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水松是“冰山上的来客”
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平堤曲岸边,常常生长着一些类柏似松的树木,由于它喜欢生长在浅水中,人们就叫它水松。水松在福建和江西也偶然可以见到,但远没有广东普遍,因而人们都说水松是岭南的特产。
其实,这话既对又不完全对。说它对,这不仅是广东的水松比别处多,而且一二千年前广东中部和南部的一些沼泽地上,还有成片的野生水松纯林。前些年在四会和广州东北郊发的“水松地下森林”(科学用语应叫腐木层),就直接证实了这一点。不对的是,人们已经查清水松的祖籍本不是四季如春的岭南,而是在终年冰雪覆盖的北极圈附近。因此,有人曾经风趣地说,水松是位“冰山上的来客”。
水松为什么要路远迢迢从北极跑到岭南来落户?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气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小的波动连绵不断,大的变化也发生过多次。同时,大陆的相对位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或分或合,或东移或西飘,速度虽然缓慢,但却总在不停地运动着。水松的历史就和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和陆地位置的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说水松的老家在北极,指的是1亿多年前的事情,这个时期地球史上叫做白垩纪。那时北极并不像现在这样寒冷,而是相当温暖,并且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水松就是当时森林中的成员之一。在北极晚白垩纪和第3纪初的地层中找到的植物化石,不仅有松柏一类裸子植物,也有一些落叶阔叶树,说明当时那里的气候和我国东北现代的气候差不多,是温带或北温带性质的。不过到了距今7000万年左右,也就是第3纪的早期,地球上的气候明显变冷,北极很快变得不适宜水松生长,它被迫向比较暖和的南方移迁。如果把发现水松遗迹——化石的地点在一张世界地图上一一标注出来,我们立即就可清楚看到,水松自北极出发向南迁移的路线有好几条:一条直插东亚,一条进入欧洲,还有一条伸到北美。水松被逼离开北极以后,不仅生存下来了,而且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在此后几千万年间,北美、欧洲、俄罗斯远东地区都是水松这个家族繁衍的地盘,成为那时北半球常见的植物之一,其种类仅据现在所知就有五六种之多。这些事实说明,水松在南迁的三条主要路线上,最初的发展都相当顺利,不过它们后代的遭遇和最终的结局则大不相同。第3纪早期开始的气候变冷的趋势一直在加强,在新的落脚点上水松都先后受到了严寒的袭击。到了距今约250万年的第4纪初,也就进入了人类的世纪,地球上出现了一个极其寒冷的时期,北美和欧洲的大部分以及亚洲的北部都成了千里朔风的冰雪世界,最厚的冰层可能达到1000米。生活在北美和欧洲的水松或者由于南迁速度缓慢,或者由于南迁路上有高山和大海阻挡,当冰雪侵袭的时候,它们无处藏身,全部在严寒中丧生。只有向东亚迁移的水松比较幸运,在距今4000万年左右,它们中有的成员已经到达了我国东北的抚顺一带。所以,当第4纪冰期到来的时候,它们早已脱离险境了,不过历尽劫难最后能够到达岭南生存下来的,则只有现今所见的一种。从北极到岭南行程1万余千米,水松却花了约1亿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平均1万年大约走了1千米,每年约走了10厘米,速度之缓慢,实在使人吃惊。不过人们应当知道,水松是树木,它既无行动能力,生命周期又长,只能靠散布种子越过万水千山,有这样的速度也就不算慢了。
![]() |
知道了水松的历史,人们一定会问:对于水松家族的兴衰和南迁的历史,科学家是怎样知道的呢?活的水松虽然现在只能在岭南和它附近的一些地方见到,但在远离岭南的北极、北美、欧洲、亚洲北部的许多地方,却多次找到了古代水松的遗迹——化石,说明水松曾在这些地方生活过。科学家又发现,保存这些遗迹的地层的年龄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很古老,有的较年青,总的趋势是愈往北愈古老,愈往南愈年青。科学家正是根据水松家族在地层中留下的零零星星的遗迹所提供的线索,加上古气候学和历史地质学所积累的知识,相当准确地勾绘出了水松家族的全部历史。应当说这只是一个轮廓,许多具体环节仍然模糊不清,还有待于科学家更深入一步的探讨。明白了水松家族的历史,人们也就明白了水松是位“冰山上的来客”这句话的确切含义了。
- 上一篇
为什么新鲜鸡蛋洗干净后反而容易变坏
衣服洗干净了放起来,不容易霉烂。鲜鸡蛋有时候会沾上一些泥灰,但如果把它洗干净了放起来,倒反而容易变坏。 鸡蛋有着一副圆滚滚、漂亮红润的“脸膛”——蛋壳。然而在放大镜下,鸡蛋显出了本来面目——蛋壳上满是小洞洞! 在刚生下的鸡蛋表面,有一层胶状物质,堵住了鸡蛋
- 下一篇
为什么检查食道、胃、脑要吃白色钡剂!
X射线是医生的好助手,许多隐蔽的疾病通过X射线检查,便会显出庐山真面目。例如,肺部有病,只要站到X射线机前透视一下或摄张X射线片,就可发现病灶所在;外伤后,要知道有没有骨折,只需在肿胀、疼痛部位拍张X射线片,20分钟后就可明辨。可见,用X射线检查食道、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