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论社会市场经济的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和社会文化(24)

火烧 2009-06-12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社会市场经济中政治文化、经济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分析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与实践意义。

论社会市场经济的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和社会文化(24)  

   

听婵释禅  

   

就“文化体系”或是“文化架构”而言,“文化”可大致分类为三个大的基本方面,也即“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和社会文化”等三大基本方面。文化体系的这三种分类,只是为了研究和区分的方便,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思想理念可能即是“政治文化”的思想理念,也是“经济文化”的思想理念,还是“社会文化”的思想理念。比如“公平正义”就是这三种文化都通用和共有的。当然,也有两种社会形态兼而有之的,也有是在某个社会形态所独有的。本文试图从封建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三股文化洪流”相互融合互补,相互激荡淘沙,相互矛盾斗争等的角度来论述其的内涵和历史存在意义和现实的发展与实践意义。  

   

   

   

一、“政治文化”是处于“主导或是总纲地位”的政治指导思想方面的最基本方向性、价值取向性的文化  

   

   

政治文化,是处于指导和引导人类“衣食住行用”等的“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主导或是总纲地位”的指导思想方面最基本的方向性、价值取向性的文化。其在任何社会形态下的“一元化和主导地位”都是必须的,其中“政治道德、主义等意识形态、及宪法”等是政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军事文化”即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治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毛泽东思想所包括的“军事文化”,是世界“军事文化”的集大成基础上的完整独立体系。这里暂不论述。  

   

   

一是对于政治文化的“政治道德”方面来说:  

   

   

首先,社会主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统领下的天下为公、大公无私、公平正义、公正民主、先天下之忧而先忧、党性良知”等是其基本的“政治道德”的重要内容。  

   

   

其次,资本主义的“金本位,并借助金钱和资本获取最大利益和利润,从而享受荣华富贵、扬名立腕、光宗耀祖”等是其基本的“政治道德”的重要内容。  

   

   

其三,封建主义的“官本位,并借助权力权势获得荣华富贵、扬名立腕、光宗耀祖”等则是其基本的“政治道德”的重要内容。  

   

   

二是对于政治文化的“主义等意识形态”来讲:  

   

首先,社会主义及其执政党等是以“马列毛主义”等意识形态做为其基本的“主义等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并成为其“政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世界范围内已很少存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纯粹意义上的这种“政治意识形态的文化”信仰。  

   

   

其次,资本主义及其执政党等是以“宗教和经济学原则”等意识形态做为其基本的“主义等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并成为其“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那些发达的所谓资本主义(如美国、东西欧等),也已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那种传统的资本主义了,而倒是被叫做“社会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种文化,特别是政治意识形态“相互融合补充”的新型意识形态正在不断涌现,并指导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用”等的“市场经济运行”向着健康、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  

   

   

其三,封建主义及执政皇族等是以“君权神授、儒学或是血统学”等意识形态做为其基本的“主义等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并成为其“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封建主义的“官本位”等的这种“政治文化”,不断地受到了资本主义的“金本位”和社会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等的“政治文化”的冲击、谈化,但其却以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变种为“官僚资本主义”这种社会形态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里,也即其在继承了封建主义文化“官本位”的传统后,又利用“做官买官”带来的权力和权势,与资本主义文化的“金本位”相孽合而形成了“官商勾结”的“官僚资本主义或叫封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以此来获取最大的利益和利润,以追求其“荣华富贵、扬名立腕和光宗耀祖”等的文化和人生信仰。  

   

   

而对于“宪法”,则是一个国家最高形式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并需要通过强制力去严格严肃执行的政治指导思想理念体系和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根本制度。其必须通过“皇族或是执政党、朝廷或是政府”等国家机器要认真严格贯彻落实到人类的基本“衣食住行用等”的“市场经济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循环和演变过程”之中的。不适合的地方可以修改,但却不可以在没修改的情况下任意践踏违宪,也就是说,“宪法的尊严”是一个国家最大最根本的尊严。如果某一个国家把“宪法”都当成儿戏了,那么这个国家也就基本上处于信仰危机的时期了。  

   

   

二、“经济文化”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具体实现方式”的组织和运行等方面的文化。  

   

   

经济文化,是在“政治文化”的基本方向性、价值取向性指导和引导下的人类“衣食住行用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具体实现方式”的组织和运行等方面的文化。其中“经济道德、所有制形式也即分配方式、经济学理论和经济法律法规政策”等是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一是就经济文化中的“经济道德”来说:  

   

首先,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公平效率兼顾、统筹协调全局、科学技术、规划计划、监督约束等就是其基本“经济道德”的重要内容。也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是有着“科学管理和约束的市场经济或是叫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才能使“市场经济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循环和演变过程”不会导致破坏和中断,市场经济的这个最大最根本性规律性才能获得空前的遵循。  

   

   

其次,资本主义的“金钱至上、、效率至上、利润至上、资本掠夺和剥削等是其基本的“经济道德”的重要内容。但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向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精髓学习了,并早已开始了“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市场经济运行”的指导和法律法规政策等的规范了,其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公共福利保障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就是这种“社会资本主义”的把社会主义文化有效地纳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最好诠释。  

   

   

其三,封建主义的“官本位,并通过权力和权势进行掠夺和剥削而获得荣华富贵、扬名立腕、光宗耀祖”等是其基本的“经济道德”的重要内容。  

   

   

二是对于经济文化的“所有制形式也即分配方式和经济学理论”来讲:  

   

首先, 社会主义的“以公有制为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理论”就是其基本的“所有制形式也即分配方式和经济学理论”的根本内容。也就是说,如果说“政治文化”是提出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的“市场经济运行”是“应该”怎样实现,和提供基本的政治组织体系和军警安全体系及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支持去怎样”实现”的文化的话,那么“经济文化”提出的就是“按照政治文化的基本要求就具体采取这样的方式去实现”的文化。比如:“政治文化的宪法”里提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要“以公有制为基础”,则“经济文化”就要求有关的政府和企业等各层级组织,就是要“具体实现或是实施”这个基本要求,否则就是违宪。也即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宏中观经济也即市场经济运行”的管理、调控、分配、监督和约束的组织、决策、执行和监督约束等体系来“具体实现或是实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基本制度,并保证其健康有序地运行;而企业等各层级组织也要把企业等的各种经济组织形式、经营管理的方式,及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经营、岗位责任、分配制度、技术创新制度等,特别是“分配制度或是分配方式”等具体落实到各个企业等“小经济体”之中进行健康有序运行,以完成公有制经济,包括农村集体经济其能够建立起一个稳定均衡并互助合作性的“就业制度体系和集体内生老病死等的制度安排”的基本任务,并实现公有制这种先进制度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的这一根本意义。而政府和企业等采用哪种或是哪些“经济学理论”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指导、调控、管理、经营、监督、约束,及采用什么样的所有制“分配”形式等,则将成为一个国家或是企业的“经济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的制订的基本依据、准则、思想理念基础、源泉和基石,并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基本走向、经济活力和分配方式。当然,在目前经济学理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当今世界,各种经济学理论都开始粉墨登场,以期显示其对世界或是各国经济的威力,但经过实践的检验,其多是不中用的“银样蜡枪头”,只有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还能比较有效地解释和指导当今的“市场经济运行”实践,但其急需“丰富和发展”的紧迫性也已很现实地摆在了广大经济学家的面前。听婵释禅创立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就是这种试图站在如此的巨人肩膀上的经济学理论的“集大成”基础上创新尝试。     

   

   

其次,资本主义的“以私有制为基础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学理论”是其基本的“所有制形式也即分配方式和经济学理论”的根本内容。    

   

其三,封建主义的“以私有制为基础和封建主义市场经济小农经济学理论”是其基本的“所有制形式也即分配方式和经济学理论”的根本内容。  

   

   

三是就经济文化的“经济法律法规政策”等来说:  

   

首先,封建市场经济是即不讲“效率”,也不讲“公平”的条块分割的小农“自由市场经济”。“朝廷或叫政府”基本不重视对“市场经济运行”的指导、管理、调控、监督和约束,即使“朝廷或叫政府”里设置一个叫做“工部”等的经济管理部门,也只是为皇族或是达官贵人建设个什么楼堂馆所等之用,“朝廷或叫政府”对“市场经济和农民”能做的只是收刮民财的各种苛捐杂税的掠夺和剥削,并用来满足以“官本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皇族和达官贵人等的掠夺和剥削的需要,其不仅严重抑制了当时的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只能使“市场经济运行”在一个简单生产和再生产的阶段徘徊,当然也就谈不上需要什么浩如烟海的“经济法律法规政策”等来指导、管理、调控、监督和约束“市场经济的运行”的“朝廷或叫政府”的经济职能了。  

   

   

其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只讲“效率”,但不讲“公平”的社会化“大生产、大交换和大消费”的“自由或是有管理有约束的市场经济”。早期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虽然也重视“效率”不讲“公平”,但其政府对“市场经济运行”却是放任自流的,当然也就不需要许多“经济法律法规政策”等来指导、管理、调控、监督和约束“市场经济的运行”的“政府”的经济职能了,但必竟政府开始设置许多经济管理部门来对“市场经济运行和企业”进行管理和干预了。等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发展到了现代的“有管理有约束的市场经济”之后,其浩如烟海的“经济法律法规政策”等来指导、管理、调控、监督和约束“市场经济的运行”的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也就变成现实了。  

   

   

其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即讲“效率”,也讲“公平”的社会化“大生产、大交换和大消费”的“有管理有约束的市场经济或叫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化“大生产、大交换和大消费”的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般地讲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也就是不管是什么所有制企业生产的商品,谁都可以去交换、去消费,其是没有什么“归属性和阶级性”的。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需要的”各种政府或是企业的指导、管理、调控、经营,监督和约束方式和经验等,社会主义是可以学习的,并且改革开放30年我们也确实学习了不少,特别是各种“经济法律法规政策”等更是学习了不少,当然也包括本来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而反倒让人家先学到其精髓的利用“按公权力分配方式”对有如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的“社会公共福利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经验的学习了。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文化”与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在汇流交融互补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丰富和完善过程中的收获。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不能解决“公平”的弊端,却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也就是说,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以公有制为基础”,才能解决“社会财富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最根本性的问题。  

   

   

   

三、社会文化是调整国家、政府、企业、家庭、个人等之间“利益、纠纷、矛盾和斗争等平衡关系”的文化  

   

   

社会文化,是在“政治文化”方向性和价值取向性指导和“经济文化”深刻影响下的调整国家、政府、企业、家庭、个人等之间“利益、纠纷、矛盾和斗争等平衡关系”的文化。其中“社会伦理道德、各种学派学说和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是这种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比如:漫长的封建社会所采用的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基本“社会伦理道德”,就是以“儒家或是儒学”为基础或是为代表所形成的基本“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特别是有如“仁义礼智信和忠教文化”等,更是传统“社会文化”的精华、精髓和精神,并在封建社会里曾一度上升为统治集团“朝廷”的政治指导思想,也即成为了“政治文化”。而资本主义的基本“社会伦理道德”,则把封建社会的那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简化成简单的“金钱或是资本”这种“交易和买卖”的“社会伦理道德”了。当然,其“社会伦理道理体系”里也会有其它许多的东西,但其“主线和基础”却只能是“金钱或是资本”这种“交易和买卖”的“社会伦理道德”。至于社会主义则是有如“社会财富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公平正义、平等自由、民主人权等的基本“社会伦理道德”。 而就“各种学派学说和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在这里就暂不多说了。  

   

   

四、当今社会的文化是架构在“三股文化洪流”的交汇点上的  

   

   

当今的“社会市场经济”的文化架构是建立在与当今社会形态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封建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理念的“交汇点”上的。尽管其有着“此长彼短或是彼长此短”的徘徊不定,但一个基本的发展趋势,就是封建主义的文化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指导和影响正在不断地减少或是减弱,而资本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对“市场经济运行的指导和影响正处在“拉锯和胶着”状态。  

   

   

而对于当今的中国文化,则是处于这“三种社会形态或是三股文化洪流”的“混杂或是混合的交汇融合、互补激荡、矛盾和斗争等的好坏不分或是好坏难分的优化组合过程之中。而就“封建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三者来说,这“三股文化洪流”中都有其最优秀的部分,当然也有其最腐朽和不合时宜的部分。其总结起来大致是:  

   

   

一是封建主义文化对“市场经济运行” 指导的条块分割式的形不成社会化“大生产、大交换、大消费”高效率的弊端,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财富由少数人独享”的自私自利狭隘“分配”方式,并以“权力和荣华富贵、扬名立腕”等做为基本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  

   

   

二是资本主义文化对“市场经济运行”的指导虽然形成了社会化“大生产、大交换、大消费”的高效率,但因其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按资分配和以公权力谋取私利分配方式”占统领和主导地位,并以“金钱或是资本”等做为基本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因此也就难以实现“社会财富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社会理想。  

   

   

三是“马列毛主义”的社会主义文化对“市场经济运行”的指导,即形成了社会化“大生产、大交换、大消费”的高效率,又实现了以公有制为实现方式的“社会财富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分配方式,还确立了以“公平正义、平等自由、民主人权”等为基本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也即:封建主义文化所造就的“市场经济运行”,即不讲“效率”,也不讲“公平”。资本主义文化所造就的“市场经济运行”,只讲“效率”,但却不讲“公平”。社会主义文化所造就的“市场经济运行”,即讲“效率”,也讲“公平”。这就是社会主义或是社会主义文化优越于其它两种落后或是相对落后的社会形态的“最根本根源的地方”所在。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即继承、发展和创新了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化“大生产、大交换、大消费”的高效率,又通过“公有制这种市场经济运行载体”创造性地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独有的“社会财富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分配方式,并还确立了以“社会财富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公平正义、平等公正、自由民主、人性人权、公共公益、和谐稳定”等为基本方向性、价值取向性和评价标准的“政治指导思想”理念。这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人民性所在。  

   

 2009年6月12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