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这些符号是怎么来的

火烧 2016-12-15 09:53:10 1045
+、-、×、÷和=这五个符号,大家对它们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是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 远古时期,古希腊人和印度人都是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表示加法,如3+就写成,今天,从带分数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到这种方法的痕迹。他们还把两个数字写得分开一些来表示减法,如6&nb

+、-、×、÷和=这五个符号,大家对它们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是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

远古时期,古希腊人和印度人都是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表示加法,如3+就写成,今天,从带分数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到这种方法的痕迹。他们还把两个数字写得分开一些来表示减法,如6  就是6-的意思。

中世纪后期,欧洲商业逐渐发达。一些商人常在装货的箱子上画一个“+”,表示重量超过一些;画一个“-”,表示重量略微不足。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达•芬奇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也采用过“+”和“-”的记号。公元1489年,德国人威德曼在他的著作中正式用这两个符号来表示加减运算。后来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大力宣传和提倡,这两个符号才开始普及,到1603年终于获得大家的公认。

我国古代普遍使用筹算和珠算来进行加、减、乘、除,因而没有创立专门的运算符号。以“李善兰恒等式”闻名于世的数学家李善兰,曾经用“⊥”表示“+”,用“T”表示“-”。后来人们逐渐采用了阿拉伯数字,同时也采用了“+”和“-”的记号。但在清代末年出版的数学书上,算式还是用直写格式。辛亥革命后,才逐渐改成现在的记法。

至于×、÷符号的使用,不过300多年。据说,英国人威廉•奥特来德1631年首先在他的著作中用“×”表示乘法,后人沿用至今。

中世纪时,阿拉伯数学相当发达,大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曾用“3/4”或“”来表示3被4除。许多人认为,现在通用的分数记号,即来源于此。直到1630年,在英国人约翰•比尔的著作中才出现了“÷”号,据推测他是根据阿拉伯人的除号“-”与比的记号“:”合并转化而成的。

现在绝大多数国家的出版物中,都用+、-来表示加与减。×、÷却没有普遍使用,一些国家的课本中用“•”代替“×”,而在俄国和德国的出版物中一般用“:”来代替“÷”。


那么=这个符号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巴比伦和埃及曾用过各种记号来表示相等,而最早使用近代的=符号却是在中世纪时,在雷科德的名著《智慧的磨刀石》中。他说之所以选择两条等长的平行线作为等号,是因为它们再相等不过了。但是=号直到18世纪才普及。

关键词:运算符号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