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评李银河“用不着再心怀愧疚”

火烧 2009-05-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批评李银河提倡性自由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质疑其愧疚感并呼吁反思中国社会现状与改革开放方向,强调需以现实问题为导向而非依赖理论依据。

再没有像李银河们更会自慰和更无耻的“用不着再心怀愧疚”的“新自由主义者”了。  

面对中国的现状,这些“新自由主义者”怎么会不“再心怀愧疚了”呢?看看中国现在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枯竭、生态的崩溃、艾滋病村、癌症村……当然不应该让提倡“性自由”的“新自由主义者”李银河“愧疚”,——人家李银河,可不是搞经济改革开放的新自由主义者啊!——但,且慢。  

看看李银河们,在提倡“性开放”给中国带来的“贡献”:2006年,李银河还在一个博客里批判中国人对“性”的严厉态度还像“中世纪”,怒斥中国的性还不够“开放”“自由”!——可她2007年,在自己的博客里就给了自己一耳光:“据 2007-01-13 英国最权威的医学杂志《柳叶刀》披露:1990年代初,中国大陆每十万新生婴儿中先天性梅毒病发率仅为0.01,而到2005年,这比例上升到19.68,年增长率高达72%!……中国大陆的性泛滥已经严重影响到年轻的一代,就在不少中国人还认为‘西方人更加性开放’的同时,许多访问中国的外国人和海外华侨发现最开放的其实还是中国,尤其是性开放。”(此文字摘自她的博客)  

听听李银河说的:“自由,是最美丽的字眼”!  

——从这篇博客可以看出,李银河,是从某个时刻开始有了良心上的“愧疚”感的!但遗憾的是,对于这个卑小的心灵来说,她连这种对中国的“愧疚”感都想找理由抹除掉!哎呀,李银河真是象牙塔里的“精英”啊,她连抹掉这种“愧疚”感的理由,都不是睁开眼看中国的现状,而是:“看到伯克利大学的布洛维的“公共社会学”,“心中感到释然”,然后就“我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到了依据,用不着再心怀愧疚了。”——看来,“精英”如李银河,是永远也不想睁开眼睛看生她养她的“丑恶的中国”了,她无论多大的“愧疚”感,只要展开一本“公共社会学”的书一读,就可以“感到释然”了;只要自己的行为有纸面上的教条“依据”就可以“不再愧疚了”!  

这种思想和所作所为多可怕!  

      想想,如果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教”,面对中国现在的两极分化、阶级矛盾异常凸显,他们也找一本西方的“公共社会学”一读,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到了依据”就“不 再愧疚”了,那还了得!那这些精英就可以“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了,如李银河们继续提倡“性自由开放”一样。只是,广大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的人民大众,可不想让他们“不再愧疚地”“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这些被“ 改革开放”得穷苦不堪的人民大众需要的是“开始扭转改革开放”方向而非沿着原来的错误方向“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开放”“扭转”到有利于人民大众、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方向和轨道上来,就不能让这些“新自由主义的改革开放精英”拿一本书来一读就“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依据”而“不再愧疚了”,而是要他们睁开眼睛看看中国的现状,感到“愧疚”!否则,中国“改革开放”的转向就是一句空话。  

  你们这些方方面面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教”,是应该“愧疚”的。你们应该为中国再一次沦为半殖半封社会而愧疚,你们应该为自己的姐妹再一次沦为腐官和洋人的性奴而愧疚,你们应该为中国再一次成为性病大国而愧疚,怎么能不愧疚呢!

           

          (附李银河文章)为自己找到了依据(2009-05-26 08:14:09)  

  var $tag='杂谈'; var $tag_code='cec6bdc58381689e7943784b51eccd26';      标签:杂谈    

   

看到伯克利大学的布洛维的“公共社会学”,心中感到释然。他把社会学分为四种:专业社会学、政策社会学、批判社会学和公共社会学。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他坚信历史并没有如新保守主义者所说的已经“终结”(我始终觉得“历史终结”的说法很有意思,实际上它就是指所有的社会趋同,终结在资本主义形态上,不会再有革命和改变),他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超越资本主义的另类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的下限是“实在的乌托邦”;上限是“全球公民社会”。知识是一种“脆弱的权力手段”,社会学家有义务利用自己掌握的结构性知识参与和促进公共辩论,关注重大的公共议题,敏感于社会历史的变迁,推动社会变迁。我现在所做的就是利用手中这点“脆弱的权力”参与公共辩论,匡正错误观念,促进社会变革。我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到了依据,用不着再心怀愧疚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