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从信访是为了给上级解决麻烦看信访部门存在的合理性

火烧 2009-04-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7
文章分析信访制度设立初衷与实际功能异化,指出信访部门应解决群众困难,但现实中常以避免越级上访和维护政府形象为由,导致功能偏离。

人民网 4月23日 转引《人民日报》消息“百位基层干部调查:接访群众是为了不给上级添麻烦?”,内中有一份对百名基层干部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8%的受访者表示“接访出发点”首先是因为“来访群众的确有困难,需要领导干部关心、解决”,39%的认为是“为了避免越级上访给上级领导机关带来麻烦”和“以防小事变大,给政府抹黑”。还有受访者认为,接访主要是因为工作需要和任务安排(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9177950.html)。  

从调查结果看,多于半数的信访者选择了“群众的确有困难,需要领导关心解决”。如果不考虑这种选择是否出于真心,那么这个答案应当是设立信访制度的初衷。因为信访就是要解决群众的麻烦。当然我们也没有理由无端怀疑这个选择是“发自肺腑的”,因此对其真实性不再做进一步的讨论。“为了避免越级上访给上级领导机关带来麻烦”和“以防小事变大,给政府抹黑”的说法就十分令人不解了。越级上访的群众都是因为自己的问题没有解决,没有什么大事的群众连本级政府都不愿意去,更何况是越级呢。出现群众越级上访的时候,信访人员第一考虑的不是怎么为群众解决困难,而是首先考虑到“避免越级上访给上级领导机关带来麻烦”,信访部门设立的初衷已经丧失了。再说,越级上访会给上级领导机关带来什么麻烦呢?恐怕是给本级领导带来麻烦才是题中之真意。至于“给政府抹黑”的说法更是不堪了。群众问题得不到解决,不得已而选择一种比较激烈的形式,倒成了“给政府抹黑”,成了“罪人”,唉!其实近年来发生的所谓“给政府抹黑”的事哪有真正给政府抹黑的?事实证明,都是那些地方的政府本来就“黑”,群众并没有给政府抹黑,而只是揭开了本地政府的黑幕。“揭开黑幕”与“抹黑”不一样,前者产生英雄,后者制造“罪人”,这两者岂可混为一谈?  

如前所言,信访部门设立的初衷是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化解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然而从实际运作情况看,信访部门实际上已经成了39%的人选择的那种功能,即“为了避免越级上访给上级领导机关带来麻烦”和“以防小事变大,给政府抹黑”了。警方唱黑脸,“谁敢上访?”信访部门唱白脸“亲爱的,不要再上访了好吗?求求你了”。工作方式不同,功能却是趋同了。颜色形状有别,口味、口感却是一样的了。桔生淮南为桔,生淮北为枳,然而我们在全国种下了桔,却都长成了枳。原因何在?土壤条件变了,气候条件变了。这种桔不应再种了,需要根据实际改良品种了。  

信访部门的这种变化,应当是必然的。信访部门接待的群众应当说绝大多数都是有大事的,至少是对来访群众来说是大事。群众的事没有小事,那么群众的大事则更是大事。换言之,信访部门是专门解决具体的大事的部门。可是信访部门的权力设置却明显与其应当发挥的解决大事的功能不匹配。信访部门能干啥呢?接待、转呈或通知有关部门予以处理,它本身并不能直接处理任何问题。给了信访部门的一个连,让他们去解决对手的一个师,结果会怎样?信访部门除了编好理由然后逃跑,没有其他选择。即便勉强应战,也会输得一塌糊涂。群众来访,要求解决问题。信访部门发现自己解决不了,应当解决的部门坚决抵制,如果因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而引起群众越级上访,领导又会拿自己是问。解决一个师有困难,解决几个上访群众还是没得说的。因此,我们就看到了有把上访群众打死打伤的,还有关进精神病医院的。出现这种事确实不稀奇。没有巧合,一切皆有因果。解决不了上访群众提出的问题,就解决群众,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信访部门根本没有能力履行其应有的职能。  

既然信访部门解决群众问题的职能无法发挥,那么就只剩下接待、转呈的工作了。这两项工作,政府及各部门的办公室就能办了。办公室就是这个职能。谁的孩子哭了就抱给谁,哪个部门的问题,群众就到哪个部门去就是了。没设置办公室的,传达室负责这项工作就可以了。如果是反映人员违纪违法问题,群众可以到纪检、监察、检察机关,也没有必要去信访部门。信访部门已经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