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为什么有鲜味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烧菜煮汤时,放点味精,就变得更加鲜美可口。
味精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有鲜味呢?味精是一种叫做谷氨酸(又叫麸氨酸〉的钠盐,它的分子中含有碳、氢、氧、氮和钠等五种元素。它为什么会有鲜味,这还得从蛋白质说起。因为蛋白质是由二十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在许多蛋白质中都含有谷氨酸,但是结合在大分子蛋白质中的谷氨酸是没有鲜味的,必须用盐酸等化学物质使蛋白质解体,才能把谷氨酸解放出来。这种使蛋白质分解成为氨基酸的作用,叫作“水解作用”。
![]() |
七十年前,人们是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面筋或大豆饼作原料,利用蛋白质水解的方法来生产味精的。这样,每50公斤面粉只能制出4〜4,5公斤干面筋,从这点干面筋中只能制得1.5公斤左右的谷氨酸。
1956年,日本一位微生物学家,根据糖类在身体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为理论基础,发明了以糖和氮肥(硫酸铵,尿素,氨水等)作原料,利用细菌发酵的方法来制造谷氨酸。这种方法既卫生,又经济,50公斤糖可以生成25公斤谷氨酸,成本很低。
细菌怎么会把糖和氮肥变成谷氨酸呢?细菌细胞象人体一样,需要食物、营养才能生活,在它的细胞中也含有各种各样的“酶”,酶能够使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当人们把一种细菌,放入含有糖、养分和氮肥的混合液中时,在温暖的环境下,细菌会很快地繁殖,通过酶的作用,使糖分解,变成为水和二氧化碳。有的细菌可以把糖转变为酮戊二酸;在细菌酶的媒介下,还可以把酮戊二酸和氨结合一起,而生成谷氨酸,这种作用称为“生物合成作用”。
其实,谷氨酸本身只有酸味,很少鲜味,只有把它中和成为钠盐,才能显出鲜味来,这才能叫做味精。
味精的鲜味,即使冲淡到两千多倍,还是可以尝得出来。味精不但本身鲜,如果它同食盐放在一起,会比单独存在时更鲜,这叫“助鲜作用”。一般食物中食盐含量大约为1%,当味精的用量为食盐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时,鲜味会更好。当味精同其他有味的东西碰在一起时,相互间也有助鲜作用,有时也可以削弱另一种味道。例如,烧肉或鱼时加些味精,由于肉类中有肌苷[gān]酸,它俩凑在一起,立刻使鲜味提高好几倍。我们在烧菜时,如果感到太咸,加点味精,也可以减少咸味。有的人在喝很苦的煎药时,喜欢加些糖,这可以减少些苦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同时加上点味精,就不再感到难于下咽了。
味精溶解在水中,经过长时间加热会引起失水而变成没有鲜味的焦谷氨酸,因此加了味精的食物不应长时间的煮沸,味精最好是在起锅后加入最为合理。
味精的鲜味也受到食物酸碱度的影响,只有在微酸性的情况下,味精鲜味最明显。
味精是谷氨酸的钠盐。谷氨酸不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因此营养价值不很髙,但它可以调味,促进食欲,增加食量。
味精除了能调味以外,还可以制成谷氨酸钠(或钾)针剂或片剂,对于神经衰弱、易疲劳、记忆力减退以及由血氨引起的肝昏迷症等都有一定疗效。但据最近研究报道,幼儿多吃了味精可能对智力的发育有不良影响,要加以注意。
在工业上,可将谷氨酸合成聚谷氨酸制成人造皮革,这.种人造革性能比塑料人造革好,兼有天然皮革的优点。
商店里的味精,瓶上标明“80°”等字样。这是指味精中谷氨酸钠的含量,80。表示谷氨酸钠的含量为80%,其余20%是食盐,食盐加在味精里,不但作为填充剂,还有助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