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落日 第二章 (12-13)
孤 岛 落 日
蒋介石与民国大佬的黄昏岁月
王先金 编著
第二章 蒋介石遗恨台湾
宋美龄106岁去世 (12)
晚 年 宋 美 龄
访美吃了闭门羹
1962年,宋美龄又兴起了访美的念头,顺便打探美方对台的意向。宋美龄始终认为,她在美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所以想去美国为丈夫活动一番。恰恰遇到约翰逊接替肯尼迪出任美国总统,宋美龄决定乘庆贺就职典礼之便,提出访美请求。几经斡旋,宋美龄没有想到,约翰逊突然以“不欲铺张,一切从简”为由,谢绝了宋美龄前往道贺的请求。访问只好取消,宋美龄未曾料到,“亲美派”竟被拒之门外。
宋美龄正不知道怎么出这口气,台湾一家报馆成了她的出气筒。
台北《大华晚报》一个名叫徐隆德的青年记者,在很偶然的情况下,在当年蒋介石秘书秦孝仪的办公桌上看到了一个字条:蒋夫人即将于某月某日某时乘“中美号”飞机,先飞夏威夷,然后改乘美国飞机赴华盛顿访问。访问日程除参加约翰逊因肯尼迪被刺而继任总统的就职典礼外,还列有到联合国演说等项议程。 蒋介石和宋美龄
青年记者很快写成新闻,赶回报馆向总编辑报告。
岂料消息一刊出,立刻就带来了巨大的反响。首先是宋美龄大为震怒,认为这是故意出她的“洋相”,有意让她下不了台。接着就是蒋介石表示要封闭报馆,并下令严查。
结果是消息出自“秦办”,最后只好以逮捕报馆的总编辑和当事记者、关闭报馆了事。后来张群向蒋介石进言:“如果只为夫人不能访美的事而关闭一家报社的门,岂不有损夫人的清誉?”结果,报馆得以保住,只是象征性地停刊一两天以示惩罚。
约翰逊不是艾森豪威尔,台美关系江河日下,蒋介石对此心急如焚,他不得不又使用“夫人外交”这一手段,于1965年8月,派宋美龄到美国进行长期访问。这也是宋美龄最后一次以台湾第一夫人的身份出现在美国。她一直呆到1966年10月才回到台湾。
宋美龄于1965年8月22日自台北赴美,9月7日自纽约前往华盛顿,当日,她在驻美“大使”周书楷陪同下,在“大使馆”接见了台湾驻华盛顿所有官员及眷属。此时的宋美龄,被人形容成:“彬彬有礼、态度亲切,毫无炫耀第一夫人的官态,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与人交谈。”但是,在住处问题上,她仍要摆第一夫人的架子,她在华盛顿租用了一豪华的公寓,租金是24000美元,只住了一个多月时间。
约翰逊政府以元首夫人礼节接待了她,白宫的红地毯终于再次为她铺开。台湾“大使馆”为了她的访美,举行了1500名重要的政客和院外援华集团的说客们参加的招待会。宋美龄乘专列从纽约来到华盛顿,受到国务卿腊斯克夫人的欢迎。约翰逊总统夫人以茶点招待宋美龄,约翰逊步行至其夫人办公室与宋美龄密谈了20分钟。
宋美龄在一场接一场的谈话中断言,只要美国向国民党提供武器,国民党就能独自干好“那项工作”,意即“收复”中国大陆。
但是这回美国没有答应蒋介石的要求,令他不解的是,因为中共已有了原子弹,一旦让中国的势力发展壮大,就会构成一种威胁,美国人为什么看不到这一点呢?
不管蒋介石努力是否徒劳,对宋美龄来说,这次访美已是她政治生涯的回光返照了。她应邀到她的母校卫斯理学院,向学生们发表关于纪念珍珠港事件的演说。她像当年一样侃侃而谈。
还是那个宋美龄,还是那套美丽的辞令,但是时代变了,当政者变了,美国听众已经对东方幻想不感兴趣了。记者对宋美龄的访美只是草草写了一点报导,再也没有什么轰动效应了。如昙花一现,宋美龄最后的一次出风头转瞬即逝。于是,她跑到曼哈顿的一套豪华公寓里住了下来,这套公寓是她的外甥孔令杰为她买的。
1966年,已经69岁的宋美龄,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从那以后,她的所有美国之行,不是参加葬礼,就是医疗疾病。她患胆结石多年,动过手术取石;之后她又到美国做了乳腺癌切除手术;不久又到美国做了第二次乳腺切除手术。
大约是1968年或1969年,宋美龄因病赴美。在美国,她看到了《纽约时报》刊登了一条有关中国的消息,报纸顺便在资料上提到蒋介石一生曾有三妻一妾,宋美龄名列正妻第三。
宋美龄看后,自然不高兴,便要前来探病问安的周书楷以驻美“大使”身份,代表她前往该报更正。周书楷一听便知道这是个困难的差事,但又不能不去办。
连美国总统都不买账的《纽约时报》,周书楷去交涉,自然是没有结果。他向宋美龄汇报了交涉的结果,宋美龄甚为不满。在几句话应对不佳之余,情急之下,周书楷抢白了一句:“我是‘大使’,代表的是‘中华民国’。”
宋美龄气哄哄地说:“我就是‘中华民国’!”
几十年来,宋美龄一直被妇女界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但是在1967年,一向吹捧她的美国的亨利.卢斯病逝后,宋美龄的名流地位也就从此告终。在美国报纸上,关于她的报导,已经从头版转到社会新闻版。
宋 美 龄 逸 事
广为流传的宋氏三姐妹“蔼龄爱钱、庆龄爱国、美龄爱权”的说法,似乎已成定论。张紫葛(曾任宋美龄的秘书)先生的《在宋美龄身边的日子》一书,却道出许多鲜为人知的内情。
宋美龄说,她1922年在孙中山家第一次见到蒋介石,“他那对闪亮的眼睛告诉我:他是个英雄……相比之下,远比我二姐夫(孙中山)英俊。两人像是一见钟情,当即互换了电话号码。
蒋介石也向孙中山吐露了此意,并想请宋庆龄帮忙,孙中山表示赞同,而宋庆龄极为反对。大姐宋蔼龄初时也曾附和母亲一道反对这宗婚姻,但后来都被宋美龄说服。“这项婚姻始终都是我自己做主,与我阿姐何干?”
抗日战争初期,宋美龄在武汉保卫战中,冒着枪林弹雨,“四次到前线,五次差点送了命”。在桂永清军长被蒋介石下死命令24小时内夺回兰封县城,而手下两个师的兵力拼死强攻全部阵亡后,桂与部下光杆师长李良荣无言相对、泪如雨下之时,头戴钢盔、身着军服的宋美龄竟出现在阵地。
在71军死守河南富金山的第九天,前沿阵地战壕里的团长沈乏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夫人,您、您、您怎么来这儿啦?”军长宋希廉闻报后要来奉陪,也被宋美龄严令挡在了山头指挥部。
在九江万家岭吴奇伟的第四军前沿阵地上,宋美龄和军长夫人龙文娱两人都是“军服绑腿,步履矫健”出没在日寇飞机狂轰乱炸之下的防空洞里。宋美龄说:“这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战,我正该上火线。”
当宋美龄的车队在上海越过阵地时,遭到日军猛烈炮火轰击,她的坐车被炸翻,宋美龄的肋骨及脊椎多处受伤。
张紫葛在书中写了一次他和宋美龄偶然单独相片的经历。
某日批完公文之余,宋美龄要张紫葛“讲点有趣的故事,醒醒脑筋”。两个人都谈及自己的“恋爱故事”。宋美龄说:“我年轻的时候有点重感情,多次接触爱情。自从进入政治生活,就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放在第一位,再不想别的了。”张紫葛却冲口而出:“民间传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宋美龄要他说出是怎么回事,他便说出了这些传说的内容:“与前夫刘纪文明离暗不离、和吴国祯搞婚外恋、玩弄空军飞行员等等。”本以为她听了会暴跳如雷,岂知宋美龄听了却若无其事地说:“你对我毫无顾忌,太好了。”她接着说:“我和刘纪文根本没有结过婚,分手后更无私交来往。至于吴国桢,作为部下、朋友,只是信任、喜欢吴国桢而已。”说到飞行员,宋美龄说,飞行员对蒋介石的军事实力关系重大,她从这点出发,喜欢每个飞行员。在特定的时间、场合,她拥抱、甚至亲吻他们,但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和他们中的任何人发生性关系。“你不知道,胡说八道攻击我的还多啦!可是,我一概不理……”
据宋美龄的友人回忆,败退台湾后,宋美龄很痛苦,但她仍不得不向美国来客“强颜欢笑”。
宋美龄向友人抱怨说,美国拥有原子弹,“为何不炸中国大陆?美国太愚蠢了”。宋美龄那时流亡到台湾三四年,言谈之间经常“咬牙切齿”,显得恨意十足。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之前,曾经在1921年正式迎娶了陈洁如。后来,蒋介石与宋美龄相好,同时也为了突破某些政治困境,1927年蒋介石提出让陈洁如出国五年,陈洁如当时深信不疑。1941年陈洁如回到上海,蒋介石得知消息后,便派人护送她到重庆,久别14年后,两人瞒着宋美龄偷偷来往,再续前缘。不过纸包不住火,宋美龄知道后怒不可遏,大吵一架后便远走异乡。她在1942年11月飞往美国散心,一直到1943年7月才返回重庆。宋美龄决定重返重庆,陈洁如只得黯然收拾行李去到香港,过着隐居的生活。蒋宋两人的婚姻也好了一阵子。几个月后,重庆又传出蒋介石的新欢,是陈立夫的小侄女,也有一说是陈布雷的女儿。
这一次宋美龄得知消息后,却不动声色,暗中派人调查清楚陈小姐的底细,等待时机成熟。一天夜里,宋美龄带领众亲信来了个突然袭击,当场在屋内“捉奸在床”。然而,这次宋美龄大获全胜后,只是漠然地拂袖而去。以前的一切她都可以原谅,毕竟陈洁如也曾陪伴过蒋介石五六年,但这次真的伤透了宋美龄的心。宋美龄这次选择了远离亲友的巴西,于1944年7月再次离家远去,独自抚平受创的心灵。
推荐蒋经国
宋美龄晚年非常喜爱绘画,蒋经国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蒋经国作了一幅墨竹,大受宋美龄赞赏。
在这幅墨竹未付裱之前,宋美龄一边看一边指着画对蒋介石说:“从这一幅画的气势看来,经国是可以做大事体的人。”蒋介石听了十分高兴。
1963年,陈诚的健康已成问题,他向蒋介石提出请辞“行政院长”,由严家淦继任“组阁”。在“组阁”之前,严家淦到士林官邸商量“阁员”名单,等到名单大体已经决定的时候,宋美龄看到“阁员”的名单上,蒋经国仍是“政务委员”退役官兵辅导会主任时,就说:“经国呢?总不能让他一辈子做特务,做见不得人的事。” 蒋 经 国
蒋介石听了一楞,迟疑半晌:“难道要给自己儿子做部长?他行吗?”继而他又说:“给他到‘国防部’做个副部长,跟俞大维见习见习吧!” 蒋经国
宋美龄说:“你不给他机会,怎么知道他不行?”
宋美龄为什么对蒋经国如此“厚爱”,也是事出有因。
1950年初,宋美龄到美国乞求美援未果,悻悻地飞回台湾,回到蒋介石的身边。当时,蒋经国亲到菲列宾的马尼拉迎接,第一个登上飞机欢迎宋美龄,大声呼唤:“妈呀!你回来了!我们向你献花!你辛苦了!”此时的蒋经国有礼貌、热情、恭顺,是妈妈面前的乖孩子。飞回台北时,他又亲自扶着妈妈下了飞机。在贵宾室中等着接机的蒋介石,看到蒋经国的毕恭毕敬,前一声妈,后一声妈,长一声妈,短一声妈,令宋美龄乐不可支。从此以后,宋美龄与她的“经儿”的关系大大改善了。
能让宋美龄对蒋经国“刮目相看”,母子关系改善,孙子们起到的“润滑剂”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孝”字辈的兄弟姐妹和蒋方良,在1949年的暑假前就先期抵达台湾。那时,蒋孝文8岁,蒋孝章6岁,蒋孝武4岁,蒋孝勇还未满周岁。蒋介石重视长孙,宋美龄则对两个小的孙儿特别钟爱。没过两三年,善于讨得奶奶喜欢的孙子们就成为改善宋美龄和蒋经国母子关系的润滑剂。
特别是孝武、孝勇,他们俩每到士林官邸,总会拉住奶奶撒娇,亲吻她的脸颊,惹得宋美龄十分欢心。
但蒋家兄弟长大以后,就各有所亲了。蒋经国去世后,蒋孝武在大直官邸陪妈妈蒋方良,蒋孝勇却一直住在士林官邸陪奶奶宋美龄。两人对问题的看法也各不相同。
蒋纬国提升上将
1975年8月,蒋介石的丧事一告结束,宋美龄即打算赴美静养。士林官邸的秘书、侍卫们帮着收拾行李和准备恭送。
这一天,蒋纬国比送行启程的时候早一两个小时先到了。而不同于往昔的是,这一天他穿着军常服,佩戴勋章勋标前往。当宋美龄看到蒋纬国一身戎装出现,并先行了一军礼,难免有些怪怪的,就仔细端详了他一下说:“你穿军装的确很精神,啥事情今天给我送行又穿军装,又行军礼?”
“因为再过不久,我就没有资格再穿军装了!所以今天给妈妈送行,特别让妈妈看看我穿军装的印象。”
宋美龄不知道怎么回事,便问:“为什么?”蒋纬国乃把国民党军中强制限龄退役制度,大略地说了一遍。然后说:“今年已到了我中将限龄退役的年龄,我已在报请退役了,妈妈回来时,我退了役自然不能再穿军装看妈妈了!” 蒋 纬 国
关于国民党军限龄退役的规定,宋美龄不清楚,在她的印象里,自己的丈夫穿了一辈子军装,她常见到的军人,如何应钦、薛岳、顾祝同等等,这些人到了拿拐杖时还在穿。宋美龄问:“何敬之(何应钦)为什么可以继续穿?”
“他是一级上将,功在国家,终身职位的。”
这才使宋美龄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说着说着,蒋经国一家也到了,来给宋美龄送行。大家都在客厅里坐着谈话。蒋纬国站起来向哥哥行了一个军礼,蒋经国说:“在家里干什么来这一套?”宋美龄忽然指着蒋纬国问蒋经国:“纬国做军人行吗?”
“他本来就是军人,干得很出色。”蒋经国这么回答。
“既然他干军人很出色,为什么听说他在办理报请退役,要脱掉军装?”
“纬国中将年龄到了,也听说他报请及龄退役,不过我已经交代给他办升级上将的事体。”
蒋纬国在做了20多年的中将,到了及龄退役的最后边缘,终于晋升为上将了。
宋美龄到台湾以后对蒋纬国一向是关爱有加、视同已出。在对“湖口兵变”的处理上,没有宋美龄的参加,结果是会大不相同。
“湖口兵变”是指1964年2月21日上午,位于台湾新竹湖口装甲兵基地发生的震惊中外的“兵变”事件。这次事件的主角是由蒋纬国一手提拔的台湾装甲兵团副司令赵志华,他在例行的“战备大检查”大集合中突然提出“清君侧”的问题,并表示了对于高级将领只顾自己享受、不顾部队生活的不满,号召装甲兵挺身而出,向腐败势力作战!
赵志华是国民党中央陆军官校第10期毕业生,曾任蒋介石和宋美龄的侍卫,是官邸派的出身。后来他追随蒋纬国任职于国民党军装甲兵团,逐级升至副司令。
国民党军的装甲兵团,很多将领为美军训练出来的,故与长期主持国民党对美外交的宋美龄关系较为密切,先后任装甲兵司令的徐庭瑶、蒋纬国等,都是宋美龄的将领。
宋美龄一向喜欢自幼受西方教育的蒋纬国,而对在苏联成长的蒋经国心存芥蒂,再加之蒋介石退台后刻意培养蒋经国,所以,蒋纬国在台湾的主要靠山就成了宋美龄。
蒋纬国的军事学历和才干,在国民党军队的将领中堪称上乘。到台湾后,蒋介石为更好地控制军队,任命蒋纬国为装甲兵司令。但由于蒋纬国与黄埔系和政工系无缘,加之蒋介石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以后便一直没有再提拔蒋纬国。而从未打过一次仗的蒋经国,却在军队中迅速扩张势力。
蒋纬国在任时,如遇离台外访,均由上校赵志华代理司令。1963年,蒋介石下令免去蒋纬国装甲兵团司令,调任陆军参谋大学校长。他卸任时,正式推荐赵志华接任。然而,蒋介石却另派一位资历才干都不如赵志华的人来任司令,这一下使赵志华在下属面前无地自容,他向蒋纬国哭诉冤屈,要求立刻离职,但被蒋纬国百般劝阻。
1964年2月,台湾突然传出装甲兵中有人图谋发动“兵谏”失败、赵志华和30多名装甲兵的中、高级将领被拘押的消息,蒋纬国作为装甲兵的创建者和赵志华的提拔者,本人亦向蒋介石“自请处分”。
这时,宋美龄出面说情,劝蒋介石下令将赵志华的死刑改为“终身监禁”,受到株连的30多名将、校级军官,亦因宋美龄的力保,而获得“原职待退”的处理。
蒋纬国本人,从“湖口兵变”后便被冷落了多年,未得到重用,而经他调教出来的许多学生,却一个个荣任要职,声势、权位都在他之上。而负责处理“湖口兵变”的“国防部”副部长蒋经国欲彰显其应变能力,证明了“此才可大用”,而打下了以后接班的基础。
蒋纬国始终感激宋美龄。1975年,宋美龄赴美后,她在美国的侍从,都是由蒋纬国亲自挑选的。身在国外的的老夫人仍对蒋介石的二公子蒋纬国关怀备至。
当蒋纬国出任台湾“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的消息传到宋美龄那里时,宋美龄拍电报致贺,日后听说蒋纬国因病住医院时,宋美龄又打电报询问他的病况......
80年代末,蒋纬国先是被卷入“非主流”政争,1980年又被老“国代”推出与林洋港搭档竞选正、副“总统”,台湾社会上出现了拥立蒋纬国竞选下任“总统”的声浪。蒋纬国表现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怕李登辉误会,说他在暗中捣鬼,于12月底,主动借《中央日报》访谈之机,急于向李登辉表明了心迹。
蒋纬国怀着极其矛盾的心情去见宋美龄,宋美龄告诫他说:
“你的个性最容易遭受误会,因此,过去你受了很多委屈,这一点我最了解了,我们蒋家人你父亲到你哥哥对党和国家已经尽了责任,对于历史也有交代,一切自有公论,你不必考虑为了蒋家而刻意去做或者不做一些事情,只要国家需要你,大家需要你,你就去做。”
经宋美龄指点迷津,蒋纬国心情平静多了。1990年3月声明放弃竞选,并偕夫人邱如雪赴美度假。
此时的蒋纬国已步入了“无官一身轻”的境界。面对台湾日益反蒋家的气氛,他感到无比的压力和悲哀。蒋纬国很想在有生之年,把父兄的遗体,迁葬回大陆,于是他向住在美国的宋美龄提出了他的想法,在得到“同意”的消息后,蒋经国在党的小组会上正式提出了他个人的要求,等待国民党中央的处理意见。
但迁葬之议搁浅。1997年9月1日,蒋纬国因肺炎住医院,到22日夜里在昏迷中病逝。
刚刚喜气洋洋地过了自己百年华诞的宋美龄又一次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也许,这是她晚年最大的不幸、悲哀与无奈了。
宋美龄一生没有自己的子女,这是因为蒋介石从小就失去了生育能力。蒋纬国不是蒋介石亲生的,许多人早已知道。蒋纬国在去世前,揭露出:蒋经国也不是蒋介石的亲生儿子。
孤 岛 落 日
蒋介石与民国大佬的黄昏岁月
王先金 编著
第二章 蒋介石遗恨台湾
宋美龄106岁去世 (13)
宋美龄与蒋经国的矛盾
周宏涛(1916- )也是浙江奉化人,与蒋介石家族是姻亲,祖父周骏彦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并与蒋介石、陈果夫一起在上海合作证券期货生意。周宏涛1943年进入蒋介石侍从室,接替准备赴英留学的中文秘书俞国华。据说,由于蒋介石浙江乡音浓,担任他秘书的人要能听懂他说的话,最好的选择就是找浙江老乡担任。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周宏涛担任国府账房,负责财政、主计工作。70年代,蒋介石日益衰老,蒋经国逐渐掌权。
1972年蒋介石就任第五任“总统”,蒋经国即将接任行政院长,他们父子商量好要让周宏涛接任财政部长,蒋经国并将此事面告周宏涛。宋美龄的外甥、大姐宋霭龄之子孔令侃找上宋美龄,希望在新内阁中担任财政部长。
这件事凸显宋美龄与蒋经国之间的矛盾,1948年蒋经国到上海“打老虎”、整顿金融秩序,要查办孔令侃的扬子公司,也是在宋美龄阻挠下挫败而归。此事已在两人心中留下了芥蒂。如今,宋美龄再度推举孔令侃,再度把两人紧张的权力关系表面化。
宋美龄此举引发夫妇间争执,最后两人各退一步,各自的人马(周宏涛是蒋介石的秘书,孔令侃是宋美龄的外甥)都出局,改由李国鼎接任。蒋介石为此事与宋美龄怄气,独自搬到阳明山竹子湖住了一段时日。
蒋介石虽早已决定交棒给蒋经国,但宋美龄与蒋经国的斗争中,蒋经国不一定占上风,而大家长蒋介石也不时要让宋美龄三分。除了上述财长之争,蒋宋各让一步之外,在国民党党务改造中,宋美龄硬把蒋介石的决策逆转。
1953年国民党召开七全大会,展开党务改造。隔年进行中央委员党籍总检查,蒋介石批示要开除始终未归的中委,结果党部签报上来孔祥熙、宋子文等13人。周宏涛把公文送交蒋介石核定,结果第二天宋美龄就召见周宏涛,对孔、宋将被除名表达极度不满。隔天,周宏涛将此事报告蒋介石,大老板要他以后不要把尚未决定之事告知宋美龄。之后,蒋介石又问周宏涛,蒋经国是否为中央检查小组的成员?事实上蒋经国并未列名期间。蒋介石这样问,是宋美龄疑心开除孔宋是蒋经国的主意。最后,蒋介石把原本已核定的开除案收回,改为“如无附匪及不法言行者,准予补发新党证”,保住了孔祥熙和宋子文的党籍。
1967年宋美龄有意让她欣赏的陆以正担任新闻局长,却被蒋经国封杀,换上蒋经国喜爱、常会博蒋经国欢心的“东方朔”魏景蒙。
宋美龄利用特权发给孔宋家人外交护照。1948年内战中国民党节节败退,宋美龄只身赴美游说,盼获得美国支持。之后,国民党江河日下,宋美龄未能争取到美国支持反而滞美一年多。1949年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后,宋美龄还派孔祥熙的女婿、孔令仪前夫陈继恩来台,劝说蒋介石赴瑞士“休养”。这个传闻经香港媒体报道,引起台湾内部恐慌。
1950年1月,宋美龄终于来台。来台前,陈诚已指示兴建新官邸。当时幕僚觉得国难当头,领导人夫妇迁入豪华新邸会引起外界批评。周宏涛、曹圣芬、夏功权与俞济时等年轻干部共同连署签呈,请蒋介石夫妇暂时不要迁居,而宋美龄也当着俞济时之面答应。不料才半个多月,蒋氏夫妇还是迁入新居。
五六十年代,宋美龄主导、孔宋家族操盘的“中国游说团”在美国呼风唤雨,被视为宋美龄一大“外交功绩”,也有助于美国对台湾的支持。
不过,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有意以吴国桢取代蒋介石。马歇尔答应宋美龄,在最危险的时候,蒋介石到美国去!宋美龄把麦克阿瑟访台的详情用20页的信纸告诉了马歇尔,董显光说:“她等于替总裁的最大政敌做情报。”
蒋介石将社稷传子,显示了“家天下”的私心;而宋美龄在许多影响国家的重大事件上,过于偏袒孔、宋家,事实上也是一种“家天下”的表现。只是她希望这个天下,孔家宋家能与蒋家分享权力,而不是由非她所出的蒋经国独占。
安居美国长岛
自蒋介石于1975年4月5日去世,9月17日蒋介石安厝的第二天,宋美龄就启程到美国,长住了下来。孔二小姐陪她在美住了很长时间。
深秋的长岛,不同于台湾的是树叶没有变得深红。
宋美龄作画是极认真的,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当她真正完成这幅“美国秋韵”时,蒋纬国奉命已从台北飞到了她的身边。蒋纬国是宋美龄在台湾的一条眼线。在她和蒋经国之间,宋美龄是对他有特殊感情的,这是人人皆知的。蒋纬国也从来不讳忌。
“亚母,你好。”蒋纬国这样称道。蒋经国是从来不这样称谓的。
“我想听听台湾方面的情况,还有些事情和你商量商量。”宋美龄开门见山。
“唉”蒋纬国吧了口气,“我找你也是为这事。现在民进党那几个刺头儿越闹越不像话了,一言难尽啊!”
“是不是闹台独的事?”
“没错。”蒋纬国理了理思绪道,“最近他们又游行又演说,把先父在台湾各处的铜像集中起来,砸烂熔化,论斤出卖。这还不算,他们还有一条宣传,排挤他族,遣反非台籍老兵和其他外省民众。” 定 居 长 岛 后 的 宋 美 龄
“能行得通吗?”
“当然有反对者。”
这时,有人送来了茶水,蒋纬国呷了一口,是地道的西湖龙井,大陆货,很合口味。“这是西湖龙井,味道怎么样?”
“还好。”蒋纬国答道。
“和它一样,我们的根在大陆。”宋美龄又说,“你父亲在世时,反复嘱咐我们,叶落归根是他的本意,葬回大陆是他的愿望。如今我们活人不能实现其志,显得无能啊!”宋美龄眼睛潮湿起来。
“亚母,这点我懂。不是母亲无能,而是儿子无能!”蒋纬国说到这里也激动起来,“先父一生深谋远虑,自从他踏上台湾这个小岛起,就预料到此岛只是暂且栖身之舟。事到如今,我们不得不认真考虑此事了。不光先父,还有你,再往下说,还有我们蒋家后辈。我们都是老大不小的人了。”
话到此,除了直率,只有苍凉。
在坐的宋仲虎这时站起身要走。宋美龄发话了:“你也不是外人,也可以发表意见嘛。”
“我看,历史旧帐已过去了。还是三国演义中那句话说得好: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呢?!”
“你的话倒有意思!”蒋纬国首先赞同。
“你那大陆还有一条线。那里情况怎么样?”宋美龄问那条线是指宋仲虎夫人的妹妹大陆曹素荣女士。这是他们在大陆唯一的一家亲属。
宋仲虎回答:“去年,我夫人暗回大陆,由她妹妹陪同,玩得很开心,并且还到了溪口、庐山。”
“纬儿,听说庐山别墅要拍卖,你怎么看?”
“行啊,广告词上说:蒋介石失去的,毛泽东得到的,全都卖给你!”蒋纬国说,“我就是敢要也没这个胆!”
“你没那个胆,我可有那个胆!”宋美龄笑了。
“那共产党是看中了你的钱袋。”
“钱算什么?说破了还不是纸,要是共产党真有雅量,让我在大陆购一处土地,海南老家也可,溪口也行,南京就更好。不论大小,我要给每位国民党将领盖上一套房,安居乐业,我有这个信心!”
其实,宋美龄说的全是心里话。此时,她的理智异常清醒,她不仅为丈夫寻后路,叶落归根,也为蒋家、宋家的后辈,包括她和纬国。正如她自己说的,人不能叶落归根,魂也要飘回去的。外面的风景再好也比不上自己的家乡。
这次谈话后,在宋美龄的默许下,海外的蒋家已开始向大陆放一些试探性的气球。先是蒋经国的庶出二公子章孝慈到桂林祭扫生母章亚若的墓地,受到大陆方面的热情接待。章孝慈那篇祭母的祷文,堪称一篇精制的散文,使人无不落泪。后来章孝慈由于激动,犯急病在北京住院,两岸红十字会携手合作,将他送往台湾荣民总院治疗,大陆方面还派员前往探视,同胞之情可掬。1994年,大陆还拍了《蒋经国和章亚若》电视连续剧,可送到台北,章孝慈已成植物人了。
尔后是,蒋经国的大儿媳徐乃锦女士,通过秘密渠道回大陆观光,主要是安排蒋家子孙回浙江奉化祭扫蒋介石生母王老夫人陵墓之事,更重要的任务,乃是探询蒋氏父子的灵枢迁葬故里之事。
再是蒋纬国回台北后,接到大陆亲属曹素荣、李劲祥“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的亲笔信,欣然命笔,写下了“和平统一、振兴中华”八个字。赠给其亲属。他一再向其亲属透风:只要有机会,我一定回大陆。直到1995年元旦,江泽民作为总书记,又提出了台湾问题的“八条”指示,给海峡两岸的和平一带来了光明。
宋美龄密切关注着这种局势。作为政治家,她要拥有一生的辉煌,更感到时间的紧迫。前不久,孔二小姐不幸早逝,作为“养母”,白发人哭黑发人,又一次使她陷入痛苦境地。从台北奔丧后,她隐隐约约在感到上帝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1995年春季的一天,宋美龄收到了大陆亲属曹素荣打来的长途电话:大陆中华民族影视中心要拍摄老夫人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美龄春秋》,外孙女李坚小姐要饰演夫人形象。问夫人有何见解?宋美龄忙说感谢,容我考虑考虑。大陆要拍电视剧,说明大陆人民还没有忘记她。这是她感谢的理由之一。另外,她又担心大陆能公正地评价她吗?
宋仲虎懂得姑妈的心理,等她放下电话后,便走上前去,说:“人家拍你的片子是抬举你。你担心不公正,人家还没拍,你怎么知道不公正?再说不公正外孙女能出演吗?我看真正不公正的还是台湾方面。”
“外孙女李坚要演我的戏,你认识她吗?”
“她在美国攻读医学博士,前天还到家里来,长得很帅,很像你的样子。”
“再来,一定要引我见见这个外孙女。”宋美龄动心了。
不久,宋美龄又接到美国国会邀请函,要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特邀她到国会演讲。
面对这封邀请函,作为当年反法西斯战争的见证人,宋美龄着实一阵激动。历史没有忘记她。这是一种荣耀,她欣然接受了邀请。
1995年7月26日,国会山庄以它特有的豪华,迎接了她。
多尔参议员,西蒙参议员还有上百名记者,早早地汇到了这里,聆听历史的回声。
宋美龄,她身穿黑色旗袍,脚蹬一双精制的美式黑色高跟鞋,显出她的贵夫人的优雅;一头黑色的波浪卷发,衬托着她那清瘦白皙的脸庞;尤其她那黑色缀着宝石的大披肩,风度翩翩,有谁相信,她竟是位近百岁的老人呢?
上午九点,宋美龄在其侍从和亲属的陪同下来到国会山庄。当她一出现在大厅门前的时候,记者们蜂拥上去争相拍摄。
宋美龄目扫一周,挥挥手,甩下亲属的搀扶,自己一人走向主席台的座位。随着人们一阵掌声,她记起当年她也是这样走向国会讲坛的。 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山庄演说
宋美龄来到自己的座位,在掌声中再次向众议员挥挥手,作了一个抛吻的动作,然后落座。主持人开场白过后,宋美龄开始她的演讲了……她没有站起来,而是坐着,人们充分理解她,此时会场还有几个百岁老人呢?
她用流利的英语演讲。她的演讲,不像当年战火中带有激情,倒像一篇优美流畅的散文,像一位仁慈的老太太在讲述一个久远的故事。
宋美龄的演讲持续了十分钟,这对一位95岁高龄的老人是多么不易啊!10分钟的演讲,有三次被掌声打断。最长的掌声达三分钟之久。
当来自大陆的亲属李坚小姐,把鲜花献给奶奶时,她再次拥抱了外孙女。 1943年宋美龄在美国国会演讲
“听说,你要出演我的形象,谢谢你。”
李坚小姐也为奶奶的认同而高兴:“奶奶,我要让你美的形象永留人间。”
“好,宋家的姑娘有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