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网络时政文摘(30) 2009-06-07

火烧 2009-06-07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中国民企腾中重工收购美国悍马品牌引发热议,被指崇洋媚外盲目收购,虽获美方欢迎,但国内舆论质疑其价值,认为应发展节能车而非收购高油耗品牌。

网络时政文摘(30) 2009-06-07

崇洋媚外盲目收购,美国甩包袱中国捡破

东方日报/金融海啸下中国牛气冲天,不单买美债救华府,还要救美国企业。四川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腾中重工”提出收购美国通用汽车旗下“悍马”越野车品牌,引起轰动。奥巴马政府对这宗涉及五亿美元的出售计划表示欢迎,拥有收购审批权的中国商业部官员也放风“障碍不会太大”,但内地互联网上却劣评如潮,认为中国不应沾手美国急于脱手的烫山芋,即使民企也不要去美国检破烂。

外形粗犷霸气的“悍马”以大排量高油耗著称,近年受油价上涨影响以及排气达不到美国环保标准,早已风光不再,北美销售量从每年七千多辆一路下滑到不足一千辆,成为通用公司大包袱,一年前被列入出售名单,如果不是“腾中”有意洽购,可能已被破产法庭处以死刑。

明明是一个夕阳品牌,亦是美国政府急于甩掉的包袱,却被中国企业视为宝贝。“腾中”在收购声明中肉麻地吹捧“悍马是冒险精神、自由奔放的象征”,“已成为中国新富阶层社会地位的象征”,令人啼笑皆非。中国企业将可能淘汰的外国品牌捧到天上,还冠以“自由奔放的象征”,洋奴嘴脸暴露无遗,简直不知天下还有羞耻二字。

崇洋媚外盲目收购

尽管美国在金融海啸中元气大伤,但其欺人本性未改,通用转售“悍马”的苛刻条件也并未因为中国企业的低三下四而松动。他们要卖给中国的,只是牌子和已被剥离核心技术的制造设备,即工厂仍在美国,三千个职位不容变动,技术和管理文化依旧,卖给你的仅是“品牌”和普通制造设备。

豪掷五亿美元换来的只是品牌两字,中国企业在这宗“周瑜打黄盖”的交易中吃亏大了。其实,除非剥离美国的高薪工人,将汽车转到中国生产,否则难有盈利条件。另外,品牌易主增大市场压力,“美国悍马”变为“中国悍马”,销售量随时一落千丈,中国难免为崇洋媚外、盲目收购外企再当一回冤大头。

收购“悍马”破坏环保,发展节能车始属上策

明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这个昔日的汽车王国马上呈现树倒猢狲散的格局。有报道说,旗下的越野车悍马(Hummer)将会被中国四川一家民营公司收购。消息传出后迅速成为热论新闻,四川民营企业腾中重工收购美国王牌车种固然引人注意,但更大的关注焦点是,中国汽车业根本不应朝类似悍马的大排气量车种发展。为了国家利益,政府应介入阻止是宗交易。

排气量远高于小车SUV销量下滑

悍马分为军用型号和民用型号,前者首次在大规模战事面世是上世纪90年代的波斯湾战争。其后,通用发展了悍马民用版本,在美国大行其道,加上影星阿诺舒华辛力加是这种车的头号“粉丝”,更增宣传之效。悍马在民用车世界属于多用途车(SUV),这类汽车于80年代初出现,当即成为车迷宠儿,美国三大车厂通用、福特和佳士拿,都把SUV包装成中产阶级追求个性自由和经济成功的象征,切合所谓“美国冒险精神”的元素,大受欢迎。

不过,这些都是白头宫女说当年的旧事。由于悍马的超大排气量(军用版H1是6.6公升,民用版H2是6.2公升),是一般家用小汽车排气量1.3公升至 1.5公升的4倍或以上,在燃油价格飞涨及重视减少废气排放量的今天来说,早已不合时宜。事实上,美国虽是悍马的生产国,但悍马和同类SUV销量,在 2002年到达顶峰后,随即出现大幅下滑现象;中国也有类似情,去年初,很多生产SUV的企业出现负增长,销量单月下跌逾10%。在在说明,在生产悍马的美国和最具消费潜力的中国,这种高耗能汽车并不是最受欢迎的车种。

SUV在美国销量下跌,主要原因是汽油价格飞涨,悍马的耗油量是每跑100公里要用22公升汽油。没有对比就不会知道悍马的耗油程度:美国总统奥巴马上月公布的汽车燃油效率标准,2012年开始,美国汽车必须符合减排要求,到2016年,小汽车和轻型货车的耗油量,必须是每100公里用6.6公升,比现时的耗油水平减少四成。根据奥巴马的强硬要求,悍马根本无法符合,如此一来,悍马在美国市场很难说得上是有前途,腾中重工买到的悍马只有7年的美国市场寿命,而中国政府年初推出鼓励买车的减免购置税方案,对排气量4公升以上的汽车并无优惠,商业上来说并不划算,这便是内地评论认为此举不可行的原因。

对通用汽车而言,把悍马脱手买给中国企业,但仍可保住在美国的生产线和3000工人,的确是丢掉一个烫手山芋的妙法。奥巴马竞选时承诺,减排和发展新型能源是未来政府的工作重点,准备在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约11700亿港元),部分用来发展电动汽车。奥巴马当选后坐言起行,邀请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掌管能源部,一大原因是朱棣文近年专门研究太阳能电力转化成化学燃料。悍马这类车种,在奥巴马新政之下,难望重演十几年前的辉煌销售成就。

腾中重工将会买下悍马之说,有一种说法是纯粹炒作。姑勿论是否属实,近年中国确实不乏财大气粗之举,中国投资公司去年入股美国百仕通(Blackstone)亏本,便是胡乱投资的例子。这次传出购买悍马,表面上是中国汽车工业进入西方主流汽车市场的良机,然而只要检视奥巴马的能源及减排政策,美国汽车产业正处于历史上的罕见转型时刻——放下大排气量汽车,转而走向洁能电动汽车。中国官民应该清醒看到美国这个汽车大国的转变,切勿掉进连美国人也吃不消的“大房子大车子”美式消费模式之中。

中国政府是看到这一转变趋势的。早在“十一五规划”已把发展节能型环保车列为重点,但那已是4年前的事,4年来,中国在环保车发展上无飞跃进展,奥巴马的洁能政策也许是一个启示:与其把资金投入大排气量的传统汽车,倒不如腾出更多资金和人力,投入研究从环保到产业都更有前途的节能车。悍马这种大家伙,不合资源匮乏的中国,还是留给大块头的美国人好了。因此,我们盼望有关部门,为了祖国的环保大业,及时阻止是项交易。

 持美债势成骑虎

中美两国的核心利益「斩不断,理还乱」,全拜美债所赐。鑑于中国多年来对美巨大的外贸顺差,构成了今天位居全球第一的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主要来源。美国作为全世界最稳定的政治体系和最发达的经济体系,历来是国际资金的避难所,中国「赚之于美,借之于美」大举买入美国债券,亦属顺理成章。

但是,美国人低储蓄、高消费、高借贷的生活方式及政府长期财赤、贸赤严重的管治方式崩塌,酿成次按风暴和金融海啸,反过来又拖累实体经济步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而为了救市,美国又实施史无前例的量化宽鬆货币政策,大印其钞,向市场掷下数万亿美元「水弹」。如此一来,美元弱势不可逆转。

当今中国掌握美国债券加上美股、美元存款总额高达一万五千亿美元,佔外储百分之七十以上,此刻正面临骑虎之势:若中国基于弱美元前景减持美国债券,将资金撤出美国,则美元货币危机立即爆发,中国的外储中来不及撤退的美元资产将马上「冰融雪化」蒸发掉;若中国硬着头皮接受美国政要「忽悠」继续增持美国债券,令自己庞大外汇储备等同「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里」,到头来必定在美元信用系统风险总爆发时损失惨重!中国减持美债是「找死」,增持美债是「等死」!

要破解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的厄运,一是要用市场化思路、体制和手段代替目前仍是计划经济一套的外储管理、投放模式;二是应打破国家对外汇资源的垄断,拨出适当比例「藏汇于民」、「藏汇于企」,提高外储运用的效益,优化配置;三是不应对美国的「伸手」有求必应,「王牌」在手就要争取国际话语权,煞止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东方日报:刘梦熊)

84萬人放棄高考 大學質量成疑

【明報專訊】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高考日,千萬莘莘學子的前途就決定在這兩天的考試。今年高考考生疂少,應屆高中畢業生有84萬人放棄參加考試,成為討論的焦點。

人數下降有人口結構的因素,生育高峰期出生而到達應試年齡的人數的確已經過了高峰朝下滑落,這個趨勢在未來幾年會更明顯。但應屆高中畢業生人數才減少15萬,但參加考試的卻疂少84萬,則是在說明另一個問題。

造成大量人棄考的因素複雜,有埋怨經濟環境差,就業前景不好,令部分畢業生望而筢步,但這畢竟是較弱的因素,因為大家都展望經濟會好轉;也有說是大學學費過高,讀大學的投資回報值不高,但這只是少數人的想法,有能力的家長就算借債也會供孩子上大學。如果把上述各種因素加起來,或許能解釋這個現象。

學費貴 畢業找不到工

大學學費貴了,很多人讀了大學也未必能找到工作,所以認為讀大學不值。學費牽涉國家補貼與貧困生補助等因素,找不到工作也有經濟環境問題,但大學所培養的是什揦人才是一個大學應該考慮的問題。

很多企業管理人員反映,招進來的畢業生需再培訓才能上崗,有些企業根本就不招名牌大學畢業生,因為愈是名牌畢業生愈不能適應企業環境,不少畢業生乾脆回到職業訓練學院「回爐」再煉,提高就業技能。既然這樣,幾十萬人從一開始就到職業訓練學院而放棄讀大學,未嘗不是一個明智決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