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经济学之张五常的筛子宣言
在上一篇小文中提到的“张五常的白痴理论”,已经展示了张五常高超的筛选技术。这里,我们再看看张五常的筛子宣言,在《经济解释》里是白纸黑字:
“以需求定律而言,你要哪一种其它因素不变?这是不简单的学问。如果你说,除了价格外,所有其它可以影响需求量的因素都不变,就会有这样的问题:所有其它因素不变,价格又怎会变动呢?但如果你说所有其它因素皆可变,那么雨伞的例子就推翻了需求定律。很明显,需求定律是要有准则地选择变与不变的因素的。”
也很明显,选择准则只能是这样:要有其它可变的因素,但又不能推翻需求定律。果不其然,张五常接着说:
“作学生时我为「其它不变量」的选择问题花了很长的日子。因为问题重要,而所有书本或文章都说得不够清楚,或过于复杂,又或可从不同的角度看,所以我逼要发明自己的。我定下来的选择准则是:只要需求定律的验证含意不被事实推翻,其它的不变因素愈少愈好——其它可变量愈多愈好——因为这会增加需求定律解释现象的广泛性。
在这个准则下,我认为如下的三项「不变」与「变」的界定是「安全」的——安全者,不被事实推翻也。”
这就有意思了。因为也是《经济解释》里的白纸黑字,张五常说:
“科学不是求对,也不是求错;科学所求的是「可能被事实推翻」!”
我还没见过自己扇自己嘴巴扇得这么响亮的。当然,这两段话是不会印在同一页的。像我这种人心大大坏的后学者可以得到的启示就是:能一句话说清楚的东西,一定要复杂化,写的越长越好,顶顶好是中间不时穿插些夸夸其谈的个人传奇。一方面是多赚稿费,二方面是显得自己有水平,三方面是可以分散读者注意力,有矛盾也不容易被发现。主啊,宽恕我!
【补记】《经济解释》里还有一段是:“我认为最精彩的关于需求定律的「其它不变量」(ceteris paribus)的分析,是佛利民的《价格理论》 (Price Theory)一书内关于需求理论那一章。但佛老的分析过于复杂,不用方程式不容易说清楚。上文所说的我自己的「发明」,是受到佛老的启发的,虽然大家角度不同,表面看来全不一样,但大家的理论含意大致相同,可谓英雄所见略同矣。”我理解:“是受到佛老的启发的”就是师出名门的意思,而“大家角度不同”是要表明自己的独立发明权,不然怎么好意思说“英雄所见略同”? 佛利民就是弗里德曼吧?他还有本名著《美国货币史》,我没看过,但根据照辜朝明的批评,我估计也是一部筛选的杰作。名师出高徒,信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