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改制 纪委书记身价6000万
今日的共产党员资本家,岂是昔日的资本家可比?我手头有一份学者赵启强先生在《人民网》上2005年6月9日发表的文章《国有资产抢夺战中的中俄知识精英比较》中提到:某著名企业,一经改制,一位共产党的纪委书记,身价6000万人民币。
这些共产党员资本家们,还不如旧社会的地主,资本家呢。人家那财富,就算是剥削吧,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他们倒好,一夜之间,原国有资产就不明不白的属于他们的了。(至今也拒绝公布到底是以何种价格购得)属于他们以后,又不施行仁政,自然让人恨的牙疼。
我所知道的是,老百姓可惨了。我们这次筹建工会,是要会员登记的,其中有个人收入及家庭成员及职业一栏,我看过以后,觉得惨不忍睹。我建议你们也好好看一看。(指通洲区新华街道工会)书上说:“工人阶级是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但这个“基础”的收入,只是北京市平均工资的1/2以至1/3(在日本,公务员与产业工人的收入比是1.1比1)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怕只是早晚的事。对此,我深感忧虑。
我认为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只有利益格局较为均衡,这个社会才有和谐可言。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权贵私有的利益格局也必须改变。 权贵私有在其形成过程中,也往往是一个无法无天的过程。
如北京北人三厂的改制黑暗到什么程度?名义上,众所周知的是,我厂的改制是在03年底开始的,但实际情况是,早在2002年夏秋之间,(2002年7月和9月)就有两个单位秘密开始了,私营的营业执照都起下来了。它们的特点:或有暴利可图,或本来经济效益就很好。现仅举其中的一个例子:这个单位的经理不花一分钱就通过工商部门把企业注册成“个人独资企业”,但因过于贪心,在细节上有所忽略——个人独资企业不能开增值税发票,会导致公司业务无法开展。于是,只好又拉进副经理,会计,个人独资企业此时又成了“民营企业”。真是“翻手为云,复手为雨”把个改革弄得如如儿戏一般。
完全是出于掩人耳目的考虑,到2002年底,北人三厂才和这个“民营企业”签了一纸协议,把经理,副经理,会计不花钱的占有国有资产说成是“部分职工名义出资”。(这个单位职工集体信访的材料我全看过,各项证据极其完备)
这就是产权改革么?不!这是赤裸裸的向人民抢劫。这样的“私有化”不要说在世界各经济转轨国家,无法想象它的发生(以俄罗斯为例:企业出售时的优惠序列是:工人和经理们)就是在法律缺失的中国(此处所说的法律,指严格意义上的)也足够触目惊心,令人发指,但它就发生在首善之区——北京,发生在我们身边。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