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本学期第一次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上对学生的讲话(1)

火烧 2011-08-3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本文围绕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展开,探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与现实价值,分析当前党内腐败现象与国家发展成就之间的关系,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与先进性。

同学们:

      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了。其实我读研究生念的专业是西方哲学,来给大家教马克思主义原理,是有点儿跨行了。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所以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得也不是那么全面透彻,讲的也难免有一些不恰当的地方。但是既然已经接了这课了,我就先讲讲对这门课的一些个人看法吧。不过要请大家注意,我讲的不仅是对大家手里拿着的这本教材的理解,而是讲的对这门课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一些理解。我想,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大概可以两个大的层面去谈:一个是比较宏观的,一个是比较微观的。凡事先立乎其大,那我就先从宏观的层面谈起吧。

     我不管读书的时候也好,工作以后也好,往往碰到人问我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一个学西方哲学的,接触了那么多西方哲学的理论,怎么还会信奉马克思主义?”第二个就是:“现在共产党这么腐败,还谈什么马克思主义?有什么意义?”

    我想,这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学了西方哲学,怎么还信马克思主义,这涉及到我个人的一些思想历程,说来话长,大家如有兴趣,以后有机会,我们或许可以探讨其中的一些学理,今天先按下不表吧。

    这第二个问题:“现在共产党这样腐败,谈马克思主义还有意义吗?”大家心中或许也有类似的问题,因此我可以作点分析。

      首先就是有人说的“共产党这样腐败”,我首先要问:共产党究竟“哪样”腐败了呢?就是说,腐败到什么程度了呢?党内的腐败现象当然是有,而且还不少,甚至很严重,但是到了什么程度了呢?是不是到了祸国殃民、丧权辱国、民不聊生乃至倒行逆施,使得我们整个社会整个国家都在走下坡路,使得我们不是前进而是在倒退呢?好像大多数人又不认为是这样,大家还是认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新中国不管是改革开放前三十年还是后三十年,各方面还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们独立了,解放了,而且发展了,国家正在逐步地强盛起来——这些我们都是承认的,也是世界所公认的吧。所以这里就有一种矛盾:一方面我们的党有严重的消极腐败现象;一方面我们的党所领导的国家又的确是在不断取得巨大的成就,而且世界上许多没有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也确实并没有取得我们这样大的成就。那么,你对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应该怎么看?是不是应该有一个科学客观的态度?是不是应该认为:党内的那些不良的、腐败的现象虽然严重,但确实也还没有严重到抵消党的先进性的地步,因为我们在党的领导下的确在前进?大家可以考虑一下。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党的这种先进性来自哪里呢?不就是来自她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及其实践吗?

      其次,我们退一万步说,即使共产党真的已经腐败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甚至像前苏联那样,亡党亡国了——当然前苏联解体也不完全是因为腐败——是不是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变得没有意义,没有价值了呢?我们都知道,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来治国的,而这些王朝到了中期后期,没有一个不腐败透顶乃至亡国的,甚至有的王朝,例如宋朝和元朝,大概初期的时候就很腐败。但是我们现在并不因此就认为儒家思想毫无价值,相反,还有很多人在提倡国学,提倡读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次还组织了一次世界的伦理大会,结论是说:21世纪的人类要走出困境,还是得到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老子和佛陀那里寻找智慧。这个结论对不对我们暂且不论,但它至少说明人们其实承认:一个思想体系与其指导下的社会政治实践,特别与这个思想指导的那个集团的道德表现等等,当然有联系,但是不能混为一谈,因为一个社会理论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会演变成许多的现实可能性,有最优的、次优的、最劣的、次劣的等等。问题就在于,现在有的人谈到儒家思想,谈到儒学的时候,承认这一点,也就是承认:历代封建统治者的腐败,不等于儒学没有价值,可是他们谈到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就不承认这一点了。所以我这就不是从政治上来辩护马克思主义,而是从逻辑方面来看的,就是说,对待同样性质的问题,有些人是采用双重标准的。这就有矛盾,不合理,不公允。你可以试着把你的这个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推广一下,用到世界上许多的学说、观点上去,看看还有几个有价值的?要把这个标准贯彻到底的话,那恐怕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思想值得学习了,我们就会陷入彻底的历史虚无主义。值得思考的倒是,既然问题是一样的,逻辑是一样的,这些人为什么就要用不同的标准呢?他们也并不傻啊。这种现象其实倒是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观点:就是人的看法其实受他的阶级立场,阶级利益支配,有些人的立场就是反共产党的,或者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为了这个立场,他可以不在乎逻辑。网上有些人反对马克思主义,被我驳倒过很多次,他也没有像样的回应,但就是要继续反下去——这就是他的立场给他造成的一种思维惯性。你要让他不反,其实就是要他改变他的阶级立场,或者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要改变他对自己社会地位的一种“自我认同”,这个改变太大了,会涉及到他整个思想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轻易是改变不了的,光靠逻辑更是不行的。我们呆在学校里,有些社会实际可能我们不觉得。现在有些已经毕了业的大学生,有时侯在网上请我给他们讲讲马克思主义,比如讲讲毛泽东的《矛盾论》之类,我问:“这些你们的大学政治老师不是讲过吗?他们一般还是专门搞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比我讲得好。”他们的回答就是:“大学的时候觉得那些话很空,现在一接触到社会实际,到公司里打工,一下觉得这个社会真的是马克思说的那么回事。所以就想多了解一些。”有一位网友还是台湾的,他说他大学时候自以为自己凭本事也可以发大财,后来到了一家公司当工程师,发现自己那么辛苦发不了财,他的老板什么事不干,发了财还对手下颐指气使,不可一世,而且“非常黑心”。他说他读了一些《资本论》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的老板就是这么发财的!”所以他很想多学一些马列毛的理论,还想让他们公司里的其他员工都了解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可见,这些青年朋友转而向往马克思主义,觉得自己需要马克思主义,觉得它是真理,这不是谁写文章告诉他们的,也不是哪个老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他们,更不是哪个领导命令他们的,而是现实教育了他们,是他们自己现实的阶级地位和处境教育了他们,让他们觉得马克思主义说得对,让他们觉得自己需要拿起这个武器。

     有的人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共产党的很多人实践上就是腐败的,所以他们的理论也就没有价值。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要求你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实践”要全面地看,就是说,你首先要看到这个实践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历史过程,它有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可以证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当然它也有不少失误,这些失误说明我们过去以及现在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肯定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而且问题还在于,你认为那些腐败分子是在“实践”马克思主义吗?他们是在用自己的腐败行为来为共产主义奋斗吗?恐怕他们自己都不会这样认为。革命战争年代,左倾机会主义者要求首先攻打大城市,这还可以说,他们是主观上的确是在实践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的某些具体论断,结果失败了,说明那时我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还不完善,有些具体论断需要修正。但是腐败分子可不是这样,他们从不认为自己的腐败是在实践马克思主义,因为他们也知道,这样说太荒唐,太无耻了。其实,真正尊重历史,尊重实践的话,也许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比如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我们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失误,可是在党风建设方面,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和率先垂范下,依靠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依靠批评与自我批评,依靠群众路线以及相应的制度建设,依靠所有这些马克思主义的武器,我们的党保持了优良的党风、政风,消极腐败现象得到极大遏制,当时的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最为廉洁的政府之一,至今仍然为广大群众称道和怀念。要说实践检验,这才是真正的实践检验吧。

     以上谈的都是一些大的、宏观的方面,当然从这个宏观角度去学马克思主义肯定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国家设置这门课程的主要考虑,也就是要让同学们在这些宏观的方面树立和巩固一些基本的认识,从而认同和拥护我们党的一些大的目标、宗旨、路线、方针、政策。这没有什么不对,因为任何国家都有主流的政治意识形态,也都要灌输它的主流意识形态。比如在西方国家,或者在其他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里,你如果是一个共产党员,或者是声明自己信仰共产主义,那么有些与意识形态有关的课程就不会让你去教;一个老师在课堂上宣扬共产主义,会受限制,这个限制不是说把你抓起来,这个在当代的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大概也不会——但是韩国好像到现在宣传共产主义也是非法的;台湾是今年还是去年才从法律上解除对信仰和宣传共产主义的禁令——而是他们会告诉你:“你在课堂上不应该把个人的政治观点强加给学生,这违反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请你注意。”你一听觉得这好像也有道理,可是,问题就在于,如果i你在课堂上讲自由主义那一套东西,讲符合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那一套东西,那就没关系了,那就不是把你“个人的”政治观点强加给学生了,因为那就不是你“个人的”政治观点,而是这个社会“主流的”观点,是“大家的”观点了。我国也要灌输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个和西方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现在的这种意识形态教育有一些特殊的问题或者说困难:

       第一,我们的态度比较坦诚,公开承认我们灌输的就是无产阶级的、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而不是什么没有阶级性的、人人都会认同的“普世价值”。坦率当然是好事,毛主席讲:“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是旗帜鲜明的。”问题就是,旗帜鲜明的东西,坦率的东西,它是有锋芒,有棱角的,它往往揭示的是许多善良的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东西,一些会让他们感到痛苦和震惊的东西,比如说:这个世界上的人是分成阶级的,其中一些人靠剥削另外一些人生活,而这种状况不是几句善良的说教所能改变的,要靠艰苦卓绝的阶级斗争。善良的人们当然宁愿不是这样,但是马克思主义就是证明,这是铁的事实,我们只能面对这个令人愤懑和痛苦的事实。严酷的阶级压迫的事实,使得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主张不得不是相当峻烈的,列宁在谈到“无产阶级专政”的时候说过:“专政,这是一个残酷的、严峻的、血腥的、痛苦的字眼,这样的字眼是不能随便乱讲的。社会主义者提出了这样的口号,是因为他们知道,除非进行殊死的无情的斗争,剥削阶级是不会投降的,它将用各种好听的字眼来掩盖自己的统治。”这就是说,相比剥削阶级的那些用来麻醉人民的“好听的”字眼,马克思主义那些“字眼”是“不好听”的,是那些没有社会经验的人和看不出社会实质问题的人,在感情上不那么愿意接受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说,真理(他是讲“理念”)像太阳一样,一个囚徒长期关在黑暗的洞穴里,一下子放出来看到太阳,眼睛会发痛,睁不开,总之是很不舒服的。这个比喻如果用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很恰当的,私有制社会有几千年,充斥着各种为剥削者讲话的好听的甜言蜜语,很多人都听习惯了,马克思主义虽然在有的国家传播了几十年,但是对于人类几千年形成的、深入到很多人潜意识中的习惯心理来说,它还是一轮大家刚刚看见不久的、比较刺眼的太阳,尤其是它是那样无遮无拦的坦率,难免还是让人不舒服。

       第二,由于我们还是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或者说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还是一个大国,因此我们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都相当复杂,比西方发达国家要复杂得多,,1.马克思主义的很多论断我们还在不断地探索和检验,没有完全成型;2.而且我们现在的社会阶层分化很大,各个阶层的相对地位也还总在变化,因此要形成一种稳固的主流意识形态,客观上也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说现在一般工人和农民的社会地位较之改革开放前降低了,有些新的社会阶层比如私营企业主、某些高级知识分子等等,占据了较高的社会地位,作为社会管理者的国家干部和一般工农的生活待遇差距也拉大了;而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讲,是属于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代表一般的工人农民等劳动群众利益的,那么在社会阶层(我们还不愿意讲阶级,其实可能就是阶级)分化而且工农群众社会地位相对下降的情况下,怎么让各个阶层都接受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代表工农利益的意识形态并巩固其主导地位,这肯定是有难度的。这种分化不但会影响那些已经处于某个社会阶层的人,也会影响到到那些还没有真正走入社会,但是已经对自己的将来的社会存在有所预期的人,所以现在不但是社会上,就连学校里,意识形态也是多种多样,很难说马克思主义就占了主流。比如说在座的同学们,如果你相信自己毕业以后会当大老板,你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剩余价值,关于资本主义剥削的那些理论,可能就会不大乐意接受,你就会觉得自己是凭自己的本事,没剥削谁,或者说人家替你打工那也是他没本事,不能怨你剥削;如果你打算毕业之后去考公务员,当干部,而且想让自己的生活比一般老百姓好很多很多倍,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官老爷,那你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那些论断,对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群众路线的那些论述,可能也会发生一种不以为然的感觉,因为你想让自己相信,自己拿那么多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对社会的贡献比那些一线的劳动群众要大很多很多倍呀,那我当然应该比他们享受得多了;又比如你以后想当一个律师,而且立志要通过当律师赚到很多钱,进入所谓“上流社会”,那你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的阶级性,关于法律不可能为所有阶级同等服务的那些论述,又会发生反感,因为你这么个大律师一方面收了那些有钱人很多的律师费,拼命为他辩护,为了你的当事人,你恨不得把黑的说成白的,把药家鑫说成雷锋,把胡长清说成孔繁森,可是另一方面,你得维护自己的社会声誉,因为让那些有钱人知道你是为他们服务,也就罢了,如果让广大老百姓都看出你就是为钱干这个事,都看出你绝大多数时候就是替那些有财有势的人掌握这个法律工具,那你的末日不就快到了吗?所以你肯定会觉得马克思主义的法律理论很讨厌;再比如你想进入在华外企,还想一路爬到高管,乃至跨国公司的高层职业经理人之类,那你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帝国主义时代国际分工体系的那些理论,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财团实际上是在剥削全世界的那些理论,肯定也不大愿意接受,因为你不愿意承认你所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帮外国资本家剥削中国的劳动者。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情况复杂,社会阶层分化且相对地位变动,也是导致我们现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出现困难的原因之一。

         第三个不同,就是我们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技巧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举个例子,大家可能看过美国大片《珍珠港》,里面的那两个主角,两个美国飞行员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候,临危不惧,毅然起飞,击落了很多架日本战斗机。实际上,偷袭珍珠港的战斗机没有损失,也就是说这个情节是完全不合乎史实的。可是很多中国人看得如醉如痴,觉得那些都很真实,非常敬佩这些美国人,为什么呢?因为这部片子它拍的技巧好,把友谊啊,爱情啊这些元素和那种美国式的爱国主义很好地捏合在了一起,让大家看着很容易接受,你不知不觉就认同了他想告诉你的那些观点:美国是最值得爱的国家,美国军队是最英勇的。我们呢?其实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美军的炮火排山倒海,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每秒钟就要经受六发重炮炮弹的轰击,但他们还是战胜了美军,当时志愿军15军战史记载,在最危急时刻,各个阵地剩下的战士们拉响手雷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成为普遍现象。这是何等英雄气概。五十年代我们也拍了一部影片《上甘岭》,其实是很好的影片,很真实,一点都没有夸张,但是我们现在的青年再来看,就会觉得它有些单调、老气了,所以也许更愿意看《珍珠港》。过去我们的这种爱国主义的、革命影片拍得往往比较单调、生硬,所以现在青年不爱看;但是现在又有一些相反的倾向,就是在一些革命历史影片中随意地加入爱情等等情节,但又加得很不自然,显得矫情、肉麻,结果大家还是不爱看。还有就是我们有些专业人员很不专业,比如说前些年拍的反映抗日战争的影片《铁血昆仑关》,我就看到里面的日本人开的坦克是解放军的现役装备——59式中型坦克。这种失误就不单是个道具的问题了,这立刻就让影片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感和厚重感,反而显得很滑稽了:原来我们抗日抗的是解放军啊。举这些例子就是说,我们的意识形态灌输技巧远不如西方炉火纯青。我想这里面是不是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它是一种比较深刻和复杂的东西,要真的弄懂很不容易,而且十分需要社会阅历,所以往往等你真弄懂了,你也就老了,那个时候你去跟年轻人讲,不管你是讲理论也好,还是创作作品也好,都和他们有隔阂了。西方的那套意识形态,本身就很浮浅,所以它表现起来弹性也很大,你差不多只需要考虑怎么包装就是了。我碰到的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比较高的工人也好,干部也好,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自己的儿女往往就不听他那一套,觉得他说话过于刻板,和年轻人的趣味相距太远。其实很多年后,你想起来,可能觉得其实他们讲得很对,但是当时就是不能接受,等你真的发现他们对的时候,对不起,这时候你自己也老大不小了,你讲起话来,比你年轻的一代又听不进你的了——像这样的问题,我觉得不管是那些老革命、老前辈也好,年轻人也好,还有像我这种不老也不小的也好,都应该反思一下各自的不足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