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时代研究》
《轴心时代研究》书稿隆重推出
《轴心时代研究——一个历史唯物主义阐释》书稿是在笔者的博士论文《轴心时代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2007,由哲学界公认的学术功力深厚的王南湜教授指导)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且已成功申报天津市社科重点课题。
本书稿是作者继《走火入魔的英语》(湖南人民,2004)、《人的宣言——人,要认识你自己》(清华、北交大,2007)之后推出的第三部学术著作。
本书的推出,不客气地说,将标志着“第二轴心时代”“新轴心文明”的诞生,它必将引发中外学术界、思想界的一场思想文化革命。
本书稿约20万字,目前尚未出版。笔者希望与慧眼识珠的出版者联合出版。有意向的出版社可与笔者联系。
朱鲁子,南开大学哲学系,300071
zhuluzi@@yahoo.com.cn;
nkzlz@@nankai.edu.cn
2009,11,24
附书稿《导论》部分内容和《目录》:
导 论
我们上升得越高,便越清楚地理解轴心期。
——雅斯贝尔斯
意识就是达到;理解就是超越。
——朱鲁子
一、何谓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或“轴心期”(Axial Period)概念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1]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1949年)一书中明确提出的一个跨文化研究的概念,用以指称公元前500年前后即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精神文化突破现象。雅斯贝尔斯说:“对我们来说,轴心期成了一个尺度。在它的帮助下,我们衡量各种民族对整个人类历史的意义”。[2]轴心时代作为一个“唯一性的事件”,在人类历史共同的总进程中清清楚楚地占有它“唯一性”的位置,而且,它还具有“交流人性”和“延续人性”的现实性和必要性。[3]有学者称,它是一个创造了“元典”的时代;[4]是一个在它之前都“趋进”它,在它之后都“回味”它的时代;[5]“一个民族的中心价值大体是在这一阶段定型的,而这些价值对该民族此后的发展则起着范畴的作用”。[6]
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期”即轴心时代概念,是针对占据西方历史哲学主流的基督教的历史哲学(以耶稣的降生为轴心)的缺陷提出来的。我们知道,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中说的一段话揭示了大多数西方人的“历史观”:
上帝只有被认为是“三位一体”以后,才被认为是“精神”。这个新原则是一个枢纽,“世界历史”便在这枢纽上旋转。“历史”向这里来,又从这里出发。[7]
但雅斯贝尔斯明确地指出,基督教仅是其教徒的信仰,而非全人类的信仰。因此,这一普遍历史观的缺陷在于,它只能为虔诚的基督徒所承认。换言之,这种西方的历史观不具备“普遍性”。因此,西方历史观的狭隘性,找到一个“即便在经验上不必是无可辩驳和明显确凿的,也必须是能使人领悟和信服的,以便引出一个为所有民族——不计特殊的宗教信条,包括西方人、亚洲人和地球上一切人——进行历史自我理解的共同框架”就是必要的。[8]正是基于这一考量和动机,雅斯贝尔斯要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时期内即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的精神过程中寻找历史的轴心。在那里,雅斯贝尔斯惊喜地发现:
正是在那里,我们同最深刻的历史界限相遇,我们今天所了解的人开始出现。我们可以把它简称为“轴心期”(Axial Period)。[9]
这个“轴心期”,即我们所欲研究的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就像一颗引爆了的威力巨大的“精神核装置”,那么,这个“精神核装置”是从哪里来的?它是如何启动的,是什么力量点燃了它?它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实在说来,“轴心时代”既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文化现象,也是雅斯贝尔斯的一个思维的“建构”。雅斯贝尔斯以其思想家的功力已将轴心时代的研究推向了球门的禁区,可遗憾的是,雅斯贝尔斯并没有将球射进大门——彻底解开轴心时代之谜:“无人能充分理解再次所发生并成为世界历史轴心的东西!”[10]通观国内外已有的研究,人们对轴心时代的研究,或是从精神到精神的抽象文化研究,如人们多从文明史、文化史的角度用对前轴心时代的宗教巫覡文化的超越来说明轴心文明的理性自觉和超越;或是单纯的、个别性的诸文明的史料归纳;更有些人热衷于所谓的“第二轴心时代”的鼓吹。总体看来,这些研究由于缺乏一个科学的研究视角或方法,故使得轴心时代这一遥远而复杂的历史文化现象始终没能得到令人信服的阐释,从而使得其空前价值和意义始终被遮蔽着。
事实表明,关键时刻的临门一脚到了——我们要做这一尝试,至于是否射中球门,读者自会得出自己的答案。
现代解释学告诉我们,对一个事物或现象的阐释取决于研究者的视角。视角即方法:“我们上升得越高,便越清楚地理解轴心期。”[11]而且,意识就是达到;理解就是超越。
为了将轴心时代研究推向深入,我们应该找到一个新的科学的研究视角或方法。那么,我们能否找到这样一个研究视角或方法呢?回答是肯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它理应成为研究轴心时代的“一个崭新视角或方法”。[12]从这一视角或方法望去,轴心时代之谜有望冰释。
二、轴心时代的研究现状
客观地说,关于古代世界中东西方几个主要文明(或文化)在公元前一千年之内都经过了一次精神的觉醒、突破或飞跃的思想,学术界早已达成共识,它并不是雅斯贝斯个人的独创。雅斯贝尔斯早已注意到,西方学界第一次涉足“轴心时代”这个历史现象是在十九世纪初叶。当时,法国的东方学家亚贝尔·雷慕沙已注意到公元前一千年间,在古代东西方几个主要文明的区域里,大约同时发生了空前的精神突破或思想飞跃。十九世纪中叶,德国学者拉索尔克斯(Lasaulx)在他的论著《历史哲学新探》(慕尼黑,1856)和维克多·冯·施特劳斯(Victor Von Strauss)在对老子做评论时(1870),就已经把这个现象提高到历史哲学的层次去反思了。
如上所述,轴心时代这一历史现象很早就进入过人们的视野,但在雅斯贝尔斯之前,并没有专门的、系统的研究,更难说有深入的研究了。雅斯贝尔斯之后,轴心时代成了东西方史学、社会学、哲学和思想界无法绕过的一个课题。
(略)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和基本结构
轴心时代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历史哲学”问题,它直接挑战的是人们熟视无睹的西方基督教的世界历史观,亦即西方中心主义,它是西方人中的“非西方主义”。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概念,绝不仅仅是历史意义上的一个时期,而是找到了一个理解人类历史的参照坐标,通过对它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视野广阔地去关注历史,去从事异域陌生民族的文化研究,从不自觉地统治我们的西方中心主义中解放出来。
因为轴心时代不仅是一个历史事实,他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雅斯贝尔斯的一个思维的“建构”,因此,对其予以充分的关注和研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责无旁贷的使命。当下,我国学术界对轴心时代的研究是非常有限的,虽有不少学者在关注轴心时代问题,可他们基本处在鼓吹、倡导研究所谓的“第二轴心时代”的层面上,较有深度的研究又往往停留在对中国轴心时代的个别研究上,更谈不上对其作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了。本书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轴心时代出现的动因和必然性作出阐释,以期为“轴心时代”的研究辟出一条新的研究路径。
轴心时代是一个谜,雅斯贝尔斯将这个谜给我们精彩地在现象层面上描述出来了,但他自己并没有很好地、令人信服地在本质上即内在逻辑上解开这个谜,更没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上予以阐释。后来的研究者也基本上没有超越雅斯贝尔斯。因此,轴心时代以其神秘性依然困惑并牢牢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曾经困扰雅斯贝尔斯的问题今天依然困扰着我们:一,引爆轴心文明的内在动因和客观条件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最终引爆了轴心文明?二,轴心文明何以会成熟到如此之高度,以至奠定了其后人类精神的基础?三,“第二轴心时代”是否可能?
尝试对上述问题给出一个创造性的回答是本书的一个愿望。而要实现这个愿望,就必须在前人的基础上另辟蹊径。
(一)研究思路
既有研究的缺陷是明显的。将研究的目光和重点聚焦于起源问题即所谓的“同时性”问题,就会陷入相互矛盾“鸡生蛋,蛋生鸡”的怪圈中去,根本无益于解开轴心时代的神秘面纱。这一点,雅斯贝尔斯对前人的判断相当有见地——他每每以“意译”来否定他们的见解,但遗憾的是,他自己也被搅和了进去而不得不黯然神伤又强作镇定:“无人能充分理解再次所发生并成为世界历史轴心的东西!”“对奥秘的疑惑本身就是一项卓有成效的理解行动,因为它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出发点。”[36]
我们可能需要某种意义特殊的崭新概念作为敲门砖。
本书中,我想借用两个人们熟悉的标志着个体性生理成熟和性生理终结的生物学、生理学概念——“青春期”和“更年期”概念,并将它们引伸为——“精神青春期”和“精神更年期”概念,来形象地说明轴心时代的某些个体与先前时代甚至同时代的大众之间在人类精神层面的本质差异:轴心时代的某些个体与其前的时代甚至同时代大众之间有一条明确的分界线,一边是精神的白昼,一边是精神的黑夜,其临界点就是“精神青春期”和“精神更年期”——一如生物学、生理学上的青春期和更年期把个体从生理上分为两个阶段:无生育能力期(青春期前和更年期后)和有生育能力期(青春期后与更年期前)。
这样,我们对轴心时代的研究,就可以简化为对造成轴心时代质变的临界点即“精神青春期”和“精神更年期”何以可能的研究。在这里,我们必须注意到,在从生理上的“青春期”走向“更年期”的过程中,一般来说,个体的生产能力即生育能力在达到高峰后是呈逐渐递减之势的;而从精神上的“精神青春期”走向“精神更年期”的过程中,一般来说,个体的精神生产能力即文明创造能力是呈逐步递增之势的。
那么,“精神青春期”和“精神更年期”何以可能?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 我们需要从逻辑上(而不管经验上如何)证明,个体在精神层面也如在生理层面一样,存在着前后相继的三个阶段的可能性,而且,这三个阶段应该有着本质的差异。
第二, 我们需要从经验上(而非从逻辑上)证明,轴心时代或轴心期诸轴心区,都为某些特殊的个体提供了从精神上实现质的飞跃即顺利度过“精神青春期”和“精神更年期”的现实条件。
(二)基本结构
研究思路确定的同时,也就为本书的基本结构奠定了基础:
第一, 怎样从逻辑上(而不管经验上如何)证明个体在精神层面存在着三个质的差异的阶段的可能性?这一点,我们将借用现代人生哲学的研究成果做出具体的证明。
第二, 怎样从经验上(而非从逻辑上)证明,轴心时代或轴心期诸轴心区,都为某些特殊的个体提供了从精神上实现质的飞跃的现实条件?这一点,我们将在对轴心时代做出具体的历史考察之后,通过事先构建的一个一般性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框架来达成。
第三, 借助于轴心时代精神突破所提供的精神坐标,对“第二轴心时代”作出合理的阐释。
(三)基本结论
我们的研究表明,轴心时代的精神突破或超越共有三次。具有最终的、革命性意义的,使得中国、西方和印度配称之为轴心时代的,是第三次诞生了极少数先知圣人的精神突破或超越。
第一次,“精神青春期”到来:轴心时代“理性神话”对前轴心时代“诸神神话”的超越;
第二次,“‘精神更年期’前夜”:从“理性神话”走向“成熟理性”——轴心时代人类理性的自我超越;
第三次,“精神更年期”到来:“自然性”超越“成熟理性”——轴心时代特殊个体自我精神的终极超越。
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这三步中,第一步和第二步是基础性、前提性的,是人类个体自觉地有意识地造成的,它们为人类的理性赢得了荣誉;第三步是终极性、目的性的,是极少数人类个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结果,它是无意识地造成的,它为人的自我实现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这三步精神突破不仅是所有轴心区的历史事实,更具有内在的必然性,所以它们构成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内在逻辑或规律性。
轴心时代的第一步精神突破,把人们从多元化的自然的神秘恐怖的诸神神话世界中解放了出来。这是人类对神秘而恐怖的神话世界的一个历史性的胜利和超越,它为人类理性的成熟和觉悟开辟了无限的可能性空间。我们认为,这一步,所有进入史前文明的地区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和后来的伊斯兰文明、玛雅文明等,可能都达成了。不同和遗憾的是,它们没有在精神上走出第二步,那就更不可能走出第三步了。
轴心时代的精神突破具有空前伟大的意义。
1.轴心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理性思想家、哲学家和宗教教主等,他们的理性彻底成熟了。这些理性成熟的个体,在“得道”、“‘道’的自觉”的基础上生成了一种理想性的“超越眼界”。这种异于常人的普遍性的“超越眼界”,使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事物的看法更加彻底和深邃,能够直达事物的本质。这些实现了“‘道’的觉悟”或“‘道’的领悟”的轴心时代的理性思想家、哲学家以及宗教教主等,他们站在超越性的“道”的高度或立场上,以“道”为价值支撑点,对现实社会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激烈的批判,从而,对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价值导航的作用。意义特别重大的是轴心时代实现的第三步精神突破,虽然它不是有意识地造成的(——这可能正是几乎所有研究者忽视它的原因),但它开创了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崭新局面,奠定了真正意义上的人——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的人”——的模本。轴心时代精神突破最大、最重要的精神成果就是与其轴心文明的创造同时诞生的真正意义上的人——先知圣人。他们是不可多得的“天然金刚石”,是人类星空中靠自身发光的恒星。这一点,对于未来人类来说,其价值和意义无与伦比。这就是雅斯贝尔斯醉心于轴心时代的真正原因,也是当今时代中西方那么多思想家们关注轴心时代精神遗产的旨趣之所在。遗憾的是,由于轴心期后诸轴心区都进入了众所周知的“帝国时代”,故,这种空前珍贵的精神遗产仅仅在轴心时代昙花一现,而在轴心期后人类精神生活中就被遮蔽而几乎销声匿迹了。但是,人类精神生活一经创造,就不可能被彻底窒息,它只能暂时地冬眠。就像基督教所讲的,一旦人类始祖犯了“原罪”,人类就共同具有了“罪性”一样;轴心时代先知圣人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果实之种子,早已种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一旦春回大地,这种由轴心时代的先知圣人创造出来的伟大精神果实必将在较多的人类个体身上复活。
2.轴心时代的精神突破对于我们合理理解当代人类即将迎来的“第二轴心时代”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不可多得的精神坐标。在这个精神坐标指引下,我们可以并能够对“第二轴心时代”展开大胆的想象或猜想。
目前,严格说来,“第二轴心时代”的精神突破尚未发生,“新轴心文明”尚未明晰,换言之,“第二轴心时代”尚未到来。但毫无疑问,对它的到来,我们是可以期待的:“第二轴心时代”必将达成。
与轴心时代发生过三次精神突破相比,“第二轴心时代”的精神突破可能只有两次:
第一次,“现代成熟理性”所创造出来的“新轴心文明”突破或超越“诸现代文明”;
第二次,个体的“自然性”精神突破或超越“现代成熟理性”。
果如是,那么——
首先,“第二轴心时代”的第一次精神突破将意味着,全球范围几乎所有理性的人都将拥有“现代成熟理性”,他们将普遍地认可并接受“新轴心文明”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并普遍地成为专家学者型思想家。各个领域的科技文明成果将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地开花,马克思曾预言过的生产力的发展“一天等于二十年”将变为现实。物质财富将如泉水般涌流。一切方面,特别是教育,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和平也将真正到来。
其次,“第二轴心时代”的第二次精神突破将意味着,将有大批大批的个体到达“精神更年期”临界点,从而在不知不觉间突破理性的自觉性形态或境界的束缚而达成自由的自然性形态或境界,完成现代人生哲学所说的从“石墨”到“金刚石”的飞跃,获得人生的最终解放和幸福。类似于轴心时代诞生出来的极少数先知圣人,将在世界范围内大批地涌现——人们会看到,仿佛苏格拉底、释迦牟尼、耶稣、孔老孟庄等在沉睡了2500年后都“复活”了。
总之,一个人类渴望和呼唤了几千年的理想国——自由王国,将真正地来到人间。
……
现在,就让雅斯贝尔斯带领我们鸟瞰一下那个令人荡气回肠、心驰神往的轴心时代吧!
--------------------------------------------------------------------------------
导 论..... 7
一、何谓轴心时代.... 7
二、轴心时代的研究现状.... 9
(一)西方学界的研究状况... 10
(二)华人学界的研究状况... 16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和基本结构.... 20
(一)研究思路... 21
(二)基本结构... 22
(三)基本结论... 23
第一章 轴心时代的基本特征..... 26
第一节 轴心时代的基本特征.... 26
一、反思意识的出现... 26
二、神话时代的终结和精神化... 27
三、哲学家首次出现... 28
四、“社会学”情景... 28
五、轴心时代的遗憾... 29
第二节 轴心期以来的世界历史结构.... 30
一、轴心期以来的世界历史结构... 30
二、轴心期概念的意义... 32
三、世界历史纲要... 34
第三节 前轴心时代人类精神世界的诞生.... 36
一、人类精神世界的诞生... 36
二、诸神神话——前轴心时代人类精神的基本形态... 38
第二章 人类个体的精神世界..... 40
第一节 人的生物性的基本结构.... 40
第二节 人的精神性的基本结构.... 41
第三节 “精神青春期”和“精神更年期”概念.... 42
第三章 一个历史唯物主义阐释框架..... 44
第一节 人类的本性与社会的基本结构.... 44
一、人类本性: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 44
二、社会的基本结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46
第二节 精神生活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关系.... 46
一、社会生活的整体性.... 47
二、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对于精神生活的作用.... 47
三、精神生活对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作用.... 48
第三节 人类精神生活及其生产的可能方式.... 49
一、精神生活的可能方式:自发的与反思的.... 49
二、精神生产的可能方式:集体无意识的神话创造与个体自觉的理论构造.... 50
三、不同的精神生产方式对于社会秩序生产的不同意义.... 51
小结.... 52
第四章 轴心时代的人类生活..... 53
第一节 轴心区的地理环境和人口状况.... 53
一、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人类文明发展之初的关键作用.... 53
二、轴心区的地理环境和人口状况一瞥.... 56
第二节 前轴心时代的社会生活.... 63
一、前轴心时代的经济生活.... 64
二、前轴心时代的政治生活.... 65
三、前轴心时代的精神生活.... 67
(一)前轴心时代中国的精神生活.... 68
(二)前轴心时代西方和印度的精神生活.... 70
四、前轴心时代精神生活的生产方式.... 74
第三节 轴心时代的社会生活.... 76
一、轴心时代的经济生活.... 76
(一)农业生产方式... 76
(二)“有限工商业”生产方式... 77
二、轴心时代的政治生活.... 80
(一)地缘共同体... 80
(二)基于地缘共同体的国家... 81
三、轴心时代的精神生活.... 85
(一)轴心时代政治生活对精神生活的要求... 85
1.轴心时代政治生活的根本特征... 85
2.轴心时代政治生活对精神生活的要求... 86
(二)轴心时代的精神生产条件... 89
四、轴心时代精神生活的生产方式.... 91
第五章 轴心时代的精神危机及其应对..... 93
第一节 从前轴心时代走向轴心时代的精神危机.... 93
一、精神危机发生的根源.... 93
二、精神危机的社会后果.... 94
第二节 轴心时代人类对精神危机的积极应对.... 95
一、轴心时代中国对精神危机的积极应对.... 96
(一)“礼乐文明”对五帝、夏商文明的超越... 96
(二)儒、墨对“礼乐文明”的超越... 103
1.儒家对“礼乐文明”的超越... 103
2.墨家对“礼乐文明”的超越... 108
(三)道家对“礼乐文明”和对儒、墨的超越... 112
二、轴心时代西方和印度对精神危机的积极应对.... 119
(一)古希腊对精神危机的积极应对... 119
1.追问万物始基的自然哲学对荷马诸神传统的超越... 120
2.悲剧哲学对自然哲学的超越... 122
3.苏格拉底哲学对自然哲学的超越... 125
(二)以色列对精神危机的积极应对... 128
1.摩西和《旧约》传统... 129
2.耶稣和《新约》传统... 133
(三)印度对精神危机的积极应对... 135
1.吠陀传统... 136
2.释迦牟尼的佛教... 137
小结.... 140
第六章 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内在逻辑..... 141
第一节 “精神青春期”到来:轴心时代“理性神话”对前轴心时代“诸神神话”的超越.... 141
第二节 “‘精神更年期’前夜”:从“理性神话”走向“成熟理性”——轴心时代人类理性的自我超越.... 143
第三节 “精神更年期”到来:“自然性”超越“成熟理性”——轴心时代特殊个体自我精神的终极超越.... 146
第四节 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伟大意义.... 148
第七章 展望“第二轴心时代”..... 151
第一节 “第二轴心时代”概念.... 151
第二节 “第二轴心时代”是否可能.... 153
一、“文明的冲突”和“现代精神危机”.... 153
二、应对“现代精神危机”——“第二轴心时代”已初露端倪.... 155
三、“现代理性神话”即“普世文明”几已自我实现.... 156
四、“现代成熟理性”是否生成.... 159
(一)“现代成熟理性”生成的可能条件——个体进入“‘精神更年期’前夜”... 160
(二)“现代成熟理性”的可能形态——“新轴心文明”... 162
第三节 对“第二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想象和猜想.... 162
参考文献..... 164
后 记..... 168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