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文革”
如何解读“文革”
陈德华
“文革”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从发生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一直饱受争议。作为重大政治事件,尽管早以“十年浩劫”之罪被彻底否定,但人们依然评论和研究它,可见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那么,如何看待这场运动,怎样解读“文革”,对于还原历史,认清形势,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文革”有多种解读。审视的角度不同,政治文化背景差异,决定其解读也必然是各异。
一种解读,说的是:这场运动是“毛刘权力之争”(姑且称之为争权论)。即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威高盖主,危及毛主席自身地位,于是,毛主席出于自保,发动“文革”运动把他整下去,等等。
另一种解读,说的是:这场运动“压制了专权主义和专权政治的逐步抬头,消除社会不稳定隐患”(姑且称之为治专论)。即解除开国元勋手中的专权,确保他老人家百年后社会依然稳定,各路“诸侯”不会产生纷争,并将其与宋初的“杯酒释兵权”相提并论。
愚以为,这场运动应该解读为:“文革”性质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而开展的人民战争。上述两种解读都有一定道理,但又都存在一定偏差,甚至是谬误。
“争权论”所要说明的是,毛主席发动这场运动是出于自身利益而为,这种观点有严重诋毁毛主席人品,歪曲运动性质之意。说毛主席争权有一定道理,是因为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者,毛主席不带领人民群众去争(准确的说是保卫),那么资产阶级就必然会去争夺,国家就会改变颜色,人民就会遭二茬罪。毛主席作为共产党、人民军队和共和国的缔造者,具有博大的政治胸襟,在党内外的威望和能力是超凡的,只要他老人家在世,无人可以撼动他的领袖地位。建国之初,借鉴苏共经验教训,毛主席即考虑权力平稳过渡问题,划分“一线”和“二线”,刘少奇和邓小平走入“一线”,并辞去国家主席之职,力挺刘少奇担此大任,让他主持中央全面工作,树立他的威信。但是,通过实践证明,他们的政见不合,刘少奇极力推行“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私有化经济政策,与“一大二公”相矛盾,在走什么路问题上与毛主席产生严重分歧,而且党内以他为代表形成一股强大势力,即“走资派”,大有改变政局之势。毛主席洞察问题的严重性,当人民政权面临严峻挑战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奋起反击,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政治运动便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毛主席历来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希望通过运动,揭批“走资派”,教育人民,教育党,挽救干部,彻底纠正党内存在的严重问题。“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成就了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治专论”这种解读有一定道理,但不是“文革”的全部含义。作为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元勋,执掌党、政、军大权是理所当然的,但关键问题不在是否拥有权力,而在于怎样行使权力。作为战火考验的共产党人,不同于旧式封建军阀,他们大多都具有革命理想和较高的政治素养,能够跟党走,顾全大局,努力为人民服务。怀有政治野心的必定是极少数,林彪反党集团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和政治条件。“文革”运动,主要目的应是以群众的方式对其再教育,清除他们头脑中非无产阶级思想,改造他们的世界观,待认识提高后,继续出来工作,“文革”后期,大批老干部被解放,重回领导岗位,包括被打倒的二号人物邓小平,充分说明了这点。后毛泽东时代,开国元勋个个手中都握有重权,但并未起来作乱,他们希望的是国家安定,党能有德高望重的领袖。
这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有人说它“糟”的很,造成了社会动乱,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必须彻底否定。有人说它“好”的很,这场运动教育了党,教育了人民,打倒了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巩固了人民政权。
作为这场运动的始作俑者—毛主席,具有超凡的洞察力和预见性,深知问题出在党内,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危险性,为确保人民江山不变颜色,甘冒政治风险,以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充分体现伟人的大智大勇。毛主席晚年曾自我总结道:他一生干了两件事,一件是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了老家,与蒋介石斗了几十年,把他赶到了几个海岛上去了,对此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另一件事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件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
不可否认,这场触及人们灵魂的政治运动,有被少数人利用之处,他们转移斗争方向,使运动扩大化,导致一段时间社会动荡,但很快就被纠正,社会秩序恢复安定,国民经济也恢复了正常运行。这就如同一场战争,在两军对决中,不可能不伤及无辜。然而,就是这些问题却成了“否定”派反攻倒算的有力武器。
“否定”派在党内早已存在,特别是文革后期,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形成一股势力与“文革”运动抗衡,“否定”派大多是受到运动冲击,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挨过批斗,甚至遭受肉体伤害,他们不甘心政治上的失败和大权旁落,怀着复仇心理,伺机翻案。然毛主席健在,他们政治上不具优势,得不到群众支持,在政治博弈中处于下风,一场“反击右倾翻案风”就给打下去了。
随着毛主席离去,历史被彻底改写,“文革”被污为恶魔遭否定。整个社会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沉渣泛起,腐败成风,贫富悬殊。正如老百姓所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改革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新路,毛泽东时代,就是在改革和创新中建立起完整科学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国防体系,极大的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中国需要不断的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但是,这种改革必须建立在促进经济社会,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之上,而不是将社会引向倒退,社会的进步不仅是经济的,更重要的是人的整体素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