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命里注定三生有缘
儒这个字,分开就是人和需。人需要什么?除去吃喝拉撒睡这些和禽兽一样的动物本能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毛主席说过的那句话,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民族没有精神,就会失去脊梁。
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给炎黄子孙培育了什么样的精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过去的就像流水一样,永远向前!这种积极进取的文化思想造就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自强不息的脊梁,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至今保持着这个传统: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传统文化注重培养高风亮节,弘扬人间正气: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其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中华民族能千年屹立,炎黄子孙能繁衍至今,就是因为我们拥用统一的文字传承的同一文化,而这种文化又具备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
1840年开始的近一个世纪,我们的民族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危险的遭遇,几乎亡国灭种。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我们的传统文化也饱受非议,尤其是儒家。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打得是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实质上根本不是儒家思想,而是干着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三纲五常、思想专制、诛心说,这些都是明显违背了正常人伦道德的封建礼教,什么存天理,灭人欲,这哪里还叫学术?典型的歪理邪说!别说五四精英要把它打倒,就是孔孟再生,也会报以老拳。
儒学讲的君臣,根本也不是什么皇帝和大臣。君字古写,头上尹字,尹字的古写是“丮”。手里拿一根拐杖,下面一个口,代表一个人,这个人年龄大了,学问道德很高,拿根拐杖,也等于指挥杖,晚辈见了要尊重。儒学所指的君臣,就是现在中国人说的先生和后生,君君臣臣,就是后生要虚心在下向先生求教学习,尊师重道。
和马克思主义公开宣称自己学说的阶级性不同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为所有人服务,所以被批判为形而上学至今。这个批判对不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是形而上学?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讨论的问题。
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是中国远古人类观察世界、总结规律的一种方法。这种把观察者融入观察对象之中的天人合一的独特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来源于社会生产实践最有力的证明,通过这种实践总结发展来的里里外外浑身带着辩证唯物主义气息的易经学说,只能被逻辑推理得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去证明其伟大正确,而不是去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正确。
易经是群经之首,哲学中的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易的基本含义包括变易、简易、不易。宇宙的运转规律是客观存在,不以人(人类社会)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此谓不易;这个运转过程又是千变万化,随时随地处于运动之中,此谓变易;处于不易和变易之中的纷繁事物具有同一性,这种同一性又是可以被人(人类社会)观察认识、总结概括的,化繁为简,为我所用,此为简易。
网友自由如风认为:《易经 系辞下传》的记载是合理的,分别记述包羲氏渔猎及家畜驯化时期、神农氏农耕及农业经济发展时期,黄帝尧舜农业经济成型及城市兴起时期。这符合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规律,也能解释儒家复古坚定的原由:中华先民确实没有黑暗的奴隶时代,确实一直就是生活在天堂的大同世界,叫做“上古圣人养民救民;后世朝廷民尊之、官职民养之”,所以上古是“民”真正的黄金时代,中华文化一直在不停息地激烈地大创造着,一直到春秋战国而大成型。上古圣人养民的政治是政治真正的黄金时代,儒家要“复古”这样一个“养民”的政治,是一种先进而非落后,是自由而非专制。至于差错有出,“批判地继承”就完全没有问题了。这个“复古”的“上古圣人养民”的政治,就是今天所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宇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毛粒子也是可以分割的),把宇宙这种自身运动的规律名之为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构成的是一种互相交替循环的动态状况,阴阳不是道,阳了又阴阴了又阳的这个过程才是道。阴阳是气,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也是和谐理念的重要来源。
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也是遵守道的这种运转规律,这种阳了又阴阴了又阳的过程,对应到人类社会,就是人间正道是沧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天下,由人民群众书写的历史不是一条直线发展,而是波浪式前进,涌动式上升。从内因上看是奴隶主和奴隶、封建地主和农民、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争夺生产资料的对抗斗争,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而外部起重要牵引作用的是阴阳互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两种力量互动转换寻求平衡的规律使然。
网友天下无双网友收录的文章:毛泽东缔造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分配公平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可是,到了晚年,他却对自己亲手缔造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表现出异常的不安和不满。在1975年2月至1976年1月,他不无忧虑地反复指出:“社会主义有没有阶级斗争?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犯了大错误。列宁则不然,他说小生产每日每时都产生资本主义。列宁说建设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为了保障资产阶级法权。我们自己就是建设了这样一个国家,跟旧社会差不多,分等级,有八级工资,按劳分配,等价交换。”
毛泽东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论断:搞了二十多年的社会主义 “跟旧社会差不多”!
更令毛泽东不能容忍的是党的高级干部:“做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的利益。他们有了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
WG的重点是整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计划搞三年的文革搞了十年,毛泽东还说“走资派还在走”,可见,毛泽东对文革的成果是相当失望的。
毛泽东曾断言:社会主义经济必须是商品经济。他指出“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决不能是'少数人所得而私’,决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少数地主'操纵国民生计’,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决不能还是旧的半封建社会。”
毛泽东还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之间划定了界限:“在社会主义社会,商品虽然还有两重性,但是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由于劳动已经不是商品,社会主义商品的两重性已经不同于资本主义商品的两重性。”
然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出现了诸如农业剪刀差、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体制上的官僚主义等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弊端。这就使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设计上遇到了他自己难以破解的难题。
毛泽东反复讲了多年的一个著名论断是:“在我国,虽然社会主义改造,在所有制方面说来,已经基本完成,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但是,被推翻的地主买办阶级的残余还是存在,资产阶级还是存在,小资产阶级刚刚改造。阶级斗争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在这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战胜谁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毛泽东对此类问题的反复强调表明,社会主义可能衰落的阴影在他的头脑中挥之不去,资本主义在中国卷土重来的担忧随着他的衰老与日俱增:“全世界一百多个党,大多数的党不信马列主义了。马克思、列宁也被人打得粉碎了,何况我们呢?”
在蒋介石离去的几个月后,1976年1月国共风云史上的核心人物周恩来与世长辞。7月6日,毛泽东另一位紧密相依的战友朱德逝世。28日河北唐山大地震,波及京津,整个唐山化作废墟。重病中的毛泽东听了地震情况汇报后,流泪不止。他的身体在接连而至的震动中更为虚弱,他考虑最多的还是中国的未来。
他对守护在身边的华国锋、 汪东兴等政治局委员缓缓言道:“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了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打进北京,总算进了紫禁城,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WG。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得不好,后代怎么办,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看到了问题的存在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晚年的毛主席内心充满了痛苦。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这句话如果真是出自曾叫日月换新天的毛主席的口中,真是不能不令人感到匪夷所思。毛主席这里所说的天是指什么?难道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一生的毛主席最终也陷入了他曾经批判过的形而上学?
以儒学为首的中国传统文化改造社会的目标方向就是“复古”, 重回大同世界,这和马克思主义追求共产主义社会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二者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传统文化采用参赞化育,调和阴阳;马克思主义主张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
一古一今,一东一西,一渐一顿,一柔一刚。同一个奋斗目标,同样的开放体系,同样是人类需要的思想财富。性空缘起,缘起性空,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命里注定三生有缘,千里姻缘一线牵,必将在未来的某个时空点结合,擦出爱的火花,照亮全人类,照亮全世界!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