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太:点击“风流”(中)
宇太:点击“风流”(中)
睡莲:老师讲得真好。古代的,您最喜欢谁呢?
宇太:很多,比较而言,应该是屈原、李白、阮籍、陈抟。
睡莲:理由呢?
宇太:我喜欢屈原,一是他爱国的执着,二是他神驰的想象,三是他心灵的澄澈,四是他人格的纯正。
我喜欢李白,是因为,他发现荒谬,就“仰天大笑出门去”,不跟你们玩儿了,随便溜达,到处流浪,爱咋咋地。
我喜欢阮籍,是因为,你司马家再贵族、再权势,老子也不巴结你,你想跟老子做亲家,老子还不肯哪,明目张胆拒绝不合适,就喝得烂醉如泥,多日不醒,让你没辙。
我喜欢陈抟,是因为,他好睡懒觉,为了捍卫嗜好,不管你是宋太祖,还是宋太宗,请我做官,就是不去,跟你们去扯淡,瞎折腾,还不如看看天,看看地,做个美梦有意义。
睡莲:“诸子百家”里的呢?
宇太:都喜欢。个个都有自己的相对独立见解。
睡莲:能告诉我每个代表人物的特点吗?
宇太:老子透彻,庄子纯真;孔子规范,孟子刚直,荀子稳静;墨子博爱;韩非子实用;孙子诡秘。都有创建和创意,都值得我喜欢。老庄哲学是出世主义,讲究“无为”,属于人生的基础性理论,其他是入世主义,讲究“有为”, 属于人生的操作性理论,但“有为”只有建立在“无为”基础上,才会有所作为,乃至“无所不为”。
睡莲: 老师认为,“诸子百家”里哪些家影响更大呢?
宇太:章太炎认为诸子百家里最重要的是“儒、道、法、墨、名”,虽有道理,但不现实,因为名家没有思想体系也没有理论体系,构不成一棵树,只是从别处可以勉强找到一些残存落叶,所以,不管它怎么深刻、怎么哲学、怎么逻辑,都不会给人以实质性影响。我认为,“道、儒、墨、法、兵”是影响最大的,也是最应该重视的。还有个鬼谷子,虽被传统主流学者排挤在“百家”之外,但我最喜欢。
睡莲: 诸子百家以后的思想家,有没有老师喜欢的?
宇太:也有,我佩服董仲舒、还有朱熹、包括程颐和程颢兄弟,虽都是大家,但却喜欢不起来,佩服和喜欢是两个概念,佩服的不一定喜欢,喜欢的不一定佩服,一个人,既让人佩服又让人喜欢,最好。要说喜欢,我倒是喜欢明代的王阳明和李贽,这俩人,主要不是鼓捣别人的东西,而是创立自己的东西,有特立独行的人格或反潮流精神。要说近代,我更喜欢梁启超,因为他比他的老师康有为更纯粹。
睡莲:四部古典小说对咱中国人影响巨大,你不喜欢吗?
宇太:岂有不喜欢的道理?四部古典小说仍然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峰,我认为也是世界最高峰,同时,也是给中国人性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有国粹文化地位。
睡莲:这里面的作者,您最喜欢哪一位呢?
宇太:当然是曹雪芹,我不是因为他们喜欢我才喜欢,是因为我的确感到了曹的伟大。早期我是根本不喜欢《红楼梦》的,也是讨厌曹雪芹的,写的都是家长里短、婆婆妈妈、鸡毛蒜皮、吃喝拉撒的勾当,简直怀疑曹雪芹不是个爷们。长大了再读他,就觉得他很了不起了。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到现在,又能有几人真正彻底地解了“其中味”呢?我本人也不过知道些皮毛,差的远哪。
睡莲:上面说的,都是思想文化界人士,难道政界人士,就没有老师感兴趣的吗?
宇太:我一向是不喜欢政治的,也是反感政治的,甚至是厌恶政治的,因为人世间所有的罪孽,大多都与政治有关系。但不等于我自幼从来就没有产生过政治抱负,是我们的官场恶俗,使我望而生厌,不得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早就是坚定的马克思恩格斯主义者,更是坚定的毛泽东主义者,但我却坚决不入党,也不入民主团体,更不入各种教会,我决定做个什么都不是的人。为什麽?中国官场那一套,从来就没让我舒心过,只是恶心程度不同,今天的官场,尤其让人想吐。
你一定要我找政界喜欢的人,其实屈原也可以算是政治人物的,反之,毛泽东也可以算是文学人物的,如果不算这两个人,政界里我最喜欢的,也只能是范蠡和张良了。
睡莲:为什麽呢?
宇太:范蠡很爱国,为复国,不仅个人为勾践出谋划策,还舍得把情人西施献给夫差当小蜜。越国回复后,一不领受勾践的封赏,二不嫌弃西施的失去贞节,他义无反顾,力求自食其力,谁也不靠,寻求自由自在,和西施远走高飞,过自己经商的小日子去了。在中国历史上,范蠡是较早的有成就的商人,那时候商人是不被人看得起的,范蠡就勇敢的做了不被人看得起的人,他活着是为了自己的心志,不在乎别人看起看不起。
张良呢,也很爱国,你看,国家被秦始皇灭了,想报仇,就反秦,这才辅佐了与秦作对的刘邦。跟了刘邦又很讲义气,直至帮他收复了韩信、灭了项羽。他应该是刘邦的首席功臣,但却不贪图荣华富贵,看得很透很远,等到刘邦当了皇帝,没几天,他反而辞职不干了,出走了。透彻啊。
睡莲:后来呢?
宇太:张良怎么样了,我也不知道了。据小道消息说,范蠡的小日子是相当好的,还有三个儿子。儿子大了,也都有能耐。有一次,二儿子被楚国抓了,研究营救办法,范蠡认为,这事儿,大儿子去办,肯定办不成,三儿子去办,能办成。为什麽呢?大儿子太在乎钱,三儿子不太在乎钱。可是,大儿子觉得自己是老大,得先承担责任,就抢着去,非要去,范蠡拗不过他,虽然不大放心,也只好叫他去了。结果,真应了范蠡的话,没办成,老二还真被楚国处死了。咋回事呢?原来大儿子送了个大红包给楚国掌握法的人,希望他对自己弟弟高抬贵手。那个人说:“不用客气,正准备颁布大赦令,你弟弟恰好在大赦之列,红包你拿回去吧。”。大儿子一想,反正弟弟要被“大赦”了,大红包就拿回来了,不给人家了。可没过几天,楚国又颁布一条法令,决定先杀掉一批罪犯,范蠡的二儿子不偏不倚,恰好在被杀之列,刚够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