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腹有诗书气自华?

火烧 2010-08-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35
文章质疑‘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观念,指出气质与德行、人格、尊严有关,而非单纯读书多少。通过秦桧、汪精卫等例子,说明读书不能替代内在修养,强调真正的气质源于道德与尊严。

   

曾经很相信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不仅用来激励自己多读书,也在不同场合引用过,希望引起共鸣。可昨晚散步的时候,胡思乱想,突然悟到,这句话其实荒谬之极。  

我首先想到了一些人,有古人也有今人。  

秦桧,状元郎,读书不可谓不多;和秦桧同时代的岳飞,行伍出身,虽有《满江红》传世,但要和秦桧比腹内诗书,恐怕相差不是一个两个等级。然而,这两人谁的气质更华美更高贵?在外族入侵的时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的岳飞是何等的气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体现的又是怎样的一种气魄!提出“搁置争议”的秦桧呢?“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还有谁说这位饱读诗书的宰相大人“气自华”吗?  

说近一点的,著名精英汪精卫,那可是风流倜傥、能诗能文呀,夜阑人静偶尔倾诉一下当奴才的苦闷的诗就能把章诒和们感动得潸然泪下,简直是太有才了,可当他匍匐在日本侵略者面前的时候,还有半点斯文人的气质吗?同一时期,甚至开始是同一阵营里的张自忠,虽然是投笔从戎,但其诗书水平和汪精卫确实不能同日而语。然而当侵略者践踏我中华大地的时候,他决不“韬光养晦”,率部一战淝水,再战临沂,三战徐州,四战随枣宜,均重创日寇,最终马革裹尸,举国同悼,其浩然正气,气贯长虹,是满腹诗书的汪精卫能比拟得了的吗?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一般理解为气质,我也颇为认同。何谓气质?气质是风度,是美好的举止仪态。有些人只要面对权势,脸上的肌肉就按照固定程序开始运动,鼻根肌肉就拉动眉毛向下运动,别和岳飞爷爷那样总往上翘;眼轮脸部肌肉就让眼睛尽量闭合,千万不能睁得跟张飞似的;颊骨肌肉赶紧拉动嘴角向外侧运动,要挤出笑来,别像朝鲜战场上的彭德怀那样大义凛然……久之就形成了条件反射,最终写在脸上的就俩字——谄媚,这样的人即使是牛津、哈佛毕业的,能有风度吗?当看到洋人的时候膝盖骨就发软,自然的想跪下去,一味求和谐,像李宝嘉笔下的那位“制台”大人一样,“外国人顶讲情理,决不会凭空诈人的。”“洋人开公司,等他来开;洋人来讨帐,随他来讨。总之,在我手里,决计不肯为了这些小事同他(洋人)失和的。”久而久之,腰也弯了,背也驼了,膝盖软了,这样的人尽管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架着眼镜,抹着头油,染黑头发,他的仪态举止会是美好的吗?  

看来,一个人的仪态、风度、气质与读了多少书并无必然联系。仪态、风度、气质都是可以看得见的外在表征,而其内核则是德行、人格、尊严。没有了这些内在的核心元素,读再多的书也是枉然,现在的那些所谓精英,不都是号称“知识分子”吗?唯美国马首是瞻,在洋爷爷面前摇尾乞怜,会有风度有气质吗?  

当然,我并非反对读书,鲁迅、毛泽东不是博览群书,能成为人类的思想灯塔吗?但他们首先是有尊严,有人格,爱国家,爱人民,这是他们成为民族脊梁、思想灯塔的先决条件。http://blog.sina.com.cn/yanjp91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