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如何不变成匪
知识分子之所以成其为知识分子,就是因为他拥有知识。这是一般人的理解。恐怕许多知识分子也是这样看自己的。这只是表面现象,并没有深入到知识分子的本质里去。
知识分子的本质是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楚知识的性质是什么。知识的性质是什么呢?为了能够分析得清楚,我们且把知识分成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科学知识反映的是客观规律,社会知识反映的是社会规律。都是规律性的东西,所以人们不得不遵守,否则只会处处碰壁。知识分子恐怕也是这样理解的吧。但是,知识都是相对的,这一点恐怕不少人,包括不少知识分子都是忽视了的。例如:牛顿经典力学知识,到了宇宙空间或量子领域,它都是荒谬的了。代替它的一个是相对论,一个是量子力学。又如欧几理德平面几何,在一定的空间以内它是正确的,但到了宇宙空间,它就是错误的了。代替它的是非欧几何学。在科学上还可以举出许多这样的例子。当客观环境不同的时候,知识会由原来正确变成谬误。自然科学是这样,社会科学更是这样。
构建奴隶社会的知识,不可能使用于封建社会,不仅不能使用,而且还阻碍封建社会的建立。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但是在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的时候,谁是最不情愿的呢?显然是奴隶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奴隶主阶级,奴隶社会被封建社会取代,他们立即就会失去自己的天堂。其次,就是拥有厚重奴隶社会知识的知识分子。孔子就是这样一个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往往不知道自己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成了知识的唯一守护者。当他们的知识被新情况否定时,他们往往本能地要捍卫这些知识,不愿接受真实。知识分子的这种特性与旧时代的既得利益者正好不谋而合,他们一个为了自己的利益,一个为了自己的“满腹经纶”正好有了用武之地而扭结成团。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多如牛毛,例如刚走不久的季献林大师不就是一个终于在老朽之年有了“用武之地”的满腹经纶吗?
所以,知识分子由于对知识的崇拜,常常会把知识推崇到极不恰当的位置,而使自己走向反动。知识分子只有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才不会为知识所束缚而成为旧时代的捍卫者。那么知识分子怎样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呢?毛主席早就指明了道路,这就是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
工农兵是社会的基础,他们直接战斗在社会的第一线,对社会的优、缺点有切肤的体验。他们受到不合理制度的刺激最强烈,有压抑不住地改造现实的欲望,而且他们也有改变现实的力量。知识分子与他们结合起来,就是智慧与力量的结合。有了这种结合,知识分子才能够使自己的“满腹经纶”获得用武之地。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充实、完善“满腹经纶”,而不是受它们的束缚走向反动。
不想与工农兵相结合,甚至与工农兵对立的知识分子,迟早会成为抢劫人民的“文匪”,或“文匪”与“武匪”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