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对谢小庆观点的不同看法

火烧 2011-04-0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谢小庆关于社会存在、人道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分歧展开,提出对民主社会主义和阶级斗争观点的不同见解,强调社会主义的民主与人道本质。

看了活动公告中给出的 谢小庆 研究员的言论,很想5号同 谢小庆 研究员交流一下,但是那天要事缠身,所以先在这里提出一些个人想法。黑色字体部分是 谢小庆 教授的言论。  

   

首先了解什么是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存在,包括人、社会组织社会活动、各种财产知识等。与自然界一样,社会存在也有三种表现形式,即物质形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社会财产;运动形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社会组织活动;思维形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思想理论、知识体系等。对社会存在进行量化就有了所谓社会存在量。各种社会存在可以相互转换。  

   

在反对专制方面,在致力于以民主宪政为目标的和平演变方面,我与许多左派、右派朋友们是完全一致的,并不存在分歧。
在偏爱社会主义方面,在反对“按资分配”和“按权分配”、倡导“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方面,在追求乌托邦理想方面,我与左派朋友们是完全一致的,并不存在分歧。  

我与许多左派朋友们的分歧在于,我不承认存在什么“科学社会主义”,我只承认存在“人道社会主义”。我不把共存主义(旧译共产主义)作为科学来信仰,我把共存主义作为宗教来信仰。对此,我已经在一些文章中进行了说明。  

   

个人认为,人道社会主义和谢韬老校长的民主社会主义一样,都是反社会主义的,都是对社会主义的污蔑。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人道德的,社会主义本身就是民主的。社会主义已经含有民主和人道的内涵,为什么还要加上民主和人道这两个定语?难道人道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这两个概念的拥护者们认为社会主义不民主,社会主义不人道?  

   

我们现在所提的社会主义一般是指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不是“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而是“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才符合中国国情”。  

   


我与许多左派朋友们的另一分歧是,我放弃“阶级斗争”的观点。为什么呢?这既与我反对唯物主义的基本哲学立场有关,也与我的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有关。  

阶级斗争观点是从唯物主义哲学立场衍生出来的。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按照毛泽东《中 国社会各阶级分析》的观点,无产阶级“经济地位低下……所以他们特别能战斗”。但是,纵观中共的革命斗争历史,似乎“特别能战斗”的并不一定是那些“经济地位低下”的无产阶级,而是包括毛泽东本人在内的许多经济地位并不算很低下的殷实人家子弟。  

   

 

   

社会存在有三种形态,分别是物质形态的存在,运动形态的存在和思维形态的存在。毛主席虽然家境还算殷实,但是毛主席年少时所读的书,所接受的教育,在长沙读书的经历,亲眼目睹旧中国的积贫积弱,人民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不能翻身,使他形成了忧国忧民,为国家为人民付出一切的思维形态,从而决定了他要成为一名无产阶级战士。  

   

中国走上权贵资本主义道路以来,有一种说法是“老百姓低头吃肉,抬头骂娘”。这种说法确实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 实。如果老百姓们不是一些人,而是一些猪或狗,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就很可能是“低头吃肉,闷头睡觉”或“低头吃肉,抬头摇尾”了。作为不同于低级动物的 人,他不仅有改善经济地位的需要,还有被尊重、意见表达、同情、公平心、正义感等等许多方面的需要,他的意识并不是仅仅靠“经济地位”就可以决定的。我从 身边的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并未从瘸腿市场经济中得到多大好处的人,由于受到舆论的诱导,对市场经济感恩戴德,高唱赞歌。一些瘸腿市场经济的既得利益者,却出于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慨,对瘸腿市场经济持强烈的批评态度。  

   

   

   “舆论的诱导”——不正是“舆论”这个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吗?  

“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慨,对瘸腿市场经济持强烈的批评态度”——“社会不公平”这个社会存在决定了持强烈批评态度这个社会意识。  

不管是“高唱赞歌”,还是“持强烈批评态度”,都是语言或文字的表达,而不是具体行为,要了解一个人真正的意识,还是要看他的行为,看他有没有通过不公平的手段获得既得利益。  

   

   

   

在基本生活资料极其短缺、基本生存不能保障的情况下,唯物主义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在这种缺乏基本保障的情况下, 人的意识确实受到社会存在的很大影响。对于多数人来说,很难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产生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因此,在一定历史时期,在一些国家,唯物主义受到欢迎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旦人获得了基本的温饱和安全之后,人的意识就会超出经济地位的局限,就可能更多地受到公平心和正义感的左右,就可能更多地受到 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左右。   

   

这段话是在自己反驳自己。  

“人的意识就会超出经济地位的局限,就可能更多地受到公平心和正义感的左右”——我强烈同意这句话。这句话解答了 谢小庆 研究员自己在前面提出的疑问。  

   

美国小布什总统的政策主张之一是降低遗产税。这一政策是一项明显有利于富人的政策。但是,包括盖兹、巴菲特在内的许多富人反对小布什降低遗产税的政策。显然,他们的意识与他们的经济地位无关。  

   

按此段的逻辑,如果一个杀人犯如果教育他的后代不去杀人,那我们就不追究这个杀人犯的责任了吗?我们就可以让这个杀人犯去随便杀人吗?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通过遗产税这件事只是表现了他的公平意识,而不是无产阶级意识。他要想跟无产阶级打成一片,那就把自己的股份捐出来,只领自己的那份工资就行了。  

比尔.盖茨的公平意识说白了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公平地获得去剥削别人的机会。  

比尔.盖茨说只给自己的后代留了一百万美元,这就能让他的后代跟普通人平等竞争了吗?要知道创业者最困难的就是赚取第一桶金。  

   

   

   


我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人以群分”,并不是按经济地位来进行的。一些贫富悬殊很大的人,可以成为充满亲情的朋友。经济地位相似的人,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可能相去甚远。  

总之,因为我不赞成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我不赞成“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的观点,所以,我放弃阶级斗争的观点,主张以“阶层调和”或“阶层良性互动”来取代“阶级斗争”  

   

按经济地位“人以群分”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一些贫富悬殊很大的人成为充满亲情的朋友”是极其个别的,不具有普遍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