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工资条例》制定人士和《经济参考报》记者基本都在胡说八道

火烧 2010-05-2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质疑《工资条例》制定人士和《经济参考报》记者的报道存在夸大和不实,认为其内容基本在胡说八道,尤其对央企反对条例的描述存在误导,引发对分配问题的讨论。

   

《工资条例》的制定人士和《经济参考报》记者基本都在胡说八道

   

   

首先声明一点,本人对分配问题感兴趣,却并不支持《工资条例》。

   

读了人民网的两则报道,其中一则题为“《工资条例》年内恐难出台,遭垄断行业央企极力反对”,另一则叫“《工资条例》是‘酸葡萄’还是‘甜鸭梨’”,两者内容一模一样,刊发时间也都一致,又全部来自《经济参考报》,所不同的是,前一篇的记者是“方烨”和“钟源”两人,后一篇的记者是“方烨”一人。

   

由“方烨”个人“独自”采写的“《工资条例》年内恐难出台,遭垄断行业央企极力反对”比较扎眼,急忙拿来拜读。因为标题给了一种舆论导向,似乎《工资条例》一旦年内出台不了,主要就是“垄断行业”的央企从中作梗。这种标题式的舆论导向,不但导出了“垄断行业”的重要意识,而且导出了分配问题的罪魁祸首,非常容易成为“标题党”的“知识积累”,这也是文人对于文章标题的巧妙运用。

   

这一报道总共约有四千字,编辑出了百十行,而且一稿两用扩大宣传。本人经过仔细阅读,发现所谓“垄断行业”的“极力反对”,全部只有一百来字、占了五行左右,不到文章篇幅的二十分之一,也即5%左右,不妨原原本本地摘来欣赏--

   

【国有垄断企业对《工资条例》也不“感冒”。一位参与《工资条例》制定的人士近日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该条例遭遇了来自垄断行业央企的极力反对。据他介绍,垄断行业的央企认为他们的企业福利部分不应该计入到工资收入,否则纳税和社保缴纳的工资基数太大。比如,央企的人均月收入是1万元,各种社保和纳税上调10%就是1000元。而对于民企而言,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上调10%只是200元到300元的问题。】

   

显然,《经济参考报》的个别记者特别作了“高度概括”和“高调发挥”,把央企这个“垄断行业”及其“极力反对”突显出来了。这个“极力反对”说得有些虎头蛇尾,而且与分配调控关系不大,更可笑的是其中的“权威数据”很可能是瞎编的,因为央企人均月收入三四千元也是一种普通水平,我能拽出一堆一堆的央企普通职工加以佐证,而且连续工龄基本都在一二十年以上。这种“央企”的“极力反对”,几乎是在愚弄广大局外人。

   

所以就有理由说,某些《工资条例》的制定人士和《经济参考报》记者,基本都在胡说八道,而且他们没有公开出来反驳本人的能力与勇气。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