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正确信仰的后果
是的,我承认儒教、道教、佛教一直流传至今,但存在不等于实现。就好比我们制定的法律法规、颁布的政策命令,我们把它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念在嘴上而我们就是不把它记在心中,做在事中,在表象中这些东西时时刻刻都存在,你说这种存在和消失有什么区别,只能说此时的存在时个玩笑、是个讽刺。本来儒教给我们的信仰标准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教给我们的信仰标准是:顺其自然,佛教给我们的是:芸芸众生生来都是受苦受难的,要通过乐善好施来偿还我们的罪孽,死后以求进入极乐世界。其实它的本质是一种众生平等、以人为本的观念,倡导要艰苦奋斗、人人为他人服务。反观奴隶王朝、封建王朝每每开国元朝的君主都能参透信仰,并将信仰贯彻在其施政中,因此国家也就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而一旦将这些信仰抛在脑后就会出现民怨沸腾,国家分崩离析的场面。
辛亥革命后,国民党执掌了中国的政权,同样由于信仰的缺失国民政府也没有逃出历史的命运。取代国民党政权的是以毛泽东思想为精神领袖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为终极信仰目标,并在党务政务工作中积极践行此目标,才使一个积弱贫穷多年的旧中国在短短20多年时间建立起工业农业体系较为完备的国家命脉和拥有核武器及尖端技术的国防命脉。可是遗憾的是我们党急于摆脱一穷二白的面貌,急于实现共产主义目标,从而犯了急功冒进的错误。因为共产主义社会定义的现实反映就是:物质上各取所需,精神上人人平等。因此才有了人民公社运动,左倾、右倾斗争和以群众为主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由于此时的信仰目标脱离了现实客观条件致使国民经济蒙受重大损失,但我们应该看到其本质是好的,总方向是对的,要实现共产主义就必须实现公平、民主,而公平民主的前提是社会财富绝对公有制,背离了这个前提,一切提倡的平等都是假平等,民主也是伪民主。看看我们现在群众一次次被代表,人民一次次被受委托就理解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正因为我们当时的信仰是积极向上的,是高尚的,是符合历史未来发展规律的,因此我们党在当时走了那么多弯路的年代里,仍然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伟大胜利,工业农业体系已建立,科技上研制出两弹一星。军事上从抗美援朝到对印、对苏、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全面胜利,在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整个国民精神面貌是朝气蓬勃,整个中华民族在世界面前是一副铁骨铮铮、威严、大气凌然的形象。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尊严感空前增强。
继毛泽东之后,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了迅速提高国民经济,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实现小康社会为执政目标,这时的国民信仰其实已潜移默化到这一目标上,正因为我们的信仰目标跟上了时代步伐或者说我们的信仰目标合乎了客观规律,才有了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喜人成果。在实现了小康社会后,我们的党又提出了要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在这个阶段的信仰目标又是什么?
中等发达国家的衡量标准怪我学识有限不知道,但我想在精神标准上应是人民安全感高、幸福指数高,因此这期间的信仰目标是不是应该体现在社会的公平正义上,而这恰恰是我们当前社会的软肋。看看时下社会上处处彰显不公平的身影,分配不公、医疗不公、教育不公,行业之间发展不公,地域之间发展不公,虽然党和政府努力在缩小这些差距,但这些年一味单极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国民被物质利益熏陶的已丧失了起码的公民道德,拜金主义盛行,在国际上我们围绕美国的指挥棒跑,泱泱大国一味委曲求全、妥协忍让,在实现中等发达国家的起点我们缺失了正确的信仰或者说我们的信仰出现了真空,在发展阶段我们寻不到我们的信仰坐标,从而涌现了一批批哈美族、哈日族、哈韩族。长此以往中华民族危亦!
虽然我们实现了小康,但按弗洛伊德消费层次论,我们的群众应该有更高的精神需求,但我们执政党,我们的政府为他们创造环境了吗?如果我们再一味韬光养晦,贫富差距再继续加大,试想你我快乐吗?你我幸福吗?我们快乐吗?我们幸福吗?温家宝提出要让人民有尊严,现实中我们活的有尊严吗?请别忘记国家这个整体是由每个地域的个体组成的,民族这个群体是由每个个人组成的,当我们绝大部分个体没了快乐、没了幸福、没了尊严,还谈何国家尊严!民族尊严!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其实是部健忘史,希望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记住历史的教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积极向上的信仰,没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信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乎焉!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