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我的感受--教育

火烧 2011-05-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核心作用,强调文化对国家存亡的影响,分析改革开放背景下经济与教育发展的不协调,指出教育改革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一旦失去将很难复原。  

     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国家,最终都将走向灭亡。  

     一个民族可以不断地更换国家的名称,但其积淀下来的文化却很难更替。  

     教育,是文化呈递的最主要方式;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新衰存亡,也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发展方向与存亡。  

     经济可以快速的不断发展,但文化发展始终是缓慢的。经济是人类其他文明发展的基础,其他文明发过来也可促进经济的发展。尚若,其他文明与经济发展不相符合,必将出现一种畸形的社会。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中国基本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就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经过资本家血性的剥夺,使得我们的文化在某些方面必可少的存在缺陷。只有经过时间洗礼沉淀下来的文化才是真正的真理。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但我国的文化和教育并未出现相应的增长速度。  

     改革,总是伴随着相关人的利益。一部分人的利益会在改革中削减,一部分人会在改革中受益。无疑,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改革之一。改革开放是中国一个需要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坚持的国策。  

     我出生在九十年代,生长在二十一世纪。这一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各国文化、经济在中国融合的时期。我坚信改革开放发展到一定的时期,总将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解决。  

     经过这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经济模式也从模仿借鉴向自主研发转变。科技,始终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主要的客观因素。在表面上,我国现今的经济无疑让无数中国人值得高兴、骄傲,但在实质上却没出现很大的改观,还需我们这一代人艰苦的努力与创新。  

     现今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经济与制度出现了很多的不协调,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教育。  

     前几年,清华大学张丹青教授出走,原因是他对中国教育制度很不满。据他自己讲述,自己作为教授却连续几年招不到学生,他自看中的学生总是由于英语达不到线,而不能录取,往往那些学生的专业考试都十分优秀。张丹青是一位油画教授,他实在想不透学艺术的人为何要学英语。这件事我听说后也实感费解,更加相信现今的中国的教育方式与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实在不相配套。  

     前几年我国各大高校开始扩招,至今也还有些高校还在扩招。早些年总是说中国缺少高科技人才,要各大高校扩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如今却发现大学生的工作很难找,是很多大学生被逼的选择考研继续深造。我国现今依旧大量缺少高科技尖端人才和创新人才,但大学生却不断地多余,这不得不使我们认真的思考自己的教育制度与方式。  

     在没上大学之前我对大学有着无限的憧憬,总觉得大学能我的人生带来非凡的不同,让我拥有更好的专业技能与更健康积极向上的品格,但经过两年的大学生活洗礼,让我对大学生活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我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社会。新中国刚建国时,社会主义集全国人民的力量统一规划、调配、指挥,解决了很多重大问题与难题,也为新中国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对我国的建设有着重大的决定性意义,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找出一条真正属于中国自己的教育之路,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再一次照亮世界各地。

相关文章

  • 教育公平不只是个升学问题:建国初期关于升学矛盾与劳动教育的讨论
  • 农村学校为何成为“民工预备培训学校”?
  • 滠水农夫:市场体制是阶级再生产的制造器——以教育市场化为例
  • 全球化视野中的学术生产的理论逻辑
  • 教育市场的政治社会学 ——关于教育的5个为什么
  • 纪录片《出路》--教育产业化使大学沦为商品
  • 谁谋杀了“读书改变命运”?
  • “忽视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的最大失误
  • 如何解决农村生源被逐出精英大学的问题?
  • 穷孩子,永不到来的春天
  • 行政事业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及其负面影响
  • 从文革期间中学生人数统计表看“文革耽误了一代人”的谎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