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祝宝超
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和今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研究会议上,党中央提出“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当前国际国内都不断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吗?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一,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些思想成果,都是一步接一步,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的延续和递进式发展。是马克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以工人阶级为基础,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性。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伟大胜利,关键就在于它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的指南。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我们的任务,是在领导一个四万万五千万人口的大民族,进行着空前的历史斗争。所以,普遍地深入地研究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为此,他号召大家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特别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工具——唯物辩证法”。这次全会通过的《政治决议案》要求:“必须加紧认真地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自上而下一致地努力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学会灵活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国际经验应用到中国每一个实际斗争中来。”我们党在各个革命时期,特别是党的任务发生转变时期,都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十分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统一全党思想。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反复叮嘱我们,一切思想、政治、经济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必然要去占领,对各个领域里自发的资本主义思想倾向,决不可掉以轻心。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使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创造力都能充分发挥出来,使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能力都能充分体现出来,从而使党的领导水平在整体上得到提高,才能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我们势必会遇到一些过去没有遇到过的矛盾,势必会面临一系列难题,要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习近平指出:“要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学习教育。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就谈不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体实际相结合。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突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党性教育,着力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社会主义事业不是自发进行的,不论是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还是各项改革事业,都是广大干部和群众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自觉进行的伟大实践。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教育,反复实践,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方法,指导问题,解决问题。用毛泽东的话讲就是用马列主义这根“矢”,去射中国革命实践这个“的”,理论科学,目标明确,这才叫做“有的放矢”,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
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毛泽东说:“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我们的社会里已经没有任何的矛盾了。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天真的想法。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多样化趋势已经出现并将进一步发展,这给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应当看到,上述多样化,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新趋势。实践证明,这种多样化,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因而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这种多样化趋势必然会产生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特殊利益,产生他们之间的差异和矛盾。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扎实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眼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更加积极主动地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我们应当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尊重他们的特殊利益。通过我们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既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又积极引导和鼓励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把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的群众的特殊利益兼顾好,增强人民的团结,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我们党不仅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早在1935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就指出,我们党不但代表了工农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了民族的利益,总括工农及其他人民的全部利益,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存在的。而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其历史使命也是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关联的。我们党从一开始就肩负着阶级和民族的双重使命,不仅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要为实现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也要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党在每一个具体历史阶段的工作任务有所不同,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是,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没有变,而且贯串于党的一切活动之中。”
我们采取什么方针和方法来解决矛盾,不是凭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矛盾的性质决定的。列宁说:“辩证法就是这样的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是怎样能够同一的,又怎样成为同一的,在怎样的条件下他们相互转化成为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当把这些对立看做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当看做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要善于化解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一般讲来基本上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根本利益一致的矛盾。因此,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能采取处理对抗性矛盾那样的办法。如果采用处理对抗性矛盾那样的办法来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那是在根本方针上面犯错误。当然,事情是复杂的,这两类矛盾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对抗性矛盾在一定条件之下会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非对抗性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之下也会转化为对抗性矛盾。矛盾转化了,处理的方针也要随之转化。当着矛盾表现为对抗性的时候,要去解决矛盾,就要强调斗争,当着矛盾表现为非对抗性的时候,我们就不采取斗争的办法而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办法来解决。可见,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本身就包含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之中,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所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