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网络时政文摘(103)2009-08-19

火烧 2009-08-19 00:00:00 时代观察 1030
陕西宝鸡铅中毒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六百多名儿童血铅超标,政府道歉却难掩失职。环保数据矛盾,搬迁未落实,厂商与政府被指共谋,铅污染威胁下一代健康,引发对发展模式的反思。

网络时政文摘(103)2009-08-19

 百姓无辜铅中毒 公僕道歉忙卸责
 生态文明排行榜 欺世盗名难服众
 外储突减美债 分散投资未破局

东方日报:百姓无辜铅中毒 公僕道歉忙卸责

陝西宝鸡市凤翔县发生严重的铅污染事件,当地六百多名儿童血铅超标,其中一百六十五人属于中度铅中毒、三人属于重度铅中毒,还有一名高中二年级女生马娇娇因血铅超标痛不欲生而服农药自杀。

盛怒之下的当地老百姓,冲击肇事的东岭冶炼公司。宝鸡市长在现场表演了一场道歉骚,对血铅超标事件给当地村民以及他们的孩子所造成的伤害表示深深的歉意,并承诺凡是患儿排铅治疗的费用,以及实施搬迁方桉的费用,政府将尽最大努力予以承担。

这迟来的道歉,并不能掩盖当地政府的失职。这宗震惊全国的铅中毒事件,至今仍有诸多谜团未解开。东岭冶炼公司被老百姓认定为「血铅事件」的元凶后,当地环保单位的检测结果却指「东岭公司的环保数据监测均达标」,排污达标而血铅超标,这种矛盾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往前追溯,东岭公司入驻当地时已向政府交纳了一千五百万元周围住户搬迁费,但至今为何仍有四百二十五户人家没有搬迁?按照当时的环保评估报告,东岭公司提出「附近一千米内区域不宜居住」,奇怪的是当地政府只承诺,在三年内将工厂周围五百米内住户全部搬迁,政府为何不按环保评估要求,组织居民搬迁呢?

厂商肇祸 政府帮凶

很明显,东岭公司对生产会造成铅污染心知肚明,却对周边百姓的铅中毒危险置之不理,而宝鸡市政府明知有环保评估警告,却丝毫不作为,心中有鬼,无动于衷,直至发生严重铅中毒事件才开声道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可以说,东岭公司是这宗铅污染事件的元凶,但宝鸡市当局则是这宗铅污染事件的黑手,拿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当儿戏。因此,当局既要严厉处罚东岭公司的污染行为,更应对宝鸡市政府的失职行为严厉问责,不能因为市长道歉了,便将其责任一卸了之。

血铅的阴霾挥之不去,当地村民只能哀号:「我们这一带已经没有乾淨地方了。」听着这一声悲苦的控诉,每个人可能都会不寒而慄:中国还有一片宜居的淨土吗?中国下一代的健康还有保证吗?

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排位愈来愈高,今年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这个GDP并不是乾淨的GDP,而是带血与带毒的GDP,每亿元产值的死伤率与污染率,中国均居于世界前列。这样的发展,到底是福还是祸?神州上下八千里江山,表面上欣欣向荣,实际上支离破碎,惨不忍睹。

清洗带血与带毒的GDP已经刻不容缓,但令人揪心的是,在今次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地方政府不仅没有抓住时机,关停污染企业,而且变本加厉,大干快上,以应对金融危机为藉口,拚命上高污染、高耗能项目,透支子孙后代的福祉,为完成所谓的「保八」政治任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太阳报:生态文明排行榜 欺世盗名难服众

日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对内地各省区市生态文明的发展现状进行排名,北京、上海和广东分列前三甲,而宁夏、山西等落后省份垫底。

这个中国首份生态文明排行榜曾被外界寄予厚望,被认为是扭转传统唯GDP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但这个排行榜甫公布,便引起外界恶评,一些人们印象中的生态大省排名并不靠前,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污染严重,排名却遥遥领先。换言之,这份标榜为生态文明水平排名的榜单,本质上还是一份GDP排行榜。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效率优先,注重发展速度,透支资源消耗以及生态环境,每年官方媒体热衷于所谓的「千亿城市」、「万亿省份」的排名,给唯GDP论火上加油。经过这麽多年的畸形发展,恶果已经出现。

在东北一带,出现抚顺、阜新等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后继乏力;山西带血的GDP,每年都要因矿难死伤上千人,举世震惊;而全国上千个遍布各省市的癌症村,青壮年夭折,令人悲愤莫名;广东东莞等珠三角城市,名为世界工厂,童工和性奴氾滥,繁荣背后是农民工的血泪与残肢。可以说,改变以GDP作为评比标准的做法,刻不容缓。
旧瓶新酒 产值挂帅

正是这个背景之下,国家投入重金,进行生态文明的评比。只不过,如此被寄予厚望的评比,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该课题组将所谓生态文明水平,简单等同于「生态效率」,即单位生态冲击所对应的经济产出。显然,这样的所谓生态文明,本质上仍然是一个与GDP成正比的经济概念,名不副实,让人大失所望。

在生态文明排行榜上,北京独佔鳌头,但事实上,北京不仅空气污浊,而且严重缺水,并不是一个宜居城市,而且北京消耗的资源多是由周边省份提供。譬如北京的电力,由山西的火电厂提供;北京的饮用水,是通过限制河北周边用水得以保障。可以说,北京的所谓生态文明,完全建基于别的省市牺牲与奉献的基础上,这样的排名,又怎能让人口服心服呢?

其实,生态文明是一种以尊重自然为前提,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人类文明,并不排斥经济发展,但必须是环境良好、资源节约,并且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 GDP增长。对于老百姓来说,生态文明水平更是一条民生的基线,是老百姓理应享有的基本生存和生活条件,完全可以用一些百姓更能看得懂的标准来衡量。

譬如,人均拥有森林面积和草地面积、野生动植物保有水准、水源清洁程度和空气质量等等。这些数据老百姓容易看懂,客观上也是检验地方生态状况的硬指标。发展是硬道理,但首先要能够生存,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东方日报:外储突减美债 分散投资未破局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六月底持有美国国债馀额比五月减少二百五十一亿美元。这是近期中国第二次减持美国国债,对上一次是四月减持四十四亿美元,微不足道的试水减持,随后五月大举增持三百八十亿美元。从这一往绩看,市场对今次减持评价为朝多元发展,力求分散风险是存在疑问的。虽然中国分散风险的主观意愿不用怀疑,但真正做到或者认真去做,就未见得。

六月减持美国国债,正常的推测是,由四月中起美元汇价进入新一轮的转弱走势,直到六月才开始喘定。如果是基于美元贬值或引发通胀的忧虑,则难以解释何以五月又大举增持。即使六月减持是近期第二度减持,也不说明形成趋势。同时,六月份日本、英国及巴西,都分别大手增持,其他减持的经济体亦只是小幅度,中国大手减持明显有悖市场大势。据彭博社引述美国财政部资料,上周外国资金买进三年期美国国债创纪录,十年期国债买进亦是○五年以来最高,三十年公债也买下一半。并表示
中国资金大买美国国债不手软。

据上述种种迹象,六月的大手减持不是一种长线策略取向的体现,而是一次偶然性的举措。事实上,中国五月份外储增加八百亿美元,六月再增四百二十馀亿美元,使中国选择投资的压力大增。由于决策理念认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大,安全性较差,流动性又不及美债,放弃这一取向,致使其选择有限摇摆不定。以六月为例,虽然大手减持,但大幅增加了长期国债,淨购入约二百六十六亿美元。在此之前还宣示捨长买短的策略,六月又忽然转向捨短买长,足见策略无定进退失据。

这边策略无定,那边通胀烽烟将起。明知规避风险的最佳途径是多元化,最理想是可以买森林、矿产、原油,或者优质企业、蓝筹股票、甚至土地。但中国想要的,美国不准卖,对中国这一意向极度警惕及极力抗拒。美国引导中国在其国债或者华府隐性担保的资产中兜圈子,最近传出的中投参与处置有毒资产,亦是相对高风险的资产。选择有限,又备受华府摆弄,外储多元化举步维艰,甚至投资的自主性大打折扣。

六月大手减持,较合理的解释是对美国作出策略警告。一方面不满最大债主被债仔摆弄,要提出诉求使其规矩些,另一方面中美战略及经济对话其时即将举行,要逼美方拿出诚意来。有两个提议显然被中央纳为争取目标:一是设立补偿机制,不是口头的保证资产安全;二是政治让步,譬如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其后证明是有其事: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亚洲区董事总经理披露,中国曾要求美财政部发行「通胀免疫」型国债;至于美方考虑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已经由正式途径发布。

这一招同外储运用的多元化无关係,所谓「通胀免疫」型国债,可规避贬值风险,但美国就算有心去做,短期也难以成事。换言之,外储的投资困境并未得到解决,中国还会继续大买美国国债,最多在短、中、长期种类配置上有所调整,整个困局依旧,是中国的悲哀。但中国减持美债对美国的威慑作用被证明是存在的,倒是中国可加以利用的外交利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