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张五常的误解:老百姓为什么那么拼命!“何不食肉糜”

火烧 2009-08-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文章指出张五常对中国人拼命工作的误解,认为其根源是生活所迫和对未来缺乏信心,而非对国家未来充满希望。强调底层人民为生存拼命,而非为国家荣誉,呼吁学者更贴近现实。
张五常教授的误解:老百姓为什么那么拼命!

 论坛里有一篇文章,是张五常教授的文章,里面有提到“郎咸平别为了出风头就侮辱中国人”的观点,文章的最后一段里有这样一段关于中国建筑工地上的劳苦大众为什么要那么拼命工作的论述,摘录如下:
“中国有今天,不是因为我,也不是因为弗里德曼,也不是因为科斯,而是因为那些劳苦大众。他们是很辛苦的。你们见过吗?清晨三点钟,在上海的那些高楼大厦的钢架上,几十层楼的钢架上,已经有人在烧焊。你们可以想象,他们只是为了多赚几元钱。中国就是有这样的人。我们的责任,就是把制度搞好,让这些人可以尽己所长。但真正的英雄,还是他们。你们可想而知,那东海大桥,才花了多长时间就建起来?七千人日以继夜。你说中国五千年来最糟糕,得罪我张五常不是问题,但是你得罪了这些人。你想一下现在人民币这么强是什么原因?不是因为我,不是因为弗里德曼,而是因为那些人在工厂里这样苦干。我看到了真的非常感动。脏兮兮的,水也不能多喝一口,东西也不能多吃,但他们无所谓。他们这样,是因为中国开放,他们看到有前途,所以就拼命了。中国人真的能吃苦。”

且不说郎咸平怎么样,这篇文章里有个观点有问题,要纠正一下。
那些劳苦大众,真的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他们看到有前途才拼命工作的吗?
我觉得张教授真的很不了解底层的老百姓。
那些辛苦工作、任劳任怨而又舍不得花钱的人们,之所以那么拼命工作、赚钱,原因恰恰不是因为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相反,他们主要是因为对未来没有信心,害怕到老了病了没有保障,无法养家糊口,所以趁现在还能动的时候,拼命攒钱。他们的拼命,只是本能地想为自己和家庭寻求更多一些的生活保障,是生活所迫他们才会如此。
也就是说,他们如此拼命,是因为没有信心,是因为没有保障,是因为他们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去养活那一家大小。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讲,他们现在还处于需求金字塔的底层,仍处于为家庭温饱而拼命的阶段,基本上就是生理需求。
国家的未来预期确实能影响他们的工作机会和收入保障,但是他们能看到和把握得住的,也就是我们看到他们的那一刻,他还有工作,他还能在心里计算这一天又能攒下多少钱。也许到明天,他就会因为拖欠工资、工伤、包工头的排挤、家庭的变故、工程公司的停工而离开工作岗位,失去收入保障。

试想,如果他们在农村老家能过得好,他们为何要背井离乡来此,受当地人欺凌,受城里人歧视,受地方政府的厌恶?
任何一个有尊严而又有充分选择权的人都不会想过这种日子。
可是生活所迫,他们不得不接受现实,拼命工作,麻木地应对着生活中的一切磨难。
所以,请不要把那些老百姓们的拼命和努力都戴上响应上方号召、为祖国增添荣誉的大帽子。这些荣誉基本上与他们无关,而他们也基本上不会考虑这些事情,况且,这些东西又不能当饭吃,也不能用来买衣穿。
一面无视他们的诉求,一面歧视他们,而另一面又总喜欢那他们来为自己粉饰,来妆点,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虚伪!

我觉得,学者们能不能走得离老百姓再近一点?
想的事、说的话,能不能再实际一点,别连自己都不相信。

大唐的繁荣,容得下一大批敢于直谏的良臣,像魏征,喜欢唱反调的。
别总是高唱赞歌,不吉利,因为所有的王朝都是在震耳欲聋的“万岁万岁万万岁”中轰然崩塌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