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可不可能自然成长为计划经济呢?理论上是可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常态,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企业逐渐走向垄断,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国际垄断阶段时,经济的大垄断就明显地有计划经济的性质。我们知道,一个企业内部是组织非常严密的,企业的运行全靠计划,但企业外的市场却是变幻的,这给企业带来风险,没有哪个企业能够站在全世界的高度上衡量需求,然后再规定供给。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极端的情况,即国际垄断高度发展,最后仅仅剩下几个或一个国际垄断集团。这时,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就可能出现质的变化,由于资本家可以预见到需求是多少,而且需求从工人那里来,他就得自觉地限制剩余价值的榨取,防止削减工资直接造成市场萎缩。这样,劳动与资本就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了,这就是一种计划经济。市场还需要不需要?既然只有几个垄断集团了,那不如达成协议,瓜分份额,市场被排除了,产品只需要分配就可以了。设想一下,如果把这些上层的资产阶级清除掉,换上工人阶级的代理人,这就是计划经济,社会主义。计划运作的中心是企业,而不是国家。这就是政府管理与社会管理的统一。
但是,这种理想状况总是实现不了的,原因是,资本主义排除不了竞争。即使最后剩下几个国际垄断集团,他们之间还是需要竞争的,垄断协议是可以出现的,但是协议代表力量对比,资本主义发展一向是不平衡的,当力量对比改变了,协议就会被撕毁,各方重新激烈竞争,直到新的协议达成。某种意义上说,一战与二战的爆发就是这种各国资产阶级要求重新瓜分利益的战争表现。
一旦有了竞争,资本家就必须降低成本,提高技术水平,这也必然要求对工人利益进行损害,工资拿来增加剩余价值。因此劳动与资本的平衡不可能出现。最终,一贯的危机仍会出现,这些垄断资本家竞争的后果就是工人工资下降,需求减少,引起生产过剩。可以说,工人工资被榨取了,但这部分被榨取的价值绝大部分并没有被用来吃喝玩乐,而是用于扩大再生产,资本家们一旦被绑到了竞争的战车上,他们就成了竞争的奴隶。生产社会化与资本私人占有的矛盾会变得极为明显。只有消除竞争,废除私有制才能避免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不被资产阶级残酷剥削,避免经济危机。消灭私有制意味着公有制,消除竞争意味着市场只能有一个主体,当然这就是全盘计划化。这绝不是通过改良可以办到的,因此市场经济仅有成长为计划经济的趋势,而要成为计划经济则需要革命,完成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