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敌杨继绳
《炎黄春秋》杂志社副社长杨继绳在《中国改革》杂志2009年笫9期发表了《人民?要“人”不要“民”》一文,公然与“人民”为敌。他欲效庖丁解牛之法,剥离“人民”,使其有间隙,分解为“人”与“民”。奈何刀钝手拙,“游刃”不能“有余”,暴露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丑恶嘴脸。
杨继绳说:“民”,是一个不好的字眼。
杨继绳煞费苦心地作了一番考证,从《说文解字》到郭沫若《甲骨文研究》,考证出“‘民’是一片没有长成的草,是敌囚,是奴隶,是社会的下层。”这大概是不会错的。但杨继绳据此得出的“‘民’,是一个不好的字眼。”的结论,就大错特错了。杨继绳这是继承了奴隶主、封建地主的衣钵,延续了奴隶主、封建地主的腐朽落后的思想。“民”前总是冠有“小”字,“草”字,“小民”,“草民”是也。但“民不畏死”, 小民从来不可轻,“民”也应同样享有“人”的同等地位、同等待遇。而恰恰是“人民”赋予了“民”以“人”的同等地位、同等待遇。
杨继绳说:“人”一旦被抽象成“人民”,“人”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杨继绳又错了,他应该说:“民”一旦被整合成“人民”,“民”的日子就好过了。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要把它放到大海去。让水融于水,水才不会消失,永久存在且有力量。“人”与“民”不可分离,“民”本来就是“人”。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杨继绳鼓吹个人主义,离间“人民”,与“领袖”对立,其用心何其毒也!“人”与“民”要相依相偎,成为一个集体,才能有“和谐”的社会!
杨继绳企图用资产阶级的“公民”代替人民的“人民”。按他的逻辑,人民日报、人民画报、人民音乐、人民文学、人民公仆、人民政府、人民铁路、人民医院、人民警察、人民代表、人民币等等统统都要变成公民日报、公民画报、公民音乐、公民文学、公民公仆、公民政府、公民铁路、公民医院、公民警察、公民代表、公民币等等。可这是一个怎样的妄想啊,我们听到的依旧是响亮的“中国人民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要“民”方为真正的“人”!“人民”公敌杨继绳,必将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