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反《大国空巢》的某人不要常识

火烧 2009-11-27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文章指出反《大国空巢》某人对S形理论存在误解,错误解读为循环波动,实际《大国空巢》强调单一S形描述历史人口变化,非未来预测。同时批评其对养老压力的无知与轻视。

这位某人在(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0/200911/115894.html)回帖中的表现,实在让我怀疑。

某人宣称:“你们教主都承认人口规模在左右手的抑制下是呈“S”形变化的,什么叫S形?不就是变化和波动吗?........他说人口在左右手的控制下呈S形变动。什么叫S形,就是低下去,还能高起来,如果低下去高不起来就不叫S形,而是直线下降

在某人看来,《大国空巢》是把人口的增长描述成不断循环的S形,低了之后能够高,高完之后还能低,总之是不断地像S一样的左右摆动。

然而《大国空巢》到底是怎么解释这个S形的?看看人家书里的原话:“这种“左手”、“右手”交替调控的方式,决定了人口呈长S形变化:数千年的低水平平稳期,两百多年的急剧上升期,然后是人口高水平平稳期.......”。非常明显,这是把人口的增长的历史描述成一个单一的长S形,S形的下端,是数千年的低水平期间;S形中间上升段,是两百年的人口急剧增长;S形的右上端,则是人口的高水平平稳。根本就不存在“低了之后能够高,高完之后还能低”这种变化。

再说白了,《大国空巢》的S形,就是一个(原文讲的很明白)S,对应了几千年的人口增长历史,因此S的各阶段不存在重复问题,是不可逆的,也就不存在什么“将来出生意愿高,生育率就会高”这种胡闹观点;而某人却公然的把这个概念,偷换成一组不断循环不断衍生的S,认为人口的增长可以像S一样不断地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并强加在《大国空巢》头上。

或者说,《大国空巢》的S形是对过去数千年人口增长过程的总结,并不是对人口今后发展规律的预测,用这个的S形来描述以往几千年的人口变化特点,才是《大国空巢》的本意,他根本没有说过:今后人口的变动都是按照S形来波动的!这个道理,只要认真看完书,都能够体会。

某人,你不承认《大国空巢》的单一S形理论,认为其实应该是W形、B形、X形,都可以........或者你认为应该就是一个不断循环的S形,这都可以讨论。然而你却不能把别人的观点改头换面,然后还道貌岸然的展开批判------人家根本就不是拿S形来定义今后人口的变动,你却恬不知耻的拉郎配。

某人的另一处,体现在他对中国未来沉重的养老压力的无知和戏谑。他声言:“ 2050年劳动人口大约是6.5亿,总人口是10亿,就是说3.5亿是非劳动人口,请问6.5亿能否养活3.5亿老人?2100年人口规模为4亿,其中劳动人口是2.9亿,1.1亿是非劳动人口。请问2.9亿人能否抚养1.1亿非劳动人口?我认为是可能的。”

这一段话,就算是最极端的计划生育专家,都不敢讲的这么露骨。

我真的不明白,你某人认为“可能”的依据到底何在?就因为劳动人口数比非劳动人口数多,所以就能够抚养?你以为这是在说相声啊?

现在中国是9个劳动力对应1个老人,这样充足的劳动力供应,所创造的财富仅仅能给城市里4000万老人提供有限度的养老金,大量的老人还要依靠儿孙奉养。如果要把全国老人都纳入社保系统,即便是按照城市最低的标准,国家财政也会立刻崩溃!

到了2050年,2个劳动力对应1个老人,如此严峻的劳动力状况,再加上大批老人无法得到儿孙的充分照顾,某人却意气风发的告诉我们“能够抚养!”。

某人,如果要想在2050年把老人“抚养”好------我昨天帖子计算过----那就意味着届时要有至少75万亿美元的GDP!,而要指望2050年的6.5亿劳动力实现这个数字,等于要求今后四十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9%以上。对比一下:1952---2005年,50年间中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5.8%, 这是世界上同期最快的记录,要想在下一个40年再拿个9%,上帝都要自杀了。而一旦你达不到这个水平,意味着2050年根本不可能抚养好老人------基本的GDP都不达标,抚养老人不用花钱只靠嘴巴吹么?

当然,有某人的大嘴巴在,9%算什么?90%都不在话下!

从另外的角度看,即便是5.8%,在未来40年内都很难保持,不要只看现在有多少,必须意识到这是40年的平均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脱离经济规律,5.8%意味着人力、资源各方面都要高投入,而这种高投入不可能永远持续(所以如果弄个40年9%,上帝一定自杀),但是即便今后保持40年5.8%,到2050年,中国的GDP甚至还要比现在低!因为你劳动生产率固然提高了,但是由于劳动力减少太多,两相抵消,还不够减的。

因此,到2050年最有可能的,就是彼时的GDP还要少于现在!目前的经济实力,都只够给4000万城市老人社保养老,我真不知道等40年后,老人增加10倍,经济实力不进反退,到底拿什么抚养老人。真的靠某人的大嘴巴?

9个人养一个,尚且不能建立起合适的养老体系,等2个人养一个时候,反而能都“抚养好”,我是不明白这种逻辑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