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谨慎!邓玉娇案可能导致的必然结果

火烧 2009-05-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邓玉娇案已演变为民意与法律的博弈,判决结果将影响民众对法律的信任。无论判决如何,都可能引发社会不满,反映民众对官员犯罪轻判的愤怒与反抗。

  邓玉娇案,现在已经演变成一场民意与法律、民权与官权、草根与精英的力量博弈;博弈的结果,在于最终出场的那纸判决。这将是一次艰难的判决,因为结果无非是三种:一:邓玉娇有罪判决;二:邓玉娇无罪判决;三:邓玉娇有罪但不承担责任或承担部分责任判决;这三种判决无论选择哪一种,最终还是会导致不良的结果。
  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邓玉娇案件,已经远非一个单纯的刑事案件。国民之所以如此关注此事,是因为对执法队伍的经常执法行为产生了怀疑,对法律的公平和严肃性产生了动摇,对官员精英犯案屡屡被轻判的一种愤怒的表达。说到底,是民众对官员和精英们可以更多地得到法律的庇护的强烈反抗。这种反抗通过几乎一致的舆情反应出来,同时也表达了对执政高层的信任和期望。在这样的情况下,邓玉娇案就变成了一个连接了一个亿万民众情绪火药桶的导火索,同时也是对高层是否尊重民意的试金石。
  如果判决邓玉娇有罪,不光民众会对法律彻底失望,也将不会再对舆论抱有希望;其结果有可能引发暴力犯罪的爆发。原因很简单,之所以民众一致通过舆情(主要是网络)来表达对公正的期望,是因为在身处法律事务时面对了太多的失望;当自身的正当权益甚至基本安全要求都不得不依靠舆论 来维护,是因为法律的尊严在民众心目中 已经彻底沦丧!人们将舆论当成了法律 的母亲!如果这步棋最终也被证明是废棋,民众将不得不被迫弃棋进行重新选择。设问,除了暴力还有什么选择呢? 
  如果判决邓玉娇无罪,也会引发部分人的指责。别看现在众口一词为邓玉娇开脱,可一旦这样的判决下来,总有一些“专家教授”们会发表一些“唯我公正”的言论,指责中国的法制,理由就是舆论强奸法律;打着司法独立的牌子兴风作浪,引发司法界的悲情意识甚至某些组织对国家和党的新一轮讨伐。这是某些学术、经济“精英”们惯用的离间手法,也是某些组织所期盼不得的良好借口。
  如果是第三种判决,那么“抑郁症”立马会成为“躲猫猫”的替代词。这是一种最不可取的判决,因为民众对这种判决只能解读成法律的滑稽剧,更可能理解成特色的和谐产物。
  当然,我说的是法律之外的话。毕竟是一个刑事案件,法律依据才是唯一的判决原则。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