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网络时政文摘(29) 2009-06-06

火烧 2009-06-06 00:00:00 时代观察 1036
中铝收购力拓失败,揭示中资对外投资遭遇政治阻力。文章分析中国资源战略受阻原因,强调西方对华资源控制的戒备,呼吁中国反思开放政策与资源安全问题。

网络时政文摘(29) 2009-06-06

太阳报:中国买国债可以 买资源没门儿 (

世界矿石巨头力拓拒绝与中国铝业集团「联姻」,这宗一百九十五亿美元的世纪「婚礼」终于泡汤,中铝拿到近两亿美元的「分手费」,但也难掩失望之情。很明显,是政治因素的介入,才使这宗交易一波三折。

中铝向力拓公司注资一百九十五亿美元,这是中资公司迄今为止最大一笔直接对外投资,目的是希望在今后的矿石供应中掌握主导权,以终结处处受制于人的局面;而力拓公司去年在金融海啸中损失惨重,股价狂跌,亟需输血自保,中铝决定注资,对力拓而言,犹如天上掉下个大馅饼。

只不过,这宗交易从一开始便遇到了政治干扰,澳洲反对党尤其反对,以防止中国控制澳洲矿藏为名进行抵制,有两名议员甚至将这项注资行动与「六四」事件联繫起来。这令力拓变得畏首畏尾。

近期美元走低导致世界原材料市场勐涨,令力拓股票不断攀升,最终促使力拓管理层下决心拒绝中铝,转而与另一矿业巨头必和必拓联手。这令中国的矿石供应面临更大的困难。

力拓拒绝中铝,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来说,都无可厚非。澳洲政客要维护自己的经济主权,力拓要使公司利益最大化,都是正常之举。世界上但凡涉及到上百亿美元的重大购併,都离不开政治考虑,何况中国素来被西方妖魔化。

以德报怨 尽做蠢事

中国需要反思的是,为何自己购买别人的国债,别人热烈欢迎,而购买别人的资源,却受到百般阻拦?为甚麽别人都在积极维护自己的经济主权,而自己却国门洞开,任由跨国企业在中国进行斩首式的购併?中国为何老是做以德报怨的蠢事?

中国自从加入WTO后,就成为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优等生,甚麽都要与国际接轨,既不管国家利益,更不顾民族尊严,经济命脉逐渐被西方跨国企业所掌握。在中国的二十八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二十一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这种购併已经开始给中国人带来实质性的伤害。

比如外资掌握中国大豆行业之后,榨油业亦被其掌控,老百姓食用油的定价权也被他们掌握,当总体物价下降时,外资垄断的食用油居然逆市加价,老百姓叫苦连天。

今次力拓拒绝中铝,既是坏事也是好事,起码让中国人明白,外国人对中国并不全是笑脸,他们伸出来的手其实也藏着刀。实际上,这些年中国频频与世界接轨,却接歪了,向西方学习,学的却是糟粕,西方国家维护本国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坚定性却一点也没学到。中国就像国际雷锋,既蠢又笨。

中铝增持力拓流产 仅获赔15亿

分析﹕中国进军战略资源 西方有戒心

【明报专讯】中国企业历来最大规模的海外投资交易夭折。澳洲矿业巨头力拓(Rio Tinto)集团,昨宣布放弃与中国铝业公司涉资195亿美元(约1500亿港元)的合作交易。分析认为事件突显西方对中国进军具战略意义的天然资源行业存在戒心。

力拓昨发表声明,宣布撤销今年2月与中铝达成的战略合作交易。主席迪普莱西(Jan du Plessis)表示,市场状明显改善,是力拓取消交易的原因。力拓将按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约15亿港元)「分手费」。

力拓原希望透过与中铝的交易,纾缓近390亿美元的债务负担,但矿产资源价格从谷底回升,令力拓有了更多选择。它昨日宣布将改为以40股配售1新股的方式,筹集152亿美元;力拓又宣布与竞争对手必和必拓(BHP)结盟,合作开採西澳铁矿。有关交易仍需获得两家公司股东同意。

中铝﹕国际化战略不变

中铝总经理熊维平对交易告吹「感到非常失望」,「我们仍认为双方2009年2月12日达成的交易方桉,对力拓集团股东来说是一次创造价值的良好机遇」。熊维平表示,中铝公司实现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的战略目标,不会因今次事件而有变,中铝仍将积极寻求战略投资机会。

根据中铝与力拓今年2月签署的协议,中铝斥资195亿美元入股力拓,当中123亿美元用于与力拓合作开採铁、铜与铝矿,另72亿美元购入可换股债券,后者可令中铝在力拓的股权由9%增至18%。达成协议后,中铝已就这项交易完成了210亿美元的融资安排,并陆续获得澳洲、德国与美国的监管机构批准,只欠澳洲政府最后表态。但这笔巨额交易从谈判到签署协议都充满变数,承受了力拓股东、澳洲政客多重压力。力拓股东担心中铝增持会令股权被摊薄,他们也不满力拓管理层只向中铝筹集资金,没让其他股东获得供股机会。一些政客则认为中铝的国企背景,令这项交易有违国家利益。

澳总理否认有政治压力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认为,铁矿石作为特殊行业,从政治角度看,澳洲政府在审批过程中一直很不赞成外国投资者对本国支柱产业投资,以免对国家利益造成损害,因此即使中铝肯让步,都不易获得澳洲政府信任。澳洲总理陆克文否认交易告吹与政治压力有关,强调「我们欢迎中国企业到澳洲投资,澳洲的外来投资政策没有亲疏之别」。

05年中海油购美油企被拒

中铝是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企业。力拓集团是全球第3大多元化矿产资源公司,以2007年产量统计,力拓铝土矿居全球第一,铁矿石居全球第2。路透社指,中铝与力拓交易告吹,清晰显示许多西方国家仍对中国拥有它们的天然资源感到「不自在」。2005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便因美国政治压力而未能收购加州石油生产商Unocal。当年一些美国政客声称这宗收购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东方日报:中央直训县官 治标难以治本

从去年底开始,中央便对县级官员进行轮训,规模之大,历史罕见,目的是为了提高基层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但这种培训治标不治本,难以解决官民冲突中最根本的利益分配问题。

中央对县级官员的培训,对象涵盖全国的县委书记、县公安局长、县法院院长、县检察长、县国土局长、县司法局长、监狱狱长等,所训官员都在基层工作中独当一面,每个培训班都达到三千多人,开创中共建政以来官员培训的最大规模。

此次培训的最大特点是「直训」,由中央官员直接对基层官员授课。授课老师多是部级以上官员,这有利于将中央的精神原汁原味地传递给基层官员,防止出现「肠梗阻」的现象。过去的培训往往是中央培训省级官员,省再培训市级官员,市培训县级官员,各级政府在培训中对中央精神各取所需甚至歪曲,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

中央之所以花力气直训县官,主要是基层的矛盾愈来愈尖锐,社会局势日益不稳定,特别是去年的贵州瓮安和云南的孟连事件,更是使中央意识到,如果再放任基层县官胡作非为,官逼民反,真要亡党亡国了。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以及老百姓维权意识与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偶然性、突发性事件极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因此,如何改变基层官员的施政思维和方式,成为摆在中央桉头上的一件大事。

利益集团盘剥百姓

应该说,这种直训对教育和帮助官员,缓和社会矛盾,有一定的作用,基层官员能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掌握一些应付群体性事件的方法,但是,在总体上并不能解决问题。

中国目前出现的群体性事件,最根本原因是官民冲突,其核心是基层官员已是特殊利益集团成员,他们利用手中的政权机器,肆无忌惮地盘剥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比如在湖南郴州,市纪委书记曾锦春居然是最大的矿主,谁不让他入股就双规谁;而在黑龙江通河县徵地桉中,当地县委书记、县长通过巧取豪夺,侵佔农民土地六千多亩,成为当地最大地主。

过去,基层官员瓜分的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家进行「抓大放小」改革后,那些中小国有企业被卖光、分光。当这些国有企业被分光之后,基层官员又盯上了土地、矿山。可以说,官员已不只是裁判员,而是身兼运动员,直接上场争夺利益。只要官员的特权不受到制约,其侵害老百姓合法权益的动力就会一直存在,只要风头一过,就会故态复萌,继续与民为敌。

所以,中央对这些县官的直训只是治标,难以治本,要想真正的安民维稳,关键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及权力制约机制,使弱者不受欺负,使富者不嚣张,使贵者不逾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