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从株洲书记请人批评到溆浦书记怕人揭短我们看到了什么

火烧 2009-08-1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对比株洲书记主动邀请网友批评与溆浦书记担忧网友揭短的态度,反映不同官员面对舆论监督的反应,揭示网络舆论对地方领导的影响及应对方式。
草民最近从网上看到了两则报道,一则爆料株洲市委书记陈君文特邀网友骂他,称骂声能让他清醒,另一则披露溆浦县委书记回应记者采访提问时不断埋怨网友发帖揭短的跟风行为,称网络舆论带来的压力太大了。两个地方党委书记面对舆论监督做出如此截然不同的反应,能说明什么问题呢?请朋友们看看以下两则报道后再作评论。
湖南株洲市委书记邀网友骂他 称骂声能让他清醒--------------------------------------------------------------------------------
http://www.scol.com.cn  (2009-08-15 06:33:20)  来源:长沙晚报  评论共 0 条    “陈同学”再邀网友做客市委

  株洲市委书记陈君文称“骂声令我保持清醒”

  昨日上午,株洲市委大楼五楼的常委会议室来了一群特殊客人,他们是株洲市委书记陈君文邀请来参加座谈的14位普通网友。

  在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里,陈君文与这些来自株洲各个行业的网友们亲切交谈,交流思想。

  “再次见到同学们我很高兴,感到很亲切。希望大家都说心里话,敞开讲。”上午8时30分座谈会开始,身穿横条纹T恤的陈君文率先讲话对网友表示欢迎。这是陈君文第二次与网友进行座谈,上一次是在去年7月13日。在那次座谈会上,陈君文被网友以“陈同学”相称。

  陈君文说,此次邀请大家来座谈,就是希望能够与大家交流思想、沟通看法。“希望大家来谈谈心,聊聊家常。株洲是个大家庭,如何让这个家庭里的成员生活得更好一些,社会差距拉得小一些,请大家谈谈看法。”陈君文的一席话,让网友们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纷纷发言,就株洲目前的热点问题如拆除防盗窗、大栽绿树、拆除围墙、创卫等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在网友发言时,陈君文仔细倾听并随手记录。每个网友发言完毕,他都会就其中的相关问题作出解释,或者请在座的株洲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作出解答,不能当场作出答复的,陈君文也都一一记录了下来。有位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在回答网友问题时,说明的时间稍微长了一点,陈君文马上打断他,“多留些时间让网友讲”。

  陈君文告诉网友,目前株洲正在进行的“穿衣戴帽”工程、拆除防盗窗、大搞绿化、修建道路等,都是为了促进株洲发展。其中有的举措市民可能不理解,或者宣传解释工作不到位,社会上包括网络上有些议论。对于网络上出现的一些不同意见和看法,乃至一些比较尖锐的言辞,陈君文表示,不同的声音听了没坏处,挨几句骂可以令自己保持清醒,令自己反省,“就好像呼吸到了很多负氧离子,感觉很清爽”。  
( 记者 李春璞 ) 
 
                                          溆浦县委书记回应行政人员超编之事

http://news.QQ.com  2009年08月15日03:01   新京报    我要评论(158)

李自成 2008年12月起任湖南溆浦县县委书记,此前曾任湖南省沅陵县县委书记。

近日,湘西小城溆浦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有网友发帖和媒体报道,溆浦县一些单位行政人员严重超编,财政混乱,环保局收入职费,排污费超收分红。

按报道所述,一个人口85万的溆浦县,环保局超编80多人,交通局有1861人,被称“最大县政府”。

前日,溆浦县县委书记李自成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对相关问题做出回应。

8月13日,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中,湖南溆浦县县委书记李自成,针对一些部门人员超编、入职收费等问题表示,县环保局确实存在入职收取万元的情况,将处置相关领导,而人员超编数量不是网络所爆出的80多人,而是6人。在他看来,“超编6个人,也不是特别多”。

最新进展

目前已成立清理调查组

新京报:你觉得,媒体和网络帖子指出的溆浦行政人员超编等现象属实吗?

李自成:我们非常欢迎媒体对溆浦县进行舆论监督,有时媒体和网络反映了,我们才知道存在的问题。

但客观来说,这次媒体报道和网络上发的帖子,只有一部分内容是真实的。

一个是溆浦县环保局工作人员入职交1万元的问题;另一个就是溆浦的一些部门的确存在超编问题,但并非像媒体报道的那样超编了那么多人。

新京报:属实的问题会怎么处置呢?

李自成:我们不能逃避,也不能掩盖问题,已经开始调查清理,主要是4个方面:一是超编问题;二是进人收费;三是在编不在岗;四是排污费的问题。

目前已经成立了一个清理调查组,由纪委书记带头,对这些问题进行彻底清查。

新京报:媒体和网络都报道了,才知道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你有什么感想?

李自成:范围太大,肯定有我们无法掌控的地方。而且个别单位的违规问题,也不可能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制度建设里总有一些缺失。

人员超编

“其实各地都有这种情况”

新京报:溆浦具体的超编情况是怎样的呢?

李自成:就拿县环保局来说吧(网络爆料超编80多人),局机关的编制是11名,监测站全额拨款编制21名,监察大队自收自支事业编制有72名。也就是说,编制部门给我们的名额是104名,我们现有工作人员110名,的确是超编了6名。其中有4名是行政编的,占的份额较大,这一点我们承认。

但是超编也是有苦衷的,因为中央规定了一些政策性安置的要求,比如说军队转业干部、大学选调生以及城镇退伍兵等,这部分人的安置渠道是特别窄的,也只能通过政府来解决。

其实各地都有这种情况存在,超编6个人,也不是特别多。

新京报:你觉得超编6人这种情况很平常吗?

李自成:政策性安置是中央规定的,我们也没办法,必须得接受。举个例子,城镇退伍兵没有工作的话,很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我们也很无奈。但不是说就让超编这种情况存在,肯定会有相关处置的。

新京报:还有一千多人的交通局呢?

李自成:很多媒体都提到了交通局,其实这个数据是从交通局的网站上来的。媒体说有1861名工作人员,严重超编。实际情况是,行政单位干部职工,也就是由财政供养的只有44人。

为什么会有1861人的说法呢?那是因为文章里是指交通系统里的所有人。“交通系统”和“交通局”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交通系统除了包括交通局之外,还有省管单位、大修厂、运输公司等等。这些人的工资都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不需要县财政来负担。

新京报:据说在去年6月5日,溆浦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离岗人员中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截至10月底,已累计清理出在编不在岗人员1354人。清理了一次,为什么还是这种状况?

李自成:当年的这个清理行为,其实只是对这些人采取了一段时间的停薪留职处置,可能没有从本质上规范。但最近的一次清理活动中,我们已经辞退、除名、开除了37人。

入职收万元

“环保局交钱入职真的做错了”

新京报:听说交1万元钱就可以进县环保局工作?

李自成:这一点我必须承认,环保局真的做错了。这个事情我也是在媒体报道之后才得知的,因为我是去年刚调来溆浦,在这里工作不到8个月。

环保局的确是有入职就收取1万元的事情,但并不是说交了1万元就安排你到环保局工作,我们的编制都是有严格限制的。是环保局内部自己研究决定收这1万元钱的,说属于“借款性质”,一共收了49人的费用。到8月12日,我们已经清退了一部分款项。

新京报:环保局从1999年就开始这样收费了,为什么10年之后才被捅出来呢?那些钱用来做什么了?

李自成:有时候,单位有一点问题我们也无法得知,错肯定是错了,我们承认这一点。钱具体用来做什么,我也不清楚。但是媒体监督的好处就在这里,我们很感谢媒体帮我们发现了这个漏洞。

新京报:收钱入职的事情会怎么处置呢?

李自成:就在这个事情被爆出来前,县里刚发布了禁止违规收费的红头文件。我们会按照文件的要求,追究落实责任,对环保局的相关领导进行处置。

希望大家可以理解,10年的时间里,局长已经换了好几任,彻查需要时间,但肯定是会处理的。

新京报:据报道称环保系统的排污费有超收奖励,是这样吗?

李自成:应该说,这些情况曾经存在过。一部分环境污染治理费上交给县财政之后,会返还给局里和中队,供他们自己支配。

但是从2008年开始,环保系统的所有财政都纳入了县财政的系统里,所有排污费一律上交给县财政,由县财政来负担人员工资。

收入1.7亿支出7.86亿

“7亿多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新京报:据说2007年溆浦县地方财政收入1.7亿元,财政支出却高达7.86亿元,这是否和编制人员过多、财政负担过重有关系?

李自成:这里有个经济问题。县里的财政可支配构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地方收入,例如税收和一些可准许的行政性收费;另外一部分是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地方通过项目的方式来获得中央财政的补助。

溆浦在2007年有1.7亿的地方收入,还有7个多亿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而这7个多亿是有严格的专门用途的,不是说想用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所以根本不可能存在多付人员工资的情况。

其实,这加起来8个多亿里头,我们只有2.76亿用于支付人员工资。还是拿2007年来说,溆浦县吃财政饭的人,年平均工资只有1万多元,工资水平低,很多干部其实都是有意见的。

新京报:有研究者调查称,溆浦乡镇、行政村设置多,经济基础薄弱;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多,行政运行成本高,财政负担重等,你觉得呢?

李自成:溆浦县90万人口里,有1.8万人是吃财政饭的。老实说,这个人数大致是符合要求的。

当然,溆浦的财政压力的确很大,我们也在开源节流方面努力,莫乱进人,减少行政开支。

一县8个办事处

已开始精简办事处

新京报:机构臃肿也是网友反映的问题,溆浦县真的设有8个办事处?

李自成:8个办事处并不奇怪,也不算多。这是当年乡镇机构改革的遗留问题,撤区设办事处。

溆浦是个大县,下面的乡镇多达40多个,设立8个办事处,从区域上对众多乡镇进行划分,便于集中管理。当然,这也为一些工作的开展多设置了一个环节,也有不便的地方。但是,领导人员多于普通人员的传闻是不属实的。

而且,去年市委就已经给我们下达了撤销办事处的文件,要求3年之内撤销所有办事处,我们已经开始对这些机构精简。

新京报:来溆浦任职之前,你听说过溆浦机构臃肿、人员超编的传闻吗?

李自成:嗯,也听说过一些。我知道这里的人多,社会情况也比较复杂。

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最近两年以来,溆浦超编的现象已经开始初步规范和好转了。我来之后的这8个月,是没有超编人员产生的。我们是无法将过去的事情完全否定的,但可以对现在的事情进行规划改正。

事后思考

既感谢网络又反对某些帖子

新京报:网上最近关于溆浦的负面言论比较多,你怎么看待网友发帖爆料的影响?

李自成:老实说,还是挺痛心的,溆浦的形象遭受了损害,我的心里肯定不好受。每次在大会现场,我总会对大家说:溆浦人一定要爱溆浦,自己都不爱自己,你还指望着谁去爱你呢?哪个地方没有一点矛盾和问题呢?

网上有些帖子指出了问题,我们感谢,但也有些帖子是不负责任的。

新京报:哪些帖子是不负责任的?

李自成:比如说指责环保局长雇凶杀人的那个。这肯定是内部人的问题,发到了网上去炒作。我感觉这个帖子里的很多内容,已经超过了客观公正的范围。

发帖人有没有考虑过,公安还没有侦破,这样的传闻对当事人造成的影响有多大?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来我的办公室反映情况,到网上去闹有什么意义呢?

新京报:可是,网帖并不尽然是假象,披露的环保局新进职员收取1万元,不就是真的吗?

李自成:当然,这一个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我们很感谢网络的作用。可是,在信息时代里,普通人大多是不知道真相的,一旦有网帖爆料,就会有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跟风。

新京报:出了这些事,会觉得有压力吗?

李自成:压力肯定是有的,我才来了8个月,本来觉得大多数历史遗留问题已经在改进中,但是,会发生今天的事情,我觉得问题彻底解决还需要时间。我自己是坦坦荡荡的,欢迎媒体批评监督。

(本报记者 朱柳笛 北京报道)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