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悲痛为行动,真正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据台湾“东森新闻云”报道,桃园市桃园区6日发生坠楼意外,死者被查明是就读于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的曾姓大二生。关于曾男传是因为选课不顺而轻生,曾男家属证实,他近期确实因为课业压力造成情绪困扰。(9月8日中新网电)
近年来,花季少年因为各种原因选择结束生命的事件举不胜举。这些事件不单单是个例,也不仅仅关系到这些孩子家庭亲人们,更是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使一个孩子的成长往往牵扯到多个家庭的幸福与和谐,推而广之也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幸福和谐。我们悲痛的同时,更应该思考其中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凶手一:应试教育让孩子们苦作舟。只要高考的独木桥教育体制还存在,我们还一直以分数为核心,那么,即使减负多少,也至多只是表面工作,起不到实质性的进展作用。终究只能说一句,我们一方面在进行着教育改革,但另一方面,我们一样是继续在走向应试教育的深渊。应试教育的压力不断的转嫁到学生和老师的身上,而此种教育的情形,其实牺牲的,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忽略。
凶手二:父母关爱不够导致心理发展不够完善。爱与关心是维系情感的桥梁。父母的爱才能让孩子成长的快乐。现代社会留守儿童的问题,单亲家庭的问题……成为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关心方式不对,甚至仅停留在学习层面的关心,都是造成心理问题的诱因。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的发展。融于集体之中,抱有积极向上态度,才能像沐浴着雨露的花朵,积极向上。
凶手三:心理咨询教室不能只是摆设。尽管许多中学纷纷开设了学生心理咨询室,但是悲剧的反复上演证明:仅寄希望于学生心理咨询室,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是痴人说梦。根本解决学生和家长、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障碍,要让学生主动说,主动沟通,这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凶手四:生命教育不够,不珍惜生命。深圳市疾控中心曾公布过一份《深圳市青少年心理问题调查》,结果显示12.1%的受试学生表示曾考虑过自杀,2.2%的学生曾采取措施试图自杀。调查显示:学生对生命状态的现实是主体意识缺失、归属意识淡漠。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及学生家长,则缺乏对生命、生命教育的开展形式、生存技能的正确认识。身体发肤,授之父母,对生命的不珍惜,不尊重也是导致这些悲剧的重要原因。
笔者一直都很反感一句所谓的励志名言: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是这样的一句名言,写的确实是现实的问题,但也许就是这样的观念,让我们的孩子一直处于“生病”的状态中, 从而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在不堪重负的压力下选择轻生,但让学生“生病”的,罪归祸首的还是那“病入膏肓”的教育体制,真正关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才能解救那些“生病”的孩子们。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