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乌有讲堂

王以培讲座简讯:白帝城——汉语的圣地与圣城

火烧 2003-12-23 00:00:00 乌有讲堂 1030
王以培通过白帝城讲述汉语圣地与圣城的意义,呼吁拯救民族文化。他走访三峡地区,搜集民间故事,出版《三峡记忆》,强调复兴汉语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王以培先生是1960年代出生的人,他经历了信仰失落的痛苦,但他还在追寻新的信仰——汉语。他说,他有一个理想,就是复兴汉语,复兴民族文化。在当下,他认为要紧的事情就是拯救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别是那些在民间流传的活的历史,这些文化面临消失断绝的危险。为此,他曾经行走在祖国各地,特别是在三峡工程移民地区,他进行了几次文化苦旅,尽力拯救长江沿岸的传统文化。2003年12月21日星期日下午王以培先生应邀在乌有之乡书吧发表题为《白帝城——汉语的圣地与圣城》的演讲,给大家介绍他在长江三峡移民地区采撷的文化故事,阐述他的理想,呼吁大家做些拯救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实事。

王以培先生把沉入江底的所有城市统称为白帝城,他说那里曾是我们的故园,那里曾埋葬着我们的祖先。这是白帝城的现实意义。如今唯有将它们保存在汉语之中、记忆之中,好让我们的家园永存,祖先复活。白帝城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象征,是汉语的圣地和圣城。这是白帝城的文化意义。

王以培先生对白帝城何以如此理解呢?他在大学毕业后曾经到欧洲旅行,发现那里的城镇居民都非常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建有博物馆,保护文物和自然人文景观。反观我们国内,他发现人们在发家致富的热潮中对于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变得非常冷漠和生疏,商业气息充满了空气,精神的世界发生了畸变,我们民族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在破败的角落里苟延残喘。这种景象激发了他的民族意识。他认为要振兴我们的民族,必须复兴我们民族的文化,尤其是汉语,这是我们民族得以延续发展的基因。但是,在我们的环境里,我们的汉语面临危机,夹杂了太多非汉语的东西,而且使用极不规范,这是消解一种文明的标志。因此,他开始把复兴汉语,复兴民族文化作为自己的理想和事业,也因此他非常支持民风网发起的语文运动。

为了追寻心中的梦想,为了肩负起自赋的使命,王以培先生自费沿长江考察民间的文化历史传统,切实地践行自己的理想。他一路走访老人,考察自然历史人文景观,查阅地方志等历史资料,搜集整理该地区的文化故事。在鱼嘴地区的花圈店中,他看到一幅对联“今生劳动劳动,来世逍遥逍遥”,底层百姓的生活处境和人生态度尽在想象中。在长寿,他听了一个老人讲述关于“长寿”地名来源的故事,还弄清楚了描写本地八大景观的诗句,这些让他获得一种难得的精神愉悦。在另外一个地区,杨柳枝的故事更是感人,它传承着我们民族的生命力。还有很多的故事,珍藏在王先生的记忆中和书中,还有更多的故事散落在民间百姓中,这是我们民族无形的财富,今日不知珍惜,来日失不再有。在这个过程中,他还遭遇到当地乡镇官员的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事情,主要是因为走访移民。经过这次艰苦的旅行,他拍照了上千幅图片,后来精选了四百多幅配以优美的文字编辑成书《三峡记忆》出版了。图书出版的背后更有许多令人诧异的辛酸故事,因涉及移民问题而遭到诸多刁难,很多素材被强行删掉,竟然连带花圈的图片都不能登出。

是啊,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白帝城的方位何在?

相关文章

  • 茅于轼长沙讲座被迫取消
  • 【秦岭论坛】:3月10日11日公益讲座安排
  • 红色网友齐聚武汉,乌有之乡生机勃发
  • 予坤:反抗绝望乌托邦——记2月18日广州张宏良讲座观感
  • 听张宏良2月18日广州讲座有感
  • 献给乌有之乡讲座的老师
  • 孔庆东讲座:美国偷偷把毛泽东思想都给学去了
  • 快乐的播种人——孔庆东印象
  • 孔庆东讲座:年轻人一辈子还是要读几本硬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