评,他显然太过自负了。他在致谢中并没有提及任何称职的经济学家。当然,这也不足为奇,因为在他眼里,经济学“不是一门真正的科学,顶多只是承载价值判断的预言”。我很怀疑,是格莱德自身的拘谨害了他。他看待那些问题及自身的时候太过严肃,以致无法在理智的游戏中轻松地玩耍。通过看起来似乎很平常的思想实验来检验某种想法,比如本文开头所假想的生产热狗和面包的简化经济体。难道这种做法有损他的尊严吗?说得再直白一点!可能正是他的这种过度严肃,导致了他在书中的观点竟然如此愚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