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小人是如何贪天之功?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有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顾自己的平庸,想起了歪心思,搞贪天之功。
那他们是如何搞贪天之功的呢?
有四个做法:
无论如何做,首先要有话语权,能占据舆论阵地,让大家接受到的信息都以他的意志为标准,其他人则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六七十年代,美国为什么那么害怕伟人的意识形态输出?因为会影响到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影响到美国社会的运行,所以尼克松访华,有一个愿望就是想让我们对这方面“高抬贵手”一下。“春天”后,有人听从新加坡人的建议,放弃意识形态输出,接受了普世价值观输入。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舆论阵地的重要性。
三人成虎,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更何况,普通人不一定能认识到什么是谎言,什么是真理,有人想帮他们分辨也没机会去做。像那五类人,一直占据话语权,一直在舞台表演,不断批判过去,很多底层不一定认可他们,但五类人有话语权,代表了沉默大多数。
做法二,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就是馒头理论,第六个馒头吃饱,就认为前面吃的五个馒头没用,只有第六个馒头才是有效。
比如对前三十年的奋斗建设史,有些人不承认这个基础,认为后来能吃饱饭,能发展,都是自己的本身,把前面的功劳占为己有。而且占据功劳者往往也会让别人背黑锅,在公司就有不少这样的案例。一个项目做得好,半路可能杀出个程咬金来接手,他只不过在小细节指点一下,然后整个项目的功劳归他的。而如果项目出现问题,他要么直接找下属背黑锅,要么让其他人接手,即使有天才能力扭转局势,他也会说这是给你的一个锻炼机会,而如果做得不好,那必然是给这个项目背黑锅。
所以一位欲望极强的人做了贪天之功的事,往往也会做抹黑让他人背黑锅之行。
做法三,把别人的说辞、策略和战略说成是自己的,以此证明自己英明神武。
比如“现代化”这个说辞,有些后人不服前人,认为是开放后才出现的说法。
舆论宣传让很多人这么认为,觉得过去那么“封闭”,怎么能提出这么高明的说法?
但这个词是毛主席最先提出来的。
新中国成立前,毛主席就提出逐步地引导经济“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
1956年,把“四个现代化”写进总纲,指出:“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毛主席在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再次提到:“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
后来由周总理在会上总结提出“四个现代化”,这个说辞的背后有一套策略战略。
后人不应把前人的伟大战略说成是自己。
做法四,把自己的部分贡献往大夸,甚至把自己一小部分贡献夸成是全部贡献。
比如这几十年商人的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拜金主义盛行,很多商人开始在舆论造势要贪天之功,否认广大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他们喜欢讲自己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不讲压榨过员工,不讲劳动者给自己创造多少财富,不讲劳动者如何任劳任怨;商人喜欢讲以“用户为中心”,不讲自己的不择手段赚钱,为了盈利坑蒙拐骗,有了消费者才有商业的产生;商人喜欢讲自己给国家交了多少税,不讲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给予的安全环境,给予的便利基建,给予的地缘政治保护等。
以上四个做法,概括讲就是先占据话语权,然后把自己小的功劳说成主要功劳,把别人的功劳说成自己的功劳,把自己没有的功劳经造势或者移花接木变为自己功劳,为了满足自己的无限私欲,做起了贪天之功,无耻之极。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