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战略
——读沈荣华《人才优先发展的当代意义与使命》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人才战略问题,这是好事。特别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人才工作会议的部署,使得人才意识更加倍受关注。这是与世界各国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发展日益重要的形势相一致的。
毛泽东是不是不重视人才培养呢?
问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于,新中国一直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新人的培养。那时叫又红又专教育,百姓识字扫盲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知识分子成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的思想改造,鞍钢宪法对技术革新的重视强调,普及中高级学校教育,要知识青年到农村去锻炼,教育革命等等。中国为什么能制造“两弹一星”?这是是国家体制优越性产生的结果。为什么中国六七十年代要实行“票据制”,这是为了保证从“一穷二白”向“繁荣昌盛”发展的必须有的平等、公平公正。这是历史进步中十分必要的阶段措施。毛泽东一直强调社会主义教育和人民首创精神的培养。新中国用三十年走过了其他国家六十年的政治经济历程,在人民群众的文化层次、文化水平和首创精神的提高方面,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比苏联的强劲发展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甚至有更高的文化层次。
这里要强调的是人才强国的基本点是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新青年“爱国”、“赶超英美”的雄心壮志对自身的激励。不能一讲“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放弃原有的以行政手段配置人才资源的单一方式”,那是历史,那是需要尊重的历史必然。
为什么要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就“急需”重点培养党政人才的国际化程度?要引进国际化人才参与政府决策咨询和管理?赶快到海外招聘人才?加快“本土人才国际化”?为什么这样相信海外市场?就不怕“海龟”对本土人才的湮灭作用,形成人才更大的流失?
毛泽东早就以宽广博大的胸襟号召人民学习国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先进科技成果,就像列宁那样号召青年“汲取”全人类的文化精粹。但他们更看重的是人民自己力量的培养。希望有外援;但不依赖外援。要向国际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学习人家的先进管理方法,但不能把资本主义的管理体系奉为金科玉律。人才有必要进行国际化拓展,但必须加强人才的政治素质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树立。这是一个国家,新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所必须注意的问题。
人才优先发展必须建立世界一流的实验室,给更多的优秀青年科研机会;必须建立人才流动的保障体系,让人才流动带动人气、信息和管理的弹性力量;必须批判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自我膨胀”的意识形态。那些到外国留学就逃避“中国责任”的人应该遭到应有的点名批评。
要建立科学优秀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人才竞争的组织机制和交流形态,建立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社会推动力,提供更为广泛的技术、资金上的支持。必须解决中国金融乱象而科研发展缺乏财政支持的“困境”。
毛泽东讲,中国的发展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今天也同样应该提倡“毛泽东思想”,把人才强国战略变为更加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治,建立文化发达、文明高超、科技高效、社会生产力强健有力的社会主义体系。
没有高超的政治战略,便不可能形成高效的发展战略。这是应该再次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问题,这是是否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政治方向问题,也是一个国家独立不败的基本构架。人才强国必须让人民强大,让人民主动进取,让人民走向共产主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发展战略”。
中国的事情只能靠中国的脊梁承担,决不能走“爬行主义”那一套。中国人有能力,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中国新型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国的革命建设的成功飞跃。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