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百姓的“忍”功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如果用一个字来总结,那无疑就是“忍”。无论是儒学、道学还是佛学,尽管修炼的目的和方法不一,但归根到底都是在修身养性,而“忍”无疑就是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不可思议的是,真正能够达到最高境界的,并不是哪一个儒生、道士或者僧人,而恰恰是最没有学问,最不懂修养之道的平民百姓。可以说,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它造就了一大批善于忍受各种压迫,从来不亢一声的平民老百姓。
交不起学费,孩子被迫辍学,那是自己没能耐,他们忍了;每天不停地干活,只能得到仅够糊口的丁点收入,却看着别人大把大把地挥霍自己的劳动成果,他们忍了;明明穷得揭不开锅,稍有一点点收入,还必须交农业特产税,结果,卖出去的收入还远不够交特产税,大批大批的果实烂在园子里,他们也忍了(感谢温总理,农业特产税终于全面取消了);稍微想做点什么,不走后门,不赔上血汗钱,直着来永远也办不成,忍了;贪官污吏蔚然成风,这关老百姓屁事,不忍还能怎样,交他们的税就行了... ... 忍字头上一把刀,把刀刃架在百姓头上,百姓还要用心去呵护,只有这样达到最高境界,而我们的老百姓竟然奇迹般地做到了,应该让儒释道的修炼者们感到羞愧!
中国的老百姓何以这么能忍,首先要归功于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熏陶和灌输。跟宗教一样,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都是潜移默化的熏陶和灌输的过程,特别是当它和人们的道德和审美观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非常容易被人们所接纳。文化的无形力量正在于它不需要通过语任何言文字和理性思考就能在广大民众中传播,这是任何卓越的思想都不能比拟的。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的学说只能停留在少数具有先进觉悟的知识分子中,而文化却能彻彻底底毫不费力地融入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是文化最大的吸收者,而中国的文化向来就是崇尚“忍”的文化,所以这种文化一旦在老百姓中扎下根来,就成了老百姓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变得根深蒂固,无法分开。
老百姓的“忍”功还归功于长期封建统治的结果。无数次的历史经验告诉他们,反抗从来没有好的结局,所以他们选择了忍。在老百姓的心中,并不存在“封建统治”的概念,他们只知道,只要是“官”,就肯定拥有绝对的权力,所以官吏的压迫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官员的腐败也并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所以假如有一天老百姓当了官,他们也会理所当然地欺压百姓和贪污受贿。这种观念并不会因为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改变,因为老百姓不是哲学家,他们远无法理解“社会主义”的高深含义。
不可否认,义务教育赋予了普通百姓从书本获得知识的能力,然而这并不能改变他们根深蒂固的“忍”的观念。
首先是传统的道德观念并没有改变,忍仍然是社会道德的公共标准。贪官污吏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要求老百姓要忍,而老百姓自己为了安心过日子也只能忍,偶尔有忍不住的人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虽然法律赋予了老百姓可以不忍的权利,然而法律只有对有钱有势的人才有公平可言,普通老百姓是不敢奢想法律面前的平等的。
其次是我们的教育使他们学会了读书识字和思考问题,却没有教会他们掌握自己命运的个性化思考。这样的教育当遇到需要个性思考的地方就用一成不变的思想灌输给他们,使他们安于现状,从而不知不觉地进一步锻炼他们的“忍”功。
第三,要摆脱“忍”的观念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是普通老百姓所没有的。老百姓对很多东西都看不清楚,但偏偏最清楚他们自己的社会地位,因而他们对整个社会从来就没有过多的奢望,只要不至于活不下去,他们就不会喊一声苦。所以当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能摆脱处于他们忍受范围内的委屈时,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忍气吞声。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苦练了几千年的“忍”功,在今天他们还要继续练下去的原因。
什么时候,中国的老百姓才不需要这样苦练“忍”功了呢,或许谁也不知道。但是,如果可能的话,这样的“忍”功还是别练为好。
余镇深
2009年10月13日
深圳南头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