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见群龙无首吉”与“利永贞”

火烧 2009-05-26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围绕《周易》卦辞爻辞断句展开,重点分析‘见群龙无首吉’与‘利永贞’的含义,探讨易经卦辞爻辞的不同解读方式,强调断句对理解的影响,提出个人见解,展现易经的深奥与多样性。

    八卦 — 东方之神伏羲氏留给其后人一部指点迷津之天书。

   

    由"—"和"--"两种卦画组成的八卦图自打问世,历经三千多年无人能解,筮者用它占筮,结果往往灵验。直到约公元前l069年,时年82岁高龄周文王姬昌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县北),在神明的启示下,他用了七年时间将八卦推演成64卦,384爻,并配以64段卦辞、386段爻辞,又经其子周公等人补遗、完善,一部笼罩于神秘光环之下,另人难读难解的《周易》终于呈献在世人面前。自那之后,无数哲人、筮者对《周易》各抒己见大加发挥,春秋时代便有《易传》,即十翼(《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问世。

  

    

    自汉代起,《周易》与《易传》被尊为经,称之《易经》,奉为儒家经典五经之首。

   

    几千年来,人们对《易经》的探索始终不减,哲人、筮者对《易经》的痴迷始终不减,各流派、学派对《易经》的争议始终不减。讲经的、说卦的、论筮的专著更是浩如烟海。但不管什么人或者哪一派对《周易》和《易传》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发表的见解,都不能不受当时历史环境所局限,特别是深受以孔夫子为代表,并且影响了中国几千的儒家思想所桎梏。

   

    一段时间以来,买来许多专家易学著作闲来学习,也偶有心得,特别是对乾、坤两卦。

   

    对于《周易》的卦辞和爻辞,断句不同,意思大相径庭。以《坤》卦六二爻为例,爻辞原为:“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自春秋以来,儒家各学派许是出自“女子无才便是德”思想作祟,大都断为:“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意思是:只要守住贞德,既使不习也无所不利。现代人虽然对此句赋予了新的含意,但都没有跳出“不习无不利”的圈子。而本人却以为:将“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断为:“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更为妥当。意思简而言之:不习,什么都得不到,这是不利的。既使过去纺、缝、刺绣等女功,不习也是不会的。

   

    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无不利”之辞还出现在《屯》卦六四爻“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大有》卦上九爻“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谦》卦六四爻“无不利撝谦”;《临》卦九二爻“咸临吉无不利”;《剥》卦六五爻“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大过》卦九二爻“枯阳升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遁》卦上九爻“肥遁无不利”;《晋》卦六五爻“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解》卦上六爻“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鼎》卦上九爻“鼎玉铉大吉无不利”;《巽》卦九五爻“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若将“无不利”断为:“无,不利”用于在这些卦里,大多都能解释得通。且看“屯”卦六四爻“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断为:“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意思是:当时机到来时,求婚者往则吉。无往则不利。

   

    古往今来的易学家在其著作中无不强调:“《易》无达占”,易一字而含“简易、变易、不易”,以提醒学《易》者不可拘泥字面而一成不变。

   

    若说《易经》是一部占筮之书,也许是因为本人的悟性不到,连门开在什么地方都没有找到。所以,更倾向于它是一部讲哲理的书,讲的是:为人之道、为臣之道、为君之道,齐家之道、治国之道,其中尤以《乾》、《坤》二卦为最。

   

    八卦中“—”的符号代表阳,“--”的符号代表阴。将三个“—”叠在一起即为八卦中的《乾》卦,将两个《乾》卦叠在一起即为八卦所衍生六十四卦中的《乾》卦;将三个 “--”叠在一起为八卦中的《坤》卦,将两个《坤》卦叠在一起,是为六十四卦中的《坤》卦。

   

    《乾》为伏羲神所传先天八卦图之上,周文王所推演六十四卦之首,为天、为男、为父、为君、为健、为阳刚……;《坤》为先天八卦图之下,六十四卦之次,为地、为女、为母、为臣、为顺、为阴柔……。

   

    “一阴一阳为之道”,东方之神以八卦图告诉其后人,事物都是由阴和阳所构成,它们是互相对立的,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将阳和阴,即乾和坤割裂开来单解单论,总是感到那么别扭,总是感到古往今来儒家各派易学大师们的高论不能自圆其说,其中《坤》卦“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更是解的云山雾罩,甚至有一派胡言之惑。如若将乾与坤合在一起来解,事物则变得那么清晰,那么和谐,疑惑也一扫而光。我们不妨将《乾》、《坤》合在一起做个解读,自然别有洞天。

   

    诚如易学大师们所言,卦辞是解说整体卦象之辞句,爻辞是解说爻象之辞句。

   

    先谈卦辞:

   

    《乾》卦的卦辞是:乾,元亨,利贞。

   

    “元”:始,首;

   

    “亨”:通达、顺畅;

   

    “利”:利于,利于做××事;

   

    “贞”:正、正确。

   

    卦辞的意思是,君子开创丰功伟业,必须正确行事。

   

   《坤》卦的卦辞是: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坤》卦针对《乾》卦的“利贞”,特别是“贞”作了详尽的论述。

   

    “元亨,利牝马之贞”指的是:君子开创事业,贞在要向母马一样沉稳,柔中有刚,不可鲁莽行事(初、二爻);“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说的是:君子成长过程,贞在注意总结经验,吃一堑长一智(三、四爻);“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讲的是:得到西南的朋友,则要失去东北的朋友。意喻:贞在权衡利弊,把握得失(五、上爻);“安、贞、吉”画龙点晴在用爻,贞在用爻。

   

    再说爻辞:

   

    《乾》“初九,潜龙勿用”。《坤》“初六,履霜,坚冰至”。

   

    “初”为最下一爻。正是《乾》龙势单力薄时,《坤》警示道:环境严酷。此时,潜身储能是君子唯一选择。

   

    《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坤》“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二”为下卦之中。《乾》潜龙鳞甲未全便急于离潜出游显露锋芒。《坤》规劝道:天地之大(注:直方即田字也),不习什么都得不到,此时出游不利。

   

    《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坤》“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三”距上卦仅一步之遥。《乾》君子从此终日发愤,孜孜不息,从早到晚都感到非常紧迫,如此没有过失。《坤》提醒道:书读得多故然好,但还要勤于实践,跟随别人做一些事,这样虽然功劳不是你的,却能得到收获。

   

    《乾》“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坤》“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四”脱离下卦而跃于上卦。《乾》龙到了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或进或退任凭把握。

    《坤》鞭策道:“到了该出手就出手的时候,再向把口袋扎住一样的谨小慎微,虽然无祸,却也没有任何好处。

   

    《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坤》“六五,黄裳,元,吉。

   

    “五”乃正位。《乾》龙终于大功告成,坐上九五之尊,惠及身边的王公大臣。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坤》告诫道:惠及多数人当为首,才为吉。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只有富民才可盛世”。“黄”在中国阴阳五行“青(木)、赤(火)、黄(土)、白(金)、黑(水)”色之居中。“裳”:衣服,上为衣,下为裳。黄裳即为中下,即:多数。

   

    《乾》“上九,亢龙有悔”。《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上”已到了六爻之终。《乾》龙恋栈九五之尊,一味硬挺,不肯让贤,终于力不可支,被它龙打落在地,悔之晚矣。《坤》叹惜道:龙龙相争,斗得血染大地,惨不忍睹啊。

   

    《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坤》“用六,利永贞”。

   

    《周易》六十四卦,只有《乾》、《坤》两卦有“用九”、“用六”之爻,此为《乾》、《坤》两卦之精,整部《周易》之髓。

   

    何以为“用”?“用”以替“上”。《乾》九五之龙不若“亢龙有悔”“龙战于野”,只有使群龙而无首才可吉祥顺利。《坤》盛赞道:此永为正(正确)!

   

    不论哲人或者筮者特别是古人,对“用九”、“用六”多以占筮之术加以解读,且多为“群龙都谦逊退让,不争王、不称霸、不尊首,是为吉利”之说。本人却以为这些解读,有违伏羲之心,有悖文王之意。

   

    东方人喜龙。中国人虽然以龙的传人自居,却不敢枉自称龙。敢于称龙者,绝非等闲之辈,不是帝王、君主,也是窥测皇位、王主者,最起码也是想干出一番大事业的能人。看那龙的图腾,哪一个不是张牙舞爪,一副不可一世样子。指望龙(君主、能人)自己能够温良恭俭让,此龙绝对是强弩之末的有悔之龙。

   

    怎么能够使这些“老龙”、“壮龙”、“幼龙”“群龙无首”?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使这些“龙”受到制约,不能一“龙”为首称大。这个办法,用现代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民主”。由此可见:民主最早源于我们东方之神,周文王早在三千多年以前即以文字的形式提出了:只有民主才可“利永贞”!

   

    很可惜,东方之神为其后人中的君子或者真龙天子们指点迷津,中国(大陆)从古至今竟然没有一个有为之君从中悟出真谛,致使中国(大陆)始终由“潜龙勿用”到“亢龙有悔”的圈子里周而复始,中间好不容易出现几个明君“黄裳,元吉”了一下,如:唐朝的“贞观之治”、清朝的“康、雍、乾盛世”,但其后的“亢龙有悔”,又把中国拖入“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争斗中。我们中国及中国的老百姓真是够倒霉的。倒是西方一个名叫华盛顿的大德之君,在他“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之时,利用惠及“黄裳”的威望,为美利坚合众国开创了“见群龙无首”的大好制度,此举不仅使华盛顿本人名垂青史,尊为国父,还使美国彻底免除了“亢龙有悔”“龙战于野”之祸,迄今已经给美国带来了200多年的吉祥、“永贞”,并且使美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强国。果然是“先进的制度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

   

    有道是:道是治,佛世乱,由治到乱是儒教。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即所谓“大人”们的利益而曲解《周易》,误国害民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