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落日 第二章 (20-22)
孤 岛 落 日
蒋介石与民国大佬的黄昏岁月
王先金 编著
第二章 蒋介石遗恨台湾
宋美龄106岁去世 (20)
(编者注:《蒋家王朝的后人》一节,在团结出版社出版时被删去了。)
蒋家王朝的后人
让祖父、父亲失望的蒋孝文
蒋孝文是孝字辈当中,最得宠的一位,由于是长孙的关系,蒋介石从小就很钟爱蒋孝文。孝文血液里有俄国因子,生性早熟热情,又兼备中国孩子聪明顽皮的根性。
蒋孝文的精明,早在赣州时代就露出机锋。那时,蒋经国、蒋方良在赣州,蒋孝文才七八岁,父亲请章亚若教孝文、孝章中文,兄妹俩从章亚若和父亲两人眼神互动中,都瞧出彼此关系非比寻常。但孝文懂事明理,心思细腻,固然洞察了真相,却压抑心中隐忍不说。
蒋孝文除了普通话、宁波话,也跟母亲蒋方良学会讲几句简单的俄语。少年时代,孩子经常以父母为效法榜样,蒋孝文亲身见闻父亲放浪形骸,跳舞、喝酒,狂欢达旦,母亲方城牌戏、抽洋烟、大口啜饮红星伏特加的情景。初中时期开始偷蒋方良藏在衣橱里的洋烟,偷偷喝红星伏特加。
蒋孝文从小功课就不行,到台湾时,初中念的是台北淡江中学,功课更是雪上加霜。到了高中,成绩更差。但蒋孝文的生活方面却是愈来愈多姿多彩,半夜三更,时常命令台北长安东路寓所便衣侍卫,协助他把家中车库的吉普车,推到门外马路上,再激活引擎外出逍遥狂欢,以免惊醒父亲被阻挡。蒋经国打孝文打得特别凶,有时候吊起来用鞭子抽,吓得蒋方良为孩子一路哭喊求饶。
蒋经国知道孝文成不了大器,对他不抱希望,偏偏蒋介石不放弃长孙,对孝文依旧寄予厚望。1954年,蒋孝文“考”进陆军军官学校,其实是保送进去的。
蒋孝文对军旅生涯实在兴趣贫乏,曾多次向长辈表达自己志不在此。蒋介石最后只有摇头,孩子有孩子的想法,让他去吧!蒋孝文没有把军校念完。
蒋经国仍希望为孝文谋条出路。四个孩子中,他最爱孝文,因为孝文1935年12月出生于俄国,和蒋经国、蒋方良夫妇同处艰苦困顿的日子,孝文是两夫妻在困苦之中最大的慰藉。加之孝文长大后,高大英俊,气宇不凡,有人说孝文蓝色瞳仁酷似美国影星保罗.纽曼,散发迷人魅力,让五短身材(1.63米)的蒋经国,以拥有孝文这样高大挺拔的儿子为荣。
蒋经国透过关系,安排蒋孝文到美国留学,读工商管理。
蒋孝文刚到美国,就开始了歌舞升平的生活。婚前,他的女朋友多到数不清,在美国和革命先烈徐锡麟的孙女徐乃锦结婚,婚后不久,徐女士即怀有身孕,后来生下蒋友梅是蒋经国的第一位孙女,蒋介石的第一位曾孙女。
1962年10月,蒋孝文、徐乃锦返回台湾,蒋经国把儿子交给台湾电力公司总经理孙运璇。
谁知解决了工作问题,家庭纠纷却使蒋孝文走上酗酒之路。他怀疑妻子瞒着自己在外交男朋友,导火线是徐乃锦为了排遣寂寞,到台湾大学选修了几门旁听课,在课堂结识了一位外籍男士,因和那位外籍学生切磋功课,变成交往密切的好朋友。此事传到蒋孝文耳里,因而打翻了醋坛子,他大发雷霆,怒不可遏。
彼此,蒋孝文自暴自弃夜不归宿,在外通宵喝酒饮宴,总要到清晨时分喝得烂醉如泥才肯回家。
1970年冬,时任“中台化公司”副总经理的蒋孝文,某日去上班时,因前一天酒醉,突感头脑昏沉,一人锁在单人办公室里大睡,忘了服用控制血糖的药物,因血糖过低,导致脑部细胞受损。经医院全力抢救,虽然捡回一命,智力却仅与孩童相当。
与“江南事件”有关联的蒋孝武
蒋介石满心希望培植蒋孝文,怎奈这孩子不争气,颓废自伤,自毁长城,让蒋介石对长孙的期待全然破灭,蒋介石在垂暮之年,便将承接蒋家第三棒的顺位,推移到二孙蒋孝武的身上。
蒋孝武真正找到自己性格契合的领域,是蒋经国早年迈向接班之路的情报组织。他有心在情报圈子里大干一场。这是蒋经国与孝武父子关系最融洽的一个阶段,也是父亲对孝武期望最殷切的一段岁月。
1977年11月,台湾发生了一场“中坜暴力事件”,蒋孝武认为这是他发挥情报干才的绝佳机会,他急于在父亲面前力求表现,争取青睐。
某次,情报首长在台湾高雄澄清湖召开首长会议,讨论如何解决愈演愈烈的党外纠众滋扰问题。会议由蒋经国主持,蒋孝武当时的职务是“国家安全会议”执行秘书,与会的首长们,都是蒋孝武的叔伯辈,加上有父亲蒋经国在座,他自然不敢当着父亲的面,在会上高谈阔论。
散会后,蒋经国先行离席北返。蒋孝武即拦住几们负责情报的将领,大谈阔论,将领们有的虚与委蛇,有的根本懒得理会。
真正让蒋经国对蒋孝武伤心的,是蒋孝武处理与汪长诗的婚姻问题。他不听从父亲劝解,执意与妻子分道扬镳,这让蒋经国强烈不满。
蒋孝武与汪长诗的结合,本身就是一场悲剧。1968年8月,正在德国慕尼黑政治学院留学的蒋孝武,不改执绔子弟的一贯做派,学习无果,玩心甚浓。一天,他开着跑车,穿越隧道,花了4小时的时间,跑到日内瓦游山玩水。当时与年仅17岁的瑞士籍华裔姑娘汪长诗相遇,蒋孝武随即发起猛烈的攻势,情窦初开的汪长诗哪见过这般情势?迅速坠入爱河。半年后俩人即在美国结婚,并生下一儿蒋友松、一女蒋友兰。
然而,蒋孝武与汪长诗的蜜月期,仅维持了很短一段时间。很快,汪长诗察觉丈夫身边有女影星出没。于是,争吵随之蜂起。
一天夜里,蒋孝武与汪长诗大吵一架,汪小姐盛怒之下,拎着皮箱行李直奔松山机场。蒋孝武不但不加阻拦,反而叫嚣你要走,干脆把孩子也一起带走。汪长诗驱车抵达机场时,弟弟蒋孝勇先一步得知消息,火速向蒋经国报告。蒋经国一听,这还了得,连忙命令“国家安全局”局长王永澍赶赴机场,不准汪长诗登机,如果汪长诗已经登机,设法阻拦那班飞机起飞。
气冲冲的汪长诗刚上飞机,王永澍匆匆忙忙赶到松山机场,紧急通知塔台和航管人员,某某航班飞机暂时不准起飞。蒋孝武此时也赶到机场,哪知他已经握着一把手枪,顶住王永澍的肚子,以半歇斯底里的语气说:“你马上让飞机起飞,不然我先毙了你!”
在众目睽睽之下,堂堂“总统”之子蒋孝武,居然拿着一把手枪顶住“国安局”局长的肚皮,这是何等有失体统的事情。
王永澍担心蒋孝武情绪失控,发生意外,只有好生劝抚蒋孝武,允诺汪长诗搭乘的航班飞机起飞。
大闹机场的事件,使得蒋孝武在蒋经国的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一个连家里都摆不平的孩子,有什么资格接班?
因此,1984年爆发的“作家江南命案”,是蒋孝武失势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早在这件事之前四五年,蒋孝武就已经从蒋经国的接班名单上除名了。
在汪长诗离家出走以后,蒋家所有的人都极力挽回汪长诗。可是蒋孝武根本不理这个碴,无奈,汪长诗不得不选择离婚。
蒋孝武与汪长诗离婚后,两人反而成了好朋友。汪长诗每年都会固定在寒暑假回台湾,看望她的儿女友松、友兰。
蒋孝章与蒋孝勇
孝字辈中,另外两位,一是女儿蒋孝章,她最没有“贵族”的架子;另一位是行事低调、精明沉稳的蒋孝勇,在蒋经国晚年被目为“地下总统”,因为他唯父命是从,是最得宠的一位。
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蒋孝勇立即携妻带子远赴加拿大蒙特得尔定居,随后为了子女的教育,一家人又迁到美国旧金山。
蒋孝章曾为了与国民党“国防部长”俞大维长子俞扬和的婚事,差一点在蒋家闹家庭革命。蒋孝章坚持要嫁给曾有婚姻记录、年长得可以当她爸爸的俞扬和,惹得蒋经国嚎啕大哭。幸经宋美龄向蒋经国说情,蒋经国的态度才软化下来,不再固执已见。
婚后,蒋介石、宋美龄均待俞扬和如一家人,蒋经国也改变了心意,翁婿之间完全没有隔阂。
如今蒋家孝字辈当中,除了孝章,还有蒋经国和章亚若生的儿子蒋孝严、蒋纬国的儿子蒋孝刚。
第 四 代
今天的友字辈蒋家后人当中,蒋孝勇(蒋经国的三子)之子蒋友柏与蒋友常,是媒体曝光率最高的两位,也是最勇于发表自己看法、最出色的两位蒋家第四代后辈。
蒋友柏生于1976年,财务是他的专长,当他还在纽约大学读书时,在房地产投资上就大有斩获。做投资赚大钱也是他的好胜本能之一。
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蒋孝勇立即携妻带子远赴加拿大蒙特得尔定居,随后为了子女的教育,一家人又迁到美国旧金山。
在纽约大学读书时,蒋友柏和弟弟友常经常去曼哈顿上东街看望曾祖母宋美龄。他们兄弟会用汉语、英语、上海话、宁波话和她交流。宋美龄甚至会指导这两位帅气的曾孙如何来追女孩子。
1996年,蒋友柏的父亲蒋孝勇(48岁)去世。蒋友柏中断了在纽约大学的学业,开始了自己闯天下。他选择了设计业。
这个外表英俊的蒋氏后人,当年曾是执绔子弟。19岁时在纽约做房地产生意赚得第一笔160万美元的佣金后,他努力靠做期货赚钱,可也挥霍无度。
蒋友柏回到台湾,和女朋友(后来的妻子)跑到西门町去过一个月两万台币的日子。
创业之初,蒋友柏兄弟的“橙果”就吸引了台湾人的眼球。“橙果”一成立就好像是一个国际级的设计公司,其实这家公司注册资本只有500万新台币。
1976年出生的蒋友柏娶了一个曾出演偶像剧的模特老婆,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儿女双全,曾经泡妞无数的他现在很乖地两点下班收工回家。
2008年蒋友柏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名为“常橙”的设计公司。也许过不了多久,人们就能看到蒋介石的曾孙出现在上海的时尚圈中。
蒋友常生于1978年,深邃的五官泄露了他的俄国血统,亲切的笑容却软化了遗传自奶奶、那遥远且冰天雪地的线条。“设计”和“管理”是他的强项,念书时还出过一本旅游书,是关于纽约的艺术之旅。
蒋孝文的女儿蒋友梅,早已往艺术发展;蒋孝武的大儿子蒋友松在旧金山从事创投金融业。而蒋友柏、蒋友常则回到台湾开设“橙果”设计公司。
国民党“立法委员”蒋孝严,与蒋孝武的儿子蒋友松往来较为密切。蒋孝严的儿子蒋万安,也是学法律的,目前在美国硅谷一家最大的律师事务所执业。
附一: 蒋介石和他的子孙
蒋介石(1887.10.31-1975.4.5):
发妻毛福梅:生子蒋经国
妾姚怡诚:养子蒋纬国
妾陈洁如:无子女。收养一女蒋瑶光。
妻宋美龄:无子女。
二 代
蒋经国(1909-1988):
妻子:蒋方良(俄国人)子女:长子蒋孝文、长女蒋孝章都出生于苏联、次子
蒋孝武、三子蒋孝勇
情人:章亚若生双胞子:章孝严、章孝慈
蒋纬国(191 -199 ):
妻子:石静宜生一子蒋孝刚
三 代
蒋孝文(1935-1989)
妻子:徐乃锦生一女蒋友梅。
蒋孝武(1945-1991):
妻子:汪长诗1969年在美国结婚,生儿蒋友松、女蒋友兰。后离婚。
续妻:蔡惠媚
蒋孝勇(194 -1996):
妻子:方智怡生儿子蒋友柏、蒋友常、蒋友青。
章孝严(1942- ):
妻子:黄美伦生长女章惠兰、次女章惠筠、三子章万安
章孝慈(1942-1994):
妻子:赵申德生子章劲松、女章劲菊
蒋孝章( ):嫁给大她20多岁的俞扬和
蒋孝刚( 1962年生 ):
妻子:王倚惠生子蒋友捷、女蒋友涓
四 代
蒋友梅:
蒋友松(1973- ):
妻子:徐子菱2002.7.28在美国结婚
蒋友兰:
蒋友柏:1976年生
蒋友常:1978年生
蒋友青:1990年生
蒋惠兰:
蒋惠筠:
蒋万安:
蒋劲松:
蒋劲菊:
蒋友捷:
蒋友娟: 蒋友 柏
五 代
蒋 :蒋友松之女
蒋得勇:蒋友柏之子
蒋得曦:蒋友柏之女
孤 岛 落 日
蒋介石与民国大佬的黄昏岁月
王先金 编著
第二章 蒋介石遗恨台湾
宋美龄106岁去世 (21)
附二: 蒋介石和他的四位夫人
蒋经国夫妇与母亲毛福梅
蒋介石一生有四位夫人:毛福梅(蒋经国生母)、姚怡诚、陈洁如、宋美龄。
蒋介石在日本学习军事时,曾有女人服侍,又说与戴传贤在日本“共御一女”;抗战期间(约1944年),重庆盛传蒋介石与一姓陈的护士(据说是陈立夫的侄女)有染,宋美龄一气之下,怒走巴西、美国。
蒋介石在十五岁那年(1901年)由母亲王采玉作主、表伯陈春泉作媒,与大他五岁的毛福梅成婚。结婚时,毛不识字,蒋介石请同学的妹妹教她识字。蒋介石转学到奉化龙津学堂后,毛福梅亦进了竹新女校,但因班上同学平均年龄为十三岁,而她已超过二十岁,自觉年龄太大,颇难为情,读了几个月即休学回家。
1905年,蒋介石离开奉化溪口,到宁波读书,毛福梅奉蒋母之命,前去伴读。此时,她与蒋介石的感情还算是融洽的。
过了半年,蒋介石考入浙江武备学校,毛福梅离开蒋介石回老家。后蒋介石进了保定军校,接着又去日本留学。从此,她与蒋介石分居两地,蒋介石也难得在假期回来一趟。
1911年,蒋介石纳姚怡诚为侧室。不久,又与苏州女子陈洁如同居。毛福梅仍然是蒋介石的元配夫人。
蒋介石从日本归来后,与毛福梅的感情逐渐淡化、恶化(大概是她与人怀了和生下蒋经国有关)。他在1921年4月3日的日记上写道:“余于毛氏,平日人影步声皆足以刺激神经,此次因事寻衅(指毛未经蒋同意,把经国自锦溪学校带返家),又与我对打,实属不成体统,决计离婚,以蠲痛苦。”第二天,蒋介石又致函毛福梅的胞兄毛懋卿,“缕诉决裂情形及离婚理由”,并把毛福梅逐回娘家,幸好王太夫人疼媳妇,把她接回丰镐房。蒋母此举却引起儿子的极度不快,蒋介石在4月19日的日记上说:“午正抵城舍,见颖甫(曾任监察委员)来讯,知毛氏又回我家,心甚忿忿。母亲若悖一至此,不仅害我一生痛苦,而且阻我一生事业,徒以爱子孙之心,强欲破镜重圆,适足激我决绝而已。” 蒋纬国夫妇与养母姚怡诚
1921年蒋介石的母亲王老夫人去世,毛福梅失去了最亲的亲人,也失去了关爱、庇护和依靠,开始了漫长的孤独、寂寞、悲凉的生涯。
蒋经国于1936年1月在列宁格勒《真理报》发表的《给母亲的一封信》中,曾提到其父对母亲的恶形恶状。蒋经国说:“母亲,您记得否?谁打了您?谁抓了您的头发,把您从楼上拖到楼下?那不就是蒋介石吗?”
那时,毛福梅幸得婆婆之助,否则将不堪设想。婆媳合作对付儿子,蒋介石痛苦不堪,甚至想出家当和尚。他在日记上说:“家事如沸,思之郁闷,非出家远邂不克免尘俗之累。”蒋介石当然未当成和尚,因他于1911年即在上海结识姚怡琴(蒋为其改名姚怡诚)。姚怡诚即成了蒋介石的第二夫人。
姚怡诚出身微寒。当南北议和告成,蒋介石随陈其美居住在上海,“陈每过北里,蒋亦与偕往,怡琴在法租界某妓处作属待,在筵席间见蒋氏,怡琴刻意奉迎蒋氏,终至以身相托,被蒋纳为至宝。”这是1927年10月18日天津《益世报》的报道。
蒋介石和姚怡诚并未正式结婚,但一般仍称为第二号蒋夫人。蒋、姚关系在1919年以后即欠佳,主要原因是:一、蒋恨姚嗜赌成性。二、蒋气恼姚不体贴。三、蒋厌恶姚出言尖酸刻薄。
蒋介石一直想和姚怡诚分手,但因怕分手后,蒋纬国无人抚养,恐其产生思母之心;另外则是藕断丝连。蒋、姚经常吵架,有一次还惊动张静江、戴季陶、居正等人。在这三位老友的劝说下,蒋介石暂时与姚怡诚维持同居,直到1921年11月他要与陈洁如结婚时前,“与妻毛氏、妾姚氏宣告脱离家庭关系。”
就在1921年,蒋介石经张静江夫妇介绍,认识了陈洁如(姚、陈皆为苏州人)。由律师江一平经办,张静江证婚,蒋介石与陈洁如正式结婚。陈洁如在1924年自广州平民医院收养了一个女婴,取名蒋瑶光,后改名陈瑶光。
蒋介石的四位夫中,最风光、最幸运、最长命的就属宋美龄了。蒋、宋联姻是20世纪中国最显赫的一次政治联姻,这场武力与金钱、黄埔系与江浙财阀的结合,左右中国政局近半个世纪之久。 蒋介石、陈洁如
附三: 蒋介石、宋美龄夫妇轶事
蒋介石鉴于广东籍卫士行刺的教训,就从陆海空总司令部教导总队中挑选奉化籍的72人补充卫队,加上原有的36人,当时称为108条好汉。由竺培基(黄埔军校三期生、蒋外甥)任队长,范景孝(黄埔四期、奉化人)、钱法铭(日本士官学校学生)分任区队长,进行训练后分配服勤。在分配前,蒋介石亲自点名,逐一详询年籍、家庭情况,选定12人为一班的便衣带枪内卫。
蒋介石与宋美龄是1927年结婚的。起初,两人的生活习惯、志趣爱好,各有不同。比如:蒋介石习惯吃中菜,宋美龄却喜西餐,吃饭时各吃各的;有时意见不合,引起争吵。因蒋介石杀害邓演达,两人闹得最烈。宋美龄一气之下,就驱车走上海。每次都由宋母或姐宋霭龄对双方进行劝解,促宋回去或电蒋来接。以后逐渐和睦,同吃中菜。宋母死后,相处更为亲昵,互称“大令”(洋人夫妇间的爱称)。宋对蒋的生活起居,关怀照顾,无微不至,犹如护士。蒋介石有胃病,不宜饱食,宋加以限量,每餐两小碗,有时蒋介石还想添,宋美龄每每劝止。
蒋介石夫妇的膳食费,每天三元,包括男、女佣各一,厨师一在内,有一处理私人信件的姓钱的女秘书伙食自理,招待客人时另加。菜肴中,每天有新鸡一只,炖汤吃两餐。蒋介石不吃点心、不吸烟、不喝酒、不吃茶和牛奶咖啡,渴时喝白开水。每晨四时起床,做体操,洗澡;晚上十一时洗澡就寝,中午睡四十分钟,睡起喝鲜桔水一杯。宋美龄的生活也并不特殊,当年上海小报载她用牛奶洗澡,卫士们都不知有其事。 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照
孝陵卫别墅和上海公馆
蒋介石在南京与宋美龄住在中央军校后面三间小楼房内。在孝陵卫修了三间平房为别墅,简朴幽静,中间会客,挂中外地图;西一间挂军事地图;东一间办公和卧室,其旁一间独立小屋,是随从人员住的。他每于假日要驱车去休息,偶或住一夜,宋美龄嫌其僻静,不愿宿夜。平常也于晚饭后,与宋驱车到孝陵卫一带郊区兜风。
上海法租界迈尔西爱路九号,有三间二楼小洋房,后面有小花园,是宋美龄经手买的公馆。平时由副官蒋富寿(蒋本家)看管,宋美龄常去小住,并从其兄弟宋子安或宋子良家接宋母来同住。去时,由侍卫长王世和派九人便衣带枪随往保护。
起初,宋美龄向蒋介石提出“最好用几个女卫士”。蒋介石笑笑指着卫士们对她说:“他们都很年轻活泼、有文化又会打枪,不是很好吗?”宋美龄颔首,不再提了。
宋美龄是侍卫人员的保护伞
蒋介石性情急躁,好发脾气,一不称心,就要骂人打人,一拳一脚,非常熟练,侍卫长王世和、侍卫官竺培基是常挨打的对象。按军规,长官打时,只有挺胸而挨,不准退避。一次,在打竺培基时,宋美龄进来,对竺说:“你为什么这样呆,还不快走!”从此以后,竺见蒋发怒要打,拔腿就跑,并顺手把门带上,蒋介石也就罢了。别人也相与效法。
宋美龄在的时候,蒋介石很少发火,因宋经常规劝:“象你这样的身份,还能随便发火骂人打人吗?”平常,侍卫人员听到蒋介石的喊声,进去时不免心悸,见到宋美龄在,就如有了保护。侍卫们认为她对人态度和蔼,甚为大家尊敬。
孔二小姐(孔令俊),打扮得不男不女,怪态可憎。起初,因为宋美龄的关系,她来时,门岗向她敬礼,后来有意给她难堪,不再敬礼,她气愤愤地去告诉宋美龄,不料宋的回答是:“你不是政府官员,何必向你敬礼!”反而讨了没趣。
蒋介石外出的时候
一次,蒋介石去湖南,先向侍卫长王世和告诫:“你们到了那里,切勿大吃大喝,叨扰何云樵(湖南省主席何键)先生。”
何键招待蒋介石的卫士们的菜肴丰盛,中餐从十一时吃到下午三时,接着就是晚餐,吃到九时才结束。真是山珍海味。当时没有被蒋介石知道。临行前,何键还送给他们每人洞庭湖水鸭绒被一条、枕一对,蒋介石微有所闻,就向王世和追问,命他向何婉谢退还。
另有一次,蒋介石夫妇到杭州澄庐休假,浙江省公安局长何云,是黄埔一期生,以六大盆的佳肴招待卫士们。正在进膳时,蒋介石夫妇来了,蒋一见大怒,用手杖打碎了几个菜盆,对何云大骂一通。
有次在汉口,住于怡和村,是租用教会的房子。京汉铁路局长何竟武,也是黄埔一生,送来一车西瓜,屋内无处放,卸在门外。蒋介石回来一见,问知是何竟武送来的,马上打电话把他叫来,大骂说:“我只要你把事办好,谁要你送东西......”,也把西瓜打烂了好几个,命他立刻运走。
在与冯、阎战争时,蒋介石坐镇开封。一天傍晚,他穿长衫、戴礼帽,坐了铁路的手摇车出巡,部分随从人员另坐一辆在后。离站不远,有某师的上士班长与几个士兵也坐手摇车迎面而来,蒋的卫士们喊他们抬出铁轨让路,他不但不让,还手舞足蹈的高喊要对方让。当两车相近时,蒋介石问他是哪个部队的,他还高声回答:“是某师某团的排附。”蒋介石含笑说:“我指挥百万军队,倒还没有象你这样神气。”那班长听了,已看出是蒋总司令,吓得慌忙下车来,与士兵把自己坐的手摇车从铁轨上抬了出去。蒋介石一笑而过。
回故乡奉化的时候
一般情况下,蒋介石每年清明要回故乡祭扫祖先、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坟墓,并游览名胜古迹以及探亲。
溪口上游的剡源,有前、中、后三川。他外婆家在后川葛竹,岳父家在前川岩头,连襟宋孟固家在中川跸驻,都可行竹筏,在急流中,其疾如飞,惯坐者为之快意,偶坐者未免惊骇。1932年,蒋介石与宋美龄同游雪窦寺回来时,从后川的亭下坐竹筏顺流而下,当竹筏飞驰簸荡时,宋美龄吓得连呼“大令”。蒋介石哈哈大笑,招呼她不必害怕。
蒋介石每回乡,必去萧王庙(地以庙名)拜望舅父孙勤丰(琴风)。早年,蒋介石想去日本学军事,因父早亡,家已衰落,费用筹措为难。舅你经营米店,颇有家资,有力相助,但蒋介石不好意思开口,于是心生一计:把他妻子毛氏的珠宝箱用布包好,内附一诗,携往舅父家,说是想去日本求学,要把它当作费用。舅父开视箱子,得诗读之,赞其志向远大,命将箱子还其妻,慨助四百银元,使蒋介石得以东渡留学。得志以后,饮水思源,对这位前母舅父尊敬报恩。
孤 岛 落 日
蒋介石与民国大佬的黄昏岁月
王先金 编著
第二章 蒋介石遗恨台湾
宋美龄106岁去世 (22)
第二章参阅资料
1.《蒋介石之死与十名特赦战犯的归宿》窦应泰/文 《作家文摘》1995.2.10
原载《通俗小说报》1995年第1期 (1995.02.18)
2.《台湾政要:人生的最后一幕》 《文摘周刊》1999.4.6 (1999.04.07)
3.《走到生命尽头的蒋介石》高景轩、吴汝华/文 《作家文摘》1997.10.31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1997.10.11 (1997.11.13)
4.《蒋介石之死》《文摘周刊》2001.5.14
原载《蒋家王朝》(三卷本)陈红民、赵兴胜、韩文宁/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2001.07.11)
5.《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选载之二 胡兆才/文 《作家文摘》2001.9.14 5.
(2001.10.26)
6.《蒋介石重孙迎娶新娘》《作家文摘》2002.8.23
原载《上海译报》2002.8.1 小 川/编译 (2002.10.09)
7.《名人眼中的蒋介石》齐 甫/编 《蒋介石去世》选自盛衡枢著
《台湾政坛秘闻》 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4出版 (2002.12.11)
8.《蒋介石灵柩何时回迁故土》夏辰 李立/文《文摘周刊》2002.12.16
原载《南方周末》 (2002.12.15)
9.《名人眼中的蒋介石》齐甫/编 《蒋介石夫人们的故事》
原载《参考消息》1992.2.22 唐思竹/文 (2002.12.25)
10.《名人眼中的蒋介石》《为蒋介石当侍卫时的回忆》孙宗宪/文
原载《蒋介石家世》 (2002.12.28)
11.《名人眼中的蒋介石》《蒋介石在台湾》
原载《蒋介石生平》宋 平/著 (2003.01.02)
12.《瞒天过海 蒋介石临终前的四次露面》王宗伟/文《文摘旬刊》2003.4.18
原载《党史信息报》2003.4.2 (2003.04.24)
13.《蒋介石最难熬的五年》《作家文摘》2003.11.28
原载《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四十三年》翁元口述 王丰记录
华文出版社2003.9出版 (2003.12.02)
14.《宋美龄的两次决策》《作家文摘》2003.11.4
原载《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四十三年》翁元口述 王丰记录(2003.12.11)
15.《两蒋灵柩入土台湾》《参考消息》2004.7.13 驻台记者李海堂/文
(2004.07.25)
16.《两蒋下葬 陈水扁一石三鸟》《参考消息》2004.7.20 (2004.07.25)
17.《“蒋家王朝”悲剧性结束》阮次山/文《作家文摘》2004.8.17
原载《海外星云》2004年第22期 (2004.08.18)
18.《蒋介石曾想逃亡日本》汪幸福/文《文摘旬刊》2004.8.13
原载《文化报》2004.7.29 (2004.08.22)
19.《蒋家第四代学做平凡人》张怡文/文《参考消息》2004.11.2
原载台湾《时报周刊》2004.10.18 (2004.10.04)
20.《蒋氏父子遗体如何防腐》《作家文摘》2004.12.24
原载《扬子晚报》2004.12.2 文马/文 (2005.05.03)
21.《蒋介石人生的末路岁月》劳疆/文《文摘旬刊》2005.5.20
原载《名人传记》2005.5 (2005.05.27)
22.《蒋介石、宋美龄家庭轶事》《作家文摘》2005.12.6
原载《在蒋介石宋美龄身边的日子:侍卫官回忆录》宓熙、汪日章等著
团结出版社2005.9 出版 (2005.12.10)
23.《蒋介石的五个孙子》窦应泰/文《文摘旬刊》2005.3.25
原载《书摘》2005.3 (2005.12.14)
24.《蒋介石曾严惩“台独”分子》汪幸福/文《文摘旬刊》2006.3.17
原载《环球时报》2006.3.7 (2006.03.25)
25.《宋美龄的迟暮岁月》陈远一/文《作家文摘》1997.1.10
原载《上海文化报》1996.12.13 (1999.01.27)
26.《晚年宋美龄》《作家文摘》1999.5.25、6.1
原载佟静著《晚年宋美龄》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12出版 (1999.06.01)
27.《宋美龄美国25年生活揭秘》哈 林/文《文摘周报》2001.2.26
原载《新民周刊》2001年第6期 (2001.05.29)
28.《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胡兆才/文《作家文摘》2001.9.18选载之三
(2001.10.28)
29.《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作家文摘》2001.9.21选载之四
(2001.10.31)
30.《历史的吊诡遗留台湾》童清峰/文《参考消息》2003.11.4
原载香港《亚洲周刊》11.2 (2001.11.15)
31.《宋美龄去世 享年106岁》《参考消息》2003.10.25
32.《宋美龄:动荡中国现代史的见证人》《参考消息》2003.10.26
33.《台“朝野”围绕宋美龄葬礼展开较量》
34.《孔令仪谈宋美龄的最后一天》《参考消息》2003.10.27
35.《连战前往纽约哀悼宋美龄》、《港报评宋美龄的历史功过》
36.《花自飘零水自流 宋美龄走过三个世纪》《参考消息》2003.10.28
37.《宋美龄:落叶飘零秋风凉》《参考消息》2003.10.28
38.《悼念宋美龄 两岸比气量》《参考消息》2003.10.30
39.《宋美龄魂归何处?》、《爱财失义 爱国失家 爱权失势》
《参考消息》2003.10.28
40.《宋美龄在纽约安葬》《参考消息》2003.11.1
41.《历史的吊诡遗留台湾》《参考消息》2003.11.4 (2003.10.25-11.05)
42.《宋美龄追思礼拜举行》《参考消息》2003.11.7 (2003.11.08)
43.《宋美龄的养生之道》《文摘周报》2003.11.10
原载《羊城晚报》 (2003.11.11)
44.《家臣眼中的宋美龄》顾尔德/文《参考消息》2003.11.4
原载台湾《新新闻》周报10月30日 (2003.11.15)
45.《宋美龄为何不愿写回忆录》窦应泰/文《文摘周报》2003.11.17
原载《宋美龄最后的日子》华文出版社出版 (2003.11.16)
46.《宋美龄一生领过多少勋章?》《参考消息》2003.11.18
原载台湾《新新闻》周报11.12 (2003.11.22)
47.《保镖眼中的蒋经国李登辉陈水扁》《参考消息》2003.11.25
原载台湾《时报周刊》题:三位总统的保镖 (2003.11.29)
48.《宋美龄为何不愿写回忆录》窦应泰/著《作家文摘》2003.11.28
原载《宋美龄最后的日子》 (2003.12.01)
49.《日本曾蛊惑蒋介石搞台独》《参考消息》2006.9.2
原载日本《产经新闻》2006.8.31 (2006.09.03)
50.《李承晚进言令蒋介石难堪》汪幸福/文《作家文摘》2007.1.5
原载《世界新闻报》2006.11.24 (2007.01.27)
51.《美国曾计划在台湾搞政变》刘维荣/文《作家文摘》2007.1.30
原载《中外之间》杨天石主编 (2007.02.28)
52.《宋美龄“以淡养志“》魏雅宁/文《文摘周报》2007.3.16
原载《健康时报》 (2007.03.25)
53.《蒋介石1887-1975图传》师永刚、杨素/编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10出版 (2007.03.25)
54.《蒋介石“陵寝”命运难测》《作家文摘》2007.3.23
原载《青年参考》2007.3.6 (2007.05.14)
55.《蒋介石日记开放的台前幕后》李菁/文《作家文摘》2007.5.8
原载《三联生活周刊》2007年第15期 (2007.06.07)
56.《蒋介石巧掩病情》王光远/编著《特别文摘》2007.7
原载《蒋介石轶事》 (2007.06.21)
57.《在斯福坦,看蒋介石和宋子文档案》杨智友/文《作家文摘》2007.6.26
原载《档案春秋》2007年第6期 (2007.07.14)
58.《蒋介石大陆自选墓地之谜》倪方六/文《作家文摘》2007.8.31
原载《各界》2007年第7期 (2007.09.22)
59.《“蒋家王朝”的遗孀们》凯儿/文《作家文摘》2007.9.7
原载《上海译报》2007.8.23-29 (2007.09.24)
60.《55年日记揭开蒋介石内心隐秘》蓝慧/文《参考消息》2007.10.02
原载香港《亚洲周刊》10.7(提前出版) (2007.10.02)
61.《从日记窥见蒋介石的感情世界》《参考消息》2007.10.02
原载香港《亚洲周刊》(提前出版) (2007.10.02)
62.《看清蒋介石的真在面目》张弘/文《作家文摘》2007.10.9
原载《新京报》2007.9.21 (2007.10.17)
63.《美龄遗事》张紫葛/文《文摘旬刊》2007.10.12
原载《各界》 (2007.10.23)
64.《曹聚仁政海谈秘》曹聚仁/文《作家文摘》2007.11.2
原载《听涛室人物谭》曹聚仁/著 (2007.11.14)
65.《宋美龄劝蒋介石逃亡瑞士》汪幸福/文《作家文摘》2007.12.4
原载《世界新闻报》2007.11.23 (2007.12.10)
66.《日记里的蒋介石》朱强、李响/文《作家文摘》2007.12.7
原载《南方周末》2007.11.29 (2007.12.18)
67.《蒋介石宋美龄的晚年生活》《文摘旬刊》2008.1.4
原载《百年蒋家》戴晨京/著 华文出版社出版 (2008.01.16)
68.《两蒋“移灵”的纷扰》曾润梅/文《作家文摘》2008.2.29
原载《世界知识》2008年第2期 (2008.03.03)
69.《日记者探访蒋介石“秘密司令部”》《参考消息》2008.4.22
原载日本《产经新闻》2008.4.18 记者 长谷川周人 (2008.04.22)
70.《共产党的情我领了》曾坤/文《作家文摘》2008.7.18
原载《环球时报》2008.7.4 (2008.08.17)
71.《蒋介石日记的“审查人”宋曹琍璇》《作家文摘》2008.9.16
原载《瞭望东方周刊》2008年第36期 舒泰峰 杨岚/文 (2008.09.24)
72.《蒋友柏:我是蒋氏第一代》《作家文摘》2008.9.26
原载《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第25期 张欢/文 (2008.10.03)
73.《大溃败前夕——1949年的蒋介石》黄清龙/文《作家文摘》2008.10.10
原载《参考消息》2008.9.16 (2008.10.21)
74.《蒋介石日记中的宋氏三姐妹》《文摘旬刊》2009.3.6
原载《天津老年时报》2009.2.16 大路/荐 (2009.03.16)
75.《蒋介石死亡内幕》《文摘旬刊》2009.4.3
原载《蒋介石死亡之谜》王丰/著 (2009.06.06)
76.《蒋氏父子处决三名“台独”分子》汪幸福/文 《作家文摘》2009.4.10
原载《文史博览》2009年第1期 (2009.06.09)
77.《蒋介石的元配夫人毛福梅》何远辛/文 《文摘旬刊》2009.5.1
原载《文史天地》2009.9 (2009.06.24)
78.《孙立人事件前奏:李鸿“匪谍”案》郑瑞峰、彭学涛/文 《作家文摘》
2009.5.5 原载《文史精华》2009年第4期 (2009.06.27)
79.《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真假爱情》(未注明作者)《云南老年报》2009.6.26
原载《环球人物》(未注明日期) (2009.07.26)
80.《蒋介石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情》 王丰/文 《作家文摘》2009.9.18
原载《蒋家恩仇录》王丰/著 团结出版社2009.1出版 (2009.10.28)
81.《前尘云烟 一声叹息》陈斌华/文 《参考消息》2009.10.20(2009.11.18)
82.《尼克松访华对宋美龄打击最大》傅建中/文《参考消息》2009.11.24
原载台湾《中国时报》2009.11.13《宋美龄新传秘辛》 (2009.11.27)
83.《宋美龄与现代中国》《参考消息》2010.2.10
原载英国《泰晤士报》1月9日文章评《最后一个女皇……》(2010.2.12)
84.《宋曹琍璇:蒋介石日记的“把关人”》毛磊 招思虹/文《参考消息》2010.2.23
(2010.02.24)
85.《蒋介石苦追宋美龄揭秘》《参考消息》2010.2.23
原载《中央台北2月16日电》责任编辑谭喆 吉黎 徐明 (2010.02.26)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