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略论专家

火烧 2009-03-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专家分类,分为真正专家、真假掺半专家和假专家,分析其特点与社会影响,涉及专家门诊、管理及社会现象,揭示专家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专家”一词,不知源自何时何处。以前或很久以前,在某一方面有很大建树的人,往往被称为“大家”,如唐宋八大家之称谓。后来逐渐兴起了“专家”这一称呼。起初,一听到这个词,总难免肃然起敬,总认为中国不会有几个专家,所以专家应当都是很厉害的。之后去大医院,看到有专家门诊,与里面的大夫讲话,也是陪着十分的小心。再之后,乡镇医院便也常见专家门诊的牌子。专家一词,翻译成各种语言,不知会译成什么,但我想,无论说比例还是还是说绝对数,可能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国家多。专家多了,本不是坏事,但管理起来相对困难。为了做好专家管理工作,本人对专家做一下简单的分类。  

第一类:真正的专家。这类专家全部是傻子。如果离开了他们所从事的领域,往往就是白痴。他们不懂得如何讨领导欢心,甚至不知道讨领导欢心对其有什么意义。他们也不懂得如何团结同事,以便在评级晋职称的时候多替自己说点儿好话。他们不仅不知道尊重领导,而且也知道在地位不如自己的人面前耍威风,不会牛气哄哄。这说明他们确实是傻子。然而他们也没有傻到底,因为一旦进入他们的研究领域,其他聪明无比的人与他们比起来,就全部成了傻子,表现是“傻了眼”。  

第二类:真假掺半的专家。这类专家往往被称为精英。在他们研究的领域,他们的才能与成绩比不上傻子专家,但也绝非常人可比。在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协调人际关系方面,他们却能跻身一流高手的行列,即所左右逢源、八面玲珑者也。风流才子俏佳人的佳话,也多半是这部分人搞出来的。领导、同事、家庭成员在学术方面自然难以望其项背,再加上其为人处世颇有独到之外,故想不受人喜欢也难。这部分人也有失误的时候,比如因作风问题而被情敌干掉之情形,但总体上说瑕不掩瑜。  

第三类:假专家。这类专家或许也看过一些书,认识一些字,搞过一些研究,但真正属于自己的成果是绝对没有的。也可能有署着他们的名字的大部头的书或长篇大论问世,却没有人看。对该领域不懂的人没兴趣看,对该领域有所涉足的人不屑于看。其实这所谓的成果一旦问世,连作者本人也往往不愿意再翻看的。但该出的书还是要出,该发的文章还是要发,有没有人看并不重要。只要在评级晋职的时候拿得出这崭新的“成果”,就会管用。没人看并不是坏事,免得有人说侵权之类不合时宜的话,也给法院减少了很多麻烦,于国家于个人,都有莫大的好处。这类专家虽然水平差,但脾气却大,说明一下,这是不符合官大脾气长、学问大脾气大的客观规律的。见了这类专家,你只要说曾拜读过他们的大作,他们就会对你青眼有加,而不必述说所谓“大作”的内容,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了。这类专家常常喜欢搞个某某委员之类的头衔,拿着个小红本子到处转一转,捞点外块。有时也会搞个搞笑的提案,让大家乐一乐,并非一无是处。  

第四类:官员专家。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不应属于专家的一个独立分类,或者不能算专家,因为其色彩更重于官而不是学术。官越大,专家的头衔也就越响,得到的尊重也就越多。与假专家相比,这类专家并不是那么在乎别人对其学术水平的质疑,因为他们并不指望靠专家的名头混饭吃。有人非得把他们称为专家,却之不恭,而且领受也没什么坏处,至少有一个心理满足,还不违反纪律与法律,所以就顺水推舟了。  

以上四类专家虽然不全是真正的专家,但大家还是习惯于这么叫法。称呼而已,其实本不必当真。但长期这么称呼下去,难免会损害了真正的专家的名头,这似乎对社会的发展没什么好处。不知道喜欢提“改名”提案的委员,为什么不提提这个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