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为什么豆类植物的根部会长“瘤”

火烧 2016-12-01 07:20:56 1175
肥料是庄稼的粮食,没有这种粮食,庄稼就要饿死,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不过,也有个别例外的。如豆类植物就不怎样需要上氮肥,照样能长得枝叶繁茂,开花结果,获得好的收成。这个秘密在哪里呢? 如果我们把一株株大豆或花生连根拔起,洗掉根上的泥土,就可以见到根上附生着

肥料是庄稼的粮食,没有这种粮食,庄稼就要饿死,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不过,也有个别例外的。如豆类植物就不怎样需要上氮肥,照样能长得枝叶繁茂,开花结果,获得好的收成。这个秘密在哪里呢?

如果我们把一株株大豆或花生连根拔起,洗掉根上的泥土,就可以见到根上附生着许多圆鼓鼓的小疙瘩,我们称之为“根瘤”。豆类植物之所以不怎样用氮肥,而且能够长得很好,就是“根瘤”的妙用。


“根瘤”是怎样生成的呢?

其实,豆类植物的根原先并没有瘤,而是由于土壤里有一种特殊的细菌,才使得豆类植物的根部长了这么多“瘤

当我们把瘤挤破时,就能见到一包子红水,这些红水有股子腥臭气味,要是沾一点在玻璃片上用放大一千多倍的显微镜检查,就会看见无数小短棒似的生物在蠕动着,这就是能使土壤肥沃、而我们肉眼又看不见的功臣——根瘤菌。

根瘤菌的躯体微小,形似短棒,1000个根瘤菌头尾排串起来,也不过芝麻粒大。这些微小的细菌,一旦遇到豆类植物的幼根时,就会沾附在幼根上,当幼根受到刺激后,便产生一些化学物质,软化根毛细胞壁,使得根毛弯曲,沾附着的根瘤菌就在弯曲部分进行大量的繁殖活动。为了限制这些根瘤菌漫无边际地发展,根细胞就在这些根瘤菌的周围加速分裂繁殖,生成大量新细胞,从而把这些侵入的根瘤菌团团包围起来,压缩在局部,于是形成了臃肿的根瘤。这时,根瘤便成了根瘤菌的“家”。

人们常用“赘瘤”来比喻无用之物。但根瘤菌对豆类植物却非常有用,它简直是一个个制造氮肥的活工厂,住在里头的根瘤菌就是这个活工厂的“工人”,这些“工人”们利用它们有一套“固氮酶”的本领,日日夜夜,忙忙碌碌地从空气中“抓取”其他任何植物都不能吸收利用的氮气(空气中含有五分之四)制造氮肥。根瘤菌把自己制造的氮肥源源不断地供给豆类植物,作为“房租”。豆类植物也把自己吸收来的水分和无机盐,川流不息地供给根瘤菌,这种和睦共处、互相支持的关系,我们称作“共生”。这样,双方各得其所,日子越过越好,结果大大提高了豆类植物的产量。根瘤菌是不是永远住在根上呢?不会的。一旦豆类植物结荚成熟,根瘤也就破裂,根瘤菌便又回到土壤里,等到下次遇到豆类植物幼根时,再行侵入。

人们懂得了根瘤的秘密和好处以后,就运用这个秘密为生产服务。现在,已经能够把各种不同根瘤菌的优良菌种分离出来,用适当的培养液大量地培养和繁殖,然后制成细菌肥料——大豆根瘤菌剂、花生根瘤菌剂,豌豆、蚕豆根瘤菌剂等等,用来拌种。用根瘤菌剂拌种,豆类植物一般可以增产10〜20%。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根瘤菌剂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某种根瘤菌剂只能适用于一定种类的豆类植物。如大豆的根瘤菌在花生、蚕豆、豌豆、紫云英、苜蓿等植物的根上就不能形成根瘤;蚕豆、豌豆或紫云英的根瘤菌用在大豆、花生、苜蓿上同样无效。所以使用根瘤菌剂时必须注意是哪一种豆类的菌剂,不能彼此混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