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之思
命之思
曾写过一篇关于庄子命的本质的论文,由之对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可能有点吹牛的气息,呵呵。
前两天一时兴起,想泛论一下命,于是于此先拟了个题,说有空再写。一则担心自己会一时疏忽,将这样的论题给忘了;二则也是提醒或警醒自己应将之写出了,别“说话不算数”,呵呵。好了,言归正传吧,现在开始胡扯一下“命”,呵呵。
我对道家比较熟悉,那不妨由道家切入吧,呵呵。
严格讲来,老子没有论及人之命,但是他将万物返本归宗也叫命,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老子》十六章)这也就说,万物生于道又回到道,回到虚静的本原之体,这就叫着命。显然,命是指万物反本这一种必然性。再者,命是和万物反本这一生命历程相联系,故而具有存在论和生存论意义。人乃万物之一类,故而老子这里的命显然也适用于人。由此而论,对于人而言,在老子看来,命便是由生而死、回归本原之道的必然性。故而前文说严格讲来,老子没有论及人之命,有些不对,应该说老子没有专门论及人之命,呵呵。
将老子的命讲清楚了,就可以知道庄子也讲命是一种必然性,显然是本于老子。不过,庄子明确强调命是一种不知其所以然而然的必然性,当然,老子认为道不可知,故而他说命是生于道又回归于道的必然性,已经内蕴命的不可认知性,只是他没有如庄子那样澄明而已。庄子说:“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又说:“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庄子·德充符》)由此可见,庄子之命是一种“知其不可奈何”的必然性。是故,庄子说:“调之以自然之命。”其强调的便是命的自然性而非神性。(《天运》)从根本上而言,人对命无能为力,故唯有“安之”一途。因而在庄子看来,命对于人而言是一种人生的必然性,人若存在,则必然如此。
儒家喜欢讲天命,比如其老祖宗孔子就常常喜欢讲“天命”如何如何,还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意思就是,他知道天命之后,依照天命做事,就不会出错了,而且能够做到随心所欲,得心应手。在孔夫子看来,命尽管是一种高高在上即天上的东西,意味着是人不能违背的东西,但是认知了它,就能够依照天命而处世,也能活得其乐融融,呵呵。大概正因为儒家有这种思想,自汉以下的统治者才对之爱不释手,一再重用,呵呵。为何?统治者说,我就代表天命么,所以普天之下都理应听我的么;再说,听了天命,也能活得不错么,也能活得很开心啊,为什么不听我的呢?多好啊!呵呵。总之,听我的话,因为我的话是天理(看吧,天命变成了天理,呵呵),别动不动就想造反,不想活得开心了或者活得不耐烦了?呵呵 。
至于佛家怎么说命,我不太清楚,因为佛家的东西实在“玄之又玄”,比“三玄”(易经或周易、老子、庄子谓之三玄,意思是中国三种最难懂的典籍)还玄,所以,我至今对之都是敬而远之,好比如孔子对鬼神也来个“敬而远之”的态度,呵呵。不过,给我的感觉,佛家也主张平头百姓应该认命听话,别惹是生非,做个顺民,只要除尽尘根、修行成佛就行了,莫管他世道熙熙攘攘,呵呵。所以,统治者也很喜欢佛教,不然唐太宗叫玄奘跑那么远地方取经干吗?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是要命的啊!——那时可不像现在可以坐飞机去印度,来回多方便啊,呵呵。要之,统治者认为佛教也有助于教化,就是说佛教也可以教人学“善”,直白地说,就是佛教也可以教人不造反,做个良民,呵呵。是故,别以为佛门乃清净之地,和尚一向不关心世间事,其实,能身出世,难免心不入世。——看看现在和尚一个个红光满面、肥头大耳,坐奔驰开宝马,就知道他们在忙些什么,光念经大概不会这么风光吧,呵呵。
于此,鄙人对儒家和佛家好像都不怎么恭敬啊,呵呵,谁让他们为老不尊了,一向“妖言惑众”呢?呵呵。
对于道家,我好像情有独钟啊!呵呵。不过也不尽如此。这里也来数落一下道家的不是,以示我辈绝无偏袒道家之心,呵呵。道家的不是便在于,它那个命和本原之道一样,也是预设的,也是先验的,通俗地讲,就是本来无所谓命,它也和儒释一样,告诉我们人有个天生(自然的而非神谕)的命,人也得“安命”。只不过,儒家说,那个命是“天命”,佛家说那个命是“神命”,而道家说不是“天”也不是“神”之命,是自然之命,是道对人的一种规定性,人之为人的一种必然性。但是,谁说道就规定了我的生和死呢?如果我说让我生和死的不是道,而只是一种生命现象或者规律,这能否还叫着命呢?我想,可以叫,也可以不叫,反正,叫不叫在我,我说了算,呵呵。这样一转换,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就回到了我们本身,主动权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了,呵呵,而不是仅仅让老天或者什么神什么道什么命来宰制和规定我们,于是我们解放了、自由了,呵呵。黑格尔说,精神世界就是自由的世界。他的话,完全可以用来认识所谓的命。比如说,命的存在与否,仅仅在于我对它的认识,而我的认识是自由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自由地认识命、对待命。——乐观的人,愿意自己自由而快乐,为何不自由地认为命不存在呢?或者说所谓的命对我没什么作用呢?退而言之,纵使命存在,我也要拼搏一把,自由而大胆地活,反正比束手束脚地活来得快活,呵呵。从这个意义上讲,儒家对命(假设命存在)的态度最可取,比如孔子便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看,我对儒家评价也不低啊,呵呵,说来说去,归根结底,还是说它好,呵呵。
此外,我曾经跟一个朋友说,其实一个人过得快乐不快乐是由她自己的心态决定的:有乐观的心态,自然活得快乐;反之,有悲观的心态,自然活得痛苦。我还跟另外一个朋友说过,一个人想获得快乐,很容易,就是要有理想;不然,会活得很累。——即使这个理想实现不了,也比没有理想的人要活得快乐,因为实现理想是一个过程,而追求理想的人在追求的途中,无疑会得到快乐。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人们常说的,即去做可能成功,而不去做,肯定不能成功。换成讲快乐也是一样,设法让自己快乐,可能快乐,但是不设法让自己快乐,肯定不快乐。——我好像是在这里布道传教了,呵呵。扯得远了,但是还是可以和命扯上关系,就是:不信命,你快乐地活着,很好;相信命,你如也快乐,信之也无妨。前者是我的态度,后者是儒家的态度,呵呵。要之, 命之有无在你自己怎么认识,关键得自己活得快乐,那么,命之有无便无关紧要,呵呵。
总而言之,信不信命,你我自己说了算——而这对于我本人而言,我确信命等于无,呵呵。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